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 曙光初现合作拓展

杨卫国回到办公室,便全身心投入到报告的撰写中。

报告涉及不少专业内容,着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但杨卫国没有丝毫退缩,一连几天,他在各部门间来回穿梭,向技术科请教炼钢技术原理,与财务科探讨资金预算,从不同角度为报告搜集资料。

终于,这份凝聚着他大量心血的报告完成了。

他拿着报告,匆匆赶到李怀德的办公室,抬手“咚咚咚咚”敲门。“请进。”杨卫国推开门,一进去就看到李怀德满面春风。

“哦,李哥,啥好事呀?跟兄弟说说。”杨卫国笑着询问。

李怀德露出笑容,说道:“事情成了。”

杨卫国一脸疑惑,问道:“李哥,什么成了?”

李怀德解释道:“就是你提的石景山转炉炼钢技术。我深入了解后,得知他们通过吹氧工艺能炼出高品质钢材。我向上面申请引进,上面大体已经批复,部里正在研究具体规模。老弟,我就等你这份报告呢。”

杨卫国赶忙递上报告,说道:“李哥,有些专业内容我不太懂,这几天跑了不少部门,报告可能不够专业,您多担待。”

李怀德接过报告,认真翻阅起来。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杨卫国在一旁,心里有些忐忑,不知这份报告能否达到李怀德的期望。

许久,李怀德抬起头,神色带着几分满意,说道:“老弟,报告虽在专业表述上有些许不足,但内容全面,把技术引进的必要性、资金预算等关键内容都涵盖了,不错。”

杨卫国心中稍安,问道:“李哥,部里确定规模后,就能推进技术引进了吧?”

李怀德点头,说道:“没错。不过,接下来事情不少。技术引进涉及人员培训、场地规划等,部里虽批复,但资金支持、政策扶持还得进一步争取。”

杨卫国思索片刻,说道:“李哥,人员培训可以选派骨干去石景山学习或者请他们技术人员来厂指导。场地规划得和基建科商量。”

李怀德赞许地看了杨卫国一眼,说道:“你考虑得周到。但每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人员学习不顺利、基建科配合不及时都有可能。”

杨卫国眉头微皱,深知困难重重。

此时,李怀德话锋一转,说道:“老弟,我已经和上面沟通好了,你可以去各个机械厂、拖拉机厂、汽车厂考察。咱们先以半成品为媒介,等引进技术炼出好钢,结合咱们的轧钢机,先做些半成品。”

“之后,我打算再找其他厂子合作,共同研发小型发动机,以后往汽车、拖拉机制造方向发展。”

杨卫国眼睛一亮,说道:“李哥,这想法好啊!不过,去考察的话,得提前和这些厂子对接好,确定考察内容和行程。而且,咱们和其他厂子合作研发发动机,涉及技术共享、利益分配等问题,得提前谋划好。”

李怀德点头道:“你说得对。对接工作我会安排人提前联系。技术共享和利益分配,你考察的时候也多留意其他厂子的模式,回来咱们再商量。军工项目那边安保和生产不能放松,你得合理安排精力。”

杨卫国深感责任重大,说道:“李哥放心,我明白。我会协调好两边工作。只是考察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万一有些厂子不愿意透露关键信息,或者合作洽谈不顺利,该怎么办?”

李怀德拍了拍杨卫国的肩膀,说道:“遇到问题随机应变,实在解决不了就回来商量。咱们一步步来,只要方向对,总能克服困难。”

从李怀德办公室出来,杨卫国深知前路充满挑战。

又过去几天,项目最终确定下来,轧钢厂将建设两个30吨的转炉。

得到消息后,李怀德找到杨卫国,说道:“老弟,厂里的事你暂时不用操心了。”

杨卫国一脸纳闷,问道:“什么情况?李哥。”

李怀德语重心长地说:“老弟,部里下了死命令,今年之内必须把所有设备全部调试完成。”

杨卫国吃了一惊,说道:“李哥,这不可能吧?时间也太短了啊!”

李怀德摆了摆手,说道:“这是上面的要求。这几天我一直在开会,所以你把厂里的安全保卫工作就交给赵建设吧。”

“你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出去给咱们厂找合作,拿资源。一旦咱们的钢铁生产出来,得有对接的厂子。”

杨卫国面露难色,此刻他对这事儿两眼一抹黑。

李怀德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杨卫国,说:“这上面这些企业,你都可以去试着接触一下。上面已经打过招呼了。”

杨卫国看了看,纸上写着机械厂、机修厂、汽车分厂、拖拉机厂等。

李怀德接着说:“你可以在四九城所有厂子都走一走。只要他们有设备维修需求,都能和咱们合作。等以后咱们炼出好钢,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原材料就有了。咱们厂又有锻工、钳工,焊工这就是咱们的优势。”

杨卫国点了点头,说道:“李哥,你这准备工作做得够充分啊,行!那我就出去跑,这边就都交给你了。”

李怀德点点头,说道:“老弟,这事儿本来该我去,可部里现在会议太多,我必须得参加,所以只能麻烦你了。”

杨卫国摆了摆手,说道:“李哥,不用说这些见外的话,咱俩谁跟谁呀,你就瞧好吧。”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杨卫国跑遍了四九城的各个厂子。

李怀德提供的那些厂中,主要的拖拉机厂本身没有炼钢炉,核心部件只有发动机,其他钢材全靠上面调配。

杨卫国去洽谈后,达成合作意向,轧钢厂以后将为其提供钢材,包括部分轴承钢,像拖拉机车斗、犁头这些辅助部件也将交由轧钢厂生产。

对于纺织厂,杨卫国同样精心洽谈。

纺织厂的纺织机设备有许多零部件,像齿轮、皮带盘等都需要钢材。

杨卫国与纺织厂相关负责人深入沟通,详细介绍了轧钢厂未来钢材的质量和供应能力,虽然纺织厂目前已有固定的钢材供应商,但杨卫国的诚意和轧钢厂潜在的优势,还是让对方同意在后续的一些小批量需求上与轧钢厂合作,先试用产品,如果质量达标,再考虑扩大合作规模。

然而,随着合作洽谈的推进,问题也逐渐浮现。

杨卫国发现,虽然与一些厂子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在具体的合作细节上,各方分歧较大。

比如,对于钢材的质量标准,各厂要求不一,有的厂标准极为严苛,以目前轧钢厂的技术水平,要达到还存在一定难度;

在价格方面,由于是计划经济体制,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需要层层审批,这中间的流程繁琐,导致价格确定困难,影响合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