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徐州地方……优势在我!
“不过自隋唐之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南北对峙成为此后最主要的战争形态,山东也因此成为梗阻在南北之间的一块战略要地。+山~捌*墈.书`惘* ′首^发`”
“例如朱元璋北伐灭元,就是先山东,再河南,后陕西,彻底控制住中原之后,再一鼓作气推翻蒙元。”
“只是随着造船业的兴起,由于山东拥有不少的优良港口,山东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显著提升,在明朝时与辽东一道构成拱卫京畿的海上门户。”
“山东地区的南部便是徐州,有蒋某人曾言……(想必大家心中己经开始全文背诵了)”
【“以下全文背诵。”】
【“总座高见。”】
“徐州地处山东、中原、江南三个板块的交界之处,控制着汇入淮河的汜水河道和京杭运河,位置极其重要,是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少有的几个有险可守的地方,因此此地一首是古代南北对峙时期的战略要地,历代大规模征战五十余次,是非曲首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卡_卡?晓,税¨网- !庚^芯′蕞+哙,”
“进入近代之后,进入近代后,随着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开通,作为两条铁路的枢纽,徐州的地位更是无可代替,在之后更是爆发了双方投入兵力五六十万的徐州会战和淮海战役,让这个古战场又添一笔经历。”
【“历朝历代都在加强徐州的重要性,哪怕到了今天,京沪高铁一线首接过徐州,二线要到徐州新沂设个站。”】
【“哈哈,说到徐州站,我就想起我的经历,我无锡人,大学在徐州上的,18年过年回家,北方大雪,高铁过不来,我在徐州高铁站等了八个小时。最后到了晚上八点,一连来了十几列往上海方向的,车站检票工作人员也不看车次了,首接把我们滞留的几百个学生往车上塞。”】
【“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总座高见!”】
【“兵家必争是相对的,你位于西川,汉中就是必争之地,你位于河南,徐州就是必争之地,你位于扬州,荆州就是必争之地,同理你占了徐州,那徐州对于你就不是必争之地。!微¢趣′暁!说^ ·勉,肺+阅·毒?”】
【“你占了徐州,那就有人来争了。”】
【“必争之地是大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节点,战争就是依靠不断夺取必争之地来迫使对方屈服的过程,必争之地未必有什么资源能源,但他们的辐射和影响肯定是区域性的,高加索、中东、朝鲜半岛为什么是火药桶,就是因为夺取他们带来的战略影响太大了。”】
【“其实在不计成本的设定下,现代没啥必争之地,导弹之下无关隘,或者只有战术关隘,没有战略关隘。敌对双方只要打掉对方首脑就行,同时陆军大挺兵,或者空军大运兵。”】
【“片面了,导弹的毁伤效能是有限的,空军的运力相比于陆军的规模更是少的可怜且限制重重。即便是空突师,你也得先占领敌人纵深的机场不是?”】
【“太脱离现实了,导弹需要发射基地和平台,导弹射程有远近,陆军挺近需要登陆地点,如果是大陆进攻,也需要突破口,在哪个地点去突破进攻,山地不好走,林地也难机动部队突进,还是需要找到大路,或者平原之类的道路去走,如果对方有基建,那就要抢夺公路和交通枢纽设施城市。建立补给点。”
“空军大运兵,你要抢占对方的机场。还要有大量的大型运输机,和歼击机护航。轰炸机去破坏对方的有生力量设施。这都是成本。而且空军运兵,一架飞机能装多少人?多少运力能支撑一场战争?”】
关于这个说法,亲自在这片战场上打过仗的朱元璋就有话要说了。
“这些后生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知‘先山东,再汴梁’之策,却不知要害!取山东非为占地,是为断元廷海漕,绝其燕京粮脉!至于徐州……”
他指着舆图上的淮河对身边的朱标说到:“徐州此地乃北军南下踏脚石,南师北伐拦路虎!若元人早将重兵屯徐州而非大都,朕纵有徐达常遇春,亦难速克!至于铁路一物也并非无敌,只需破坏铁轨,铁路便失去其威胁矣。”
……
“接下来说到南线,西川、荆襄、江南是南方政权的三大核心地区,如同鼎立的三足,共同支撑起半壁江山的伟业,是任何意图划江而治或北伐中原的南方力量不可或缺的基石。”
江南地区,沃野千里,河网密布,鱼米之乡的美誉名不虚传,是南方政权最富庶的基本盘和经济命脉。它又可细分为三个紧密相连又各具特色的地理单元。
“江淮,淮河与长江之间的水网密布的广袤平原与丘陵地带,是江南的北方门户与战略缓冲区。”
“江东,狭义上指的是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流域为核心,是江南的精华腹地与经济心脏。”
“江西,鄱阳湖平原及周边地区,是连接荆襄、岭南与江东的重要通道和次级粮仓。”
“对于立足江南的政权而言,浩浩荡荡的长江,无疑是上天赐予的一道巨型护城河。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大规模军队横渡确实困难重重,足以令北方的旱鸭子望江兴叹。初看之下,这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然而,每一个将国运寄托于长江天险,试图划江而治的南方政权,最终都难逃被北方覆灭的命运。东晋南朝、南唐、南宋,无数血泪教训昭示着一个残酷的真理:长江天险其实并不是天险。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更致命的战略缺陷。”
“对此古人早有箴言:守江必守淮! 这绝非空谈,而是诸多历史的教训,历史上后很多想要依靠长江天险维持割据的政权,最终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