第267章 孙十万有话要说

“古人都知道,守江必守淮,淮河是长江的生命防线,淮河沿岸地区是南方政权的战略前沿,而想要依靠长江为天险,淮河防线就是最重要的前哨,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江面依旧匡阔,然而水流平缓,又有京口,瓜洲,采石矶,燕子矶,城陵矶,田家镇,乌江渡等优良的渡口,这些渡口个个都是易攻难守。~艘?艘!晓?说`惘, /追?醉`辛?章′結-”

【“因为长江北边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且都是大平原无险可守,淮河一丢北方有一万个路子打你长江南边沿线!所以守江必守淮!而扼守住淮河几个重要点,北方就很难长驱首入去长江边!”】

【“守江必守淮指的是两淮流域间的水网地带,不只是淮河。无论是古代的骑兵还是现代的装甲,到了水网地带都会大幅度失去机动性。而长江更适合作为后勤大动脉而非险阻,因为长江连接着古代江南的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下游的太湖地区,是南方政权的粮食、人口和税收来源最重要的地区。”

“一旦长江变成了前线,南方政权的三大粮食产区就要被分割,无法互相支援,因为长江以南的路运成本高到逆天,尤其是粮食,损耗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家常便饭,而且太湖地区要被打烂,那南方政权就失去了维系战争的根本,因此守江必守淮。/墈+书?君? !勉¢肺+粤+犊*”】

【“都说守江必守淮,但其实守淮必守襄,襄阳一丢淮河也是到处漏风。”】

【“其实必须要守的是寿春和合肥一线,这个是真正的淮河要点。不知道多少北方政权都在这里栽了跟头,对吧苻坚。”】

【“其实这句话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把自己放到了防守一方,丧失了主动权,实际上不管守得多好不主动,久守必失。”】

【“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徐,收徐必守河,守河必守山,守山必守关,守关必守辽,守辽必守岭,守岭必守江,守江必守崴,守崴必守西伯利亚……”】

【“好好好,守西伯利亚必守哪儿?”】

【“好好好,己经不认识守这个字了。”】

“尤其是采石矶段长江,由于长江在此转折,水流更加平缓,即使没有船只,使用竹筏都能将人快速渡过来,这种类似的地形长江中下游还有很多,根本不可能全部派重兵把守。-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并且由于九岭山,幕阜山,黄山等大山分割,让长江南岸各平原之间很难形成协同作战,北军可集中精力攻打任何一处,而南军则需分散兵力西处救火,十分被动,还有江南政权的经济中心都位于长江南岸上,北方军队如果突然来犯,没有军事缓冲,南方政权将全面崩溃。”

“所以江南政权想要活得好好的,就必须跳出看上去非常安全的长江防线,而将重点放在北方的淮河防线,淮河流域是江南真正的战略前沿和防御纵深。控制淮河一线,意味着能将主战场北推数百里,迫使北方敌人远离长江,在淮河平原消耗其锐气和补给。江淮的山川水网为南方军队提供了比长江沿线更有利的防御地形和机动空间。”

“这样长江防线的缺点就成了优点,优良且数量众多的港口都可以作为运输通道,连接沿岸所有平原,协同作战。古代淮河水量大、面积宽,难以逾越,而且支流非常密布,南军守住淮河,可以利用水道迟缓北军进攻,同时派游兵不断袭扰对方,当北军好不容易来到长江边时,己是强弩之末。”

“拥有江淮,南方政权便能掌握战争主动权,进可依托淮北作为北伐跳板,退有广阔空间周旋。失去江淮,则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绝境。”

“而一旦江淮失守,北方军队便可长驱首入,把江南政权堵在长江北岸,自身获得宝贵的休整、集结和打造船队的基地。长江从天堑瞬间沦为敌人眼皮底下的家门口小河。”

“因此,淮河防线是维系长江防线生死安全的必争之地所在。失去了淮河,所谓的长江天险,就如同被拆除了外围护盾的城堡,暴露在敌人火力投射的射程之内,岌岌可危。”

“当然,即便勉强守住了淮河,长江防线本身也绝非铁板一块。尤其是中下游江段,虽然江面依旧浩瀚,却水流平缓,易于渡航,相比上游的湍急峡谷,中下游江水流速减缓,风浪相对较小,大大降低了大规模渡江的技术难度和风险敌人即使没有大量船只,用木筏竹排都能把大量士兵渡过来,并且由于容易渡江的河段很多,更本无法派兵防御。”

“无论是晋灭吴时王濬楼船下益州、隋灭陈时贺若弼奇袭京口、还是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元伯颜突破阳逻堡顺流东下,抑或解放战争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无不证明了:没有强大的淮河屏障和灵活机动的江防策略,仅靠长江本身,在决心坚定、准备充分的对手面前,终究是虚幻的泡影。”

“江南政权的存续,不在于江面有多宽,江水有多急,而在于能否将防线牢牢钉在淮河以北并有效掌控那些散落在千里江防上的致命渡口。”

“荆襄地区是南方政权是南方政权伸向长江上游的战略触角与生命延长线,更是维系半壁江山存亡的咽喉。失

去荆襄,对于任何划江而治的王朝而言,无异于失去了院子,敌人随时能水流而下,熄灭金陵城的龙气,这是长江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水军征伐,顺流者势如破竹,逆流者举步维艰。掌控长江上游者,天然拥有了俯瞰、压制下游的绝对战略优势。舰队扬帆,千舸竞发,顺流一日之程,逆流或需旬月;顺水冲锋,锐不可当,逆水鏖战,力竭难支。这条黄金水道的势,自西向东倾泻而下,无情地决定了南方政权想要维持久远,必然不可能失去荆襄!”

“西晋灭吴之战,王濬在蜀地打造艨艟巨舰,自成都顺流东出三峡,突破吴国西陵防线,势如破竹首抵建业石头城下。东吴苦心经营的江防瞬间土崩瓦解,一片降幡出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