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章 技术纠错与内部整顿

杨卫国深知弹簧钢钢板断裂是个重大问题,赶忙找到李怀德,说道:“李哥,拖拉机厂那边反馈咱们做的车斗弹簧钢板断裂情况不少,这事儿我觉得还得去石景山那边请教专业人士。”

李怀德对此也不太懂,他拍了拍杨卫国的肩膀,说道:“老弟,这次又得麻烦你跑一趟了。咱们现在和石景山那边已经是战略合作伙伴,他们搞实验,咱们搞生产,遇到问题理应相互支持。”

如今厂里给杨卫国配了辆车,他没让司机班的人开车,而是自己驾车前往。

找到石景山的负责人说明情况后,对方派了一位老专家与杨卫国一同回到厂里。

一到厂里,李怀德便迎了上来,看到老专家,惊讶道:“呦,崔老,您怎么来了?”

杨卫国有些诧异:“李厂长,您认识崔老啊?”

李怀德点头:“认识认识,前段时间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呢,你可能也有所耳闻。”

崔老摆了摆手,说道:“小李啊,闲话一会儿再说,现在先去车间仔细看看。”

崔老径直来到炼钢车间,将一整套流程看下来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严厉批评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每一种钢材需要添加的元素都不一样,你们竟然用轴承钢的工艺来制作钢板,这肯定是不行的!”

“你们要明白,一炉钢材确定了用途,不管是吹氧还是吹氩气,都有严格标准,你们这样纯粹是在瞎搞!轴承钢和弹簧钢所需添加的元素各不相同,像铬、锰、磷、碳等元素的比例都有讲究,做什么钢材就得严格按照相应标准来!”

崔老气得似乎想发火,但在这种场合又强忍着。

杨卫国心里清楚,这确实是厂里操作上的问题。

李怀德赶忙拉着崔老到办公室坐下。杨卫国一脸严肃,对钢厂负责人郭主任和随后赶来的刘副厂长说道:“这次问题严重了!”

刘副厂长脸色也很难看,因为郭主任算是他的亲戚,他指着郭主任的鼻子骂道:“你个狗日的,严格按照标准来你不知道吗?啊!现在石景山的专家都来了,咱们这脸都丢大了!多大的人了,还犯这种低级错误!你要是管不好那就换人去管。”

郭主任低着头,满脸愧疚,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杨卫国深吸一口气,说道:“郭师傅,咱们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赶紧整改,按照崔老的指导,调整工艺,确保弹簧钢质量。”

郭主任连忙点头:“杨副厂长,我知道错了,我这就去安排。”

然而,杨卫国心里明白,这次的问题暴露出厂里在生产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

仅仅解决眼前的技术问题还远远不够,后续如何加强管理,确保所有生产流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杜绝类似错误再次发生,才是关键。

而且,刘副厂长与郭主任这层亲戚关系,会不会在后续整改过程中影响执行力度?

其他车间是否也存在类似不按标准操作的情况?还有,与拖拉机厂的合作因为这次质量问题,会不会产生信任危机?杨为国在沉思着。

有了崔老的指点,轧钢厂的工作虽繁忙却顺利推进着。

由于厂里仅有两个炼钢炉,且产品各异,只能一炉一炉地炼制,导致一些产品不得不排队等待,这也是目前难以避免的状况。

而杨卫国负责的钢板生产只是半成品加工,他身处其位,一心希望能做出属于自己厂的优质产品,可现实却事与愿违,因为当时局势风起云涌,许多计划的推进都困难重重。

时间来到1967年,李怀德找到杨卫国,递给他一份文件。

杨卫国接过一看,上面提到各个企业单位要成立革委会,李怀德说道:“我任革委会主任,打算把你的名字报上去,让你担任革委会副主任,至于组员的事,后续再慢慢增加。要是你没意见,我就上报了。”

杨卫国点头道:“行啊,李哥,这事你做主就好。”

李怀德点了点头,在桌子上收拾了一下。杨卫国接着又说:“李哥,我虽然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但我可顾不上革委会的太多事,车间里一大堆事等着我处理呢。”

此时厂里的情况有些变化,副书记主管红星轧钢厂,厂里的王书记因病休长假,身体每况愈下,李怀德已然成为厂里的一把手。他如今的重心是稳固自己的地位,当然在技术方面也依旧给予支持。

杨卫国趁机问道:“李哥,之前提的关于内燃机方面的技术人才,现在有谱了吗?”

李怀德无奈地摇摇头,说道:“老弟啊,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家都忙着搞斗争,哪有心思放在技术上啊。”

杨卫国神色认真,说道:“别的地方我们管不着,但咱们厂一定要以技术为先。要是做不出成绩,就算斗争打得再激烈,以后说不定也得被批判。”

李怀德听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如今身处高位,考虑事情自然要更加全面。

他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再去想想办法。”

杨卫国走出李怀德的办公室,想着今儿没啥特别紧急的事,便准备提前回家。

到家后,他让田丹把一家人都叫了过来,杨卫红、杨卫民、杨卫平、张丽华、杨建国,大哥大嫂都在。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杨卫国看着大家,心中感慨。在这局势多变的时期,厂里事务繁杂,家里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凝聚。

他想趁着这个机会,和家人多交流交流,也舒缓一下这段时间的压力。

然而,他心里清楚,虽然暂时从厂里脱身回到家中,但厂里的问题依旧严峻。

革委会成立后,厂里的管理模式和人际关系势必会发生变化,这对生产和技术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寻找内燃机技术人才困难重重,在大家都热衷于斗争的大环境下,如何才能吸引到真正有技术的人才?

而且,随着局势的发展,轧钢厂与其他合作方的关系又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这些问题萦绕在杨卫国心头,让他难以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