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 新思启途与前路荆棘

杨卫国走在走廊上,刚迈出没几步,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极为关键的事,连忙转身折回李怀德的办公室。他抬手“咚咚”敲门。

“请进”,李怀德看到去而复返的杨卫国,不禁说道,“老弟,落东西了?”

杨卫国赶忙说道:“李哥,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那个计划表,你这儿有吗?我想看看。”

“哦?”李怀德一脸疑惑,“我不是给他们说了吗?让他们把生产任务和计划表都给你送过去。”

杨卫国无奈地摊了摊双手,解释道:“李哥,我这一早上就一头扎进车间了,压根就没回办公室。”

李怀德恍然,起身从自己抽屉里找出计划和任务表,递给杨卫国。

杨卫国接过,仔细地翻看着。李怀德见他神色专注,不禁好奇地问道:“老弟,咋了?看出什么问题了?”

杨卫国抬头问道:“李哥,有以前的计划表吗?”

李怀德点点头,肯定地说:“有啊,但不在我这儿,这肯定得在计划部门存档呢。”

杨卫国说道:“李哥,我看了一下咱们现在这份表,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跟你说道说道。”

李怀德连忙点头,催促道:“你说你说,老弟。咱们之间没啥不能说的秘密。”

杨卫国缓缓开口说道:“李哥,我虽然没看到以前的计划表,但估计以前生产的也就是螺纹钢、角铁、槽钢之类的粗胚产品。实话说,没啥亮点。”

咱们计划外的物资也不多,即便有,也不过是和兄弟单位换取一些东西。

再就是老杨在的时候,多生产了一些产品,也是他的超产任务,可我觉得这条路或许走偏了。

就好比咱们现在发的货,说不定都是去年赶出来的存货。

“哦?”李怀德一下子来了精神,连忙追问道,“老弟,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杨卫国顿了顿,组织了下语言说道:“李哥,你看啊,现在是计划经济,为啥搞计划经济呢?说白了就是国家穷,得有计划地去盖房子、扩建厂房。因为资金有限嘛。”

打个比方,今年预计生产100吨螺纹钢,用于建设几栋厂房。

但要是咱们超产完成了,国家就得拿出更多钱来搞这些建设。

可实际上,国家可能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超产了不一定是好事。

李怀德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在风云变幻时期稳坐头把交椅,且风波平息后都能安全落地的厉害角色,在政治方面一点就通。

以前他主要负责后勤,没怎么管生产这一块,如今老杨走了,他才接手这个摊子。

此刻,他一脸惊喜地看着杨卫国,仿佛看到了打开新局面的钥匙。

李怀德惊喜地看着杨卫国,说道:“卫国啊,真不愧是上面看中的人。我原先想着给你提名,也就是因为你在厂里最初搞了一些举措。你这可真是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啊。老弟,你就说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杨卫国缓缓开口说道:“李哥,是这么回事。军工产品现在肯定是重中之重,这一点毋庸置疑,绝对不能耽误军工产品的生产。”

但是李哥,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现有做的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其实没有竞争力。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轧钢厂了,咱们的运输成本就上去了,人家能就近采购,就不会选咱们的产品。

你说是不是?当然,你可能会说这些东西都是国家计划内的。没错,确实是这样。

我们现在主要做计划内的产品,计划外的可以稍微做一点,但绝不能多。

一方面用它和其他厂子换取咱们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能给国家减轻点负担。

李怀德对此非常同意,他点了点头,说道:“老弟,还有吗?”

杨卫国接着说道:“李哥,还有个事儿。刚才也提到了,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咱厂目前没有什么亮点产品,说白了,咱做的东西只要有设备,很多厂都能干。”

就像螺纹钢,大多用于建筑,没啥太高要求。我听说石景山那边,搞了个什么转炉炼钢技术,咱是不是也能向上面申请引进这些技术?

还有啊,李哥,你一直在高位,认识的人多。

咱们能不能试着和那些汽车厂家、拖拉机厂家合作,给他们做车架、底盘之类的,像方钢这些材料都能用上。

咱们还可以试着引进一些技术人才,自己研发制造小型发动机,打造些亮点产品。

李怀德一听,沉思酝酿了好一会儿,突然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老弟,你还真的是给哥哥我接连不断的惊喜呀!这思路得好好捋一捋。”

“你说的这些,每一条都关乎厂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这里面涉及到技术引进、人才招揽、与其他厂家合作等诸多方面,都不是小事,得从长计议。”

杨卫国点头说道:“李哥,我明白。所以这只是初步想法,还需要深入调研和规划。但我觉得这或许是咱们厂突破现有困境,谋求更好发展的方向。”

李怀德目光坚定地看着杨卫国,说道:“老弟,这事儿就交给你牵头负责。先做个详细的调研报告和规划方案出来,包括技术引进的可行性、合作厂家的对接策略、人才招揽的渠道等等。有什么困难尽管提,我全力支持你。但军工项目那边的安保和生产可不能松懈。”

杨卫国深感责任重大,说道:“李哥放心,我会协调好两边的工作。不过,调研过程中肯定需要各部门配合,还得麻烦李哥你提前打个招呼。”

李怀德笑道:“这你不用担心,我马上给各部门打招呼,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你就放手去干,我看好你。”

李怀德刚准备拿起电话,却又放下,似乎想到什么看着杨卫国说道:“老弟啊,我知道有些事情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

“这样,你先写一份详细的报告,咱们俩先仔细合计合计。我呢,先跟上面汇报汇报情况,同时联系几个相关厂子探探口风,到时候你再去实地考察考察,咱们多方面入手,争取把这事儿办得稳妥些。还有你刚才提到的,是哪里的转炉炼钢来着?”

“石景山那边?这事儿具体是咋回事,我也不清楚。”杨卫国回答道。

杨卫国不禁对李怀德的敏锐和创新能力心生佩服,相较于之前的杨厂长,李怀德的确强出百倍。他向来欣赏有能力的人。

当下杨卫国立刻解释道:“李哥,这事儿我也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他们好像是采用吹氧气转炉炼钢技术,具体细节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但我听说他们炼出来的钢材,很多能直接用作特种钢和轴承钢。

你再看看咱们厂,就拿现在的军工产品来说,原材料都不是咱自己的,咱们只是负责加工一下。

说好听点,是咱参与了军工项目,有相关产品;说难听点,这不就跟个二道贩子差不多嘛。

此时,李怀德瞪大了双眼,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老弟,干了!这事儿我去向上面打申请,回头联系人也由我来安排。”

“你这边先去写个详细报告,把方方面面都说明白了。完了再到其他厂子去考察考察,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别自己扛着,直接来找我就行。行!”

杨卫国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好的,李哥。我尽快把报告整理出来。这考察的事儿,我也会提前规划好路线和重点考察内容。”

“不过李哥,这报告里涉及到技术原理、市场前景、投入产出这些方面,我可能还需要和技术科、销售科的人沟通沟通,到时候还得麻烦你跟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配合一下。”

李怀德大手一挥,说道:“这有啥问题,我马上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全力配合你。你就专心把报告写好,考察的事儿也安排妥当。对了,军工项目那边的安保工作可不能放松,你得两头兼顾好。”

杨卫国说道:“李哥放心,我心里有数。军工项目的安保我已经让赵建设加强人手了,日常巡逻和重点区域监控都安排得很细致。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两边工作都不耽误。”

回到办公室,杨卫国立刻投入到报告撰写的准备工作中。

他深知这份报告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着厂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决定着自己接下来一系列行动能否顺利开展。

他先列了一个详细的大纲,将需要调研的技术科、钳工,焊工,铆工等部门内容一一罗列出来。

然而,杨卫国心里也清楚,这其中困难重重。

技术科那边对于转炉炼钢技术了解多少还是个未知数,即便了解,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又该如何操作?

另外,军工项目这边虽然安保工作暂时稳定,但随着调研和考察工作的开展,自己精力难免会分散,如何在不影响军工项目安保的前提下,完成这份至关重要的报告和考察任务,是杨卫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在与其他厂子联系合作以及向上申请引进技术的过程中,李怀德又会遇到哪些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