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朕搞包烟钱
小
大
朝廷的钱庄,一要铸造一种方便流通的银币,二还要提供银币换零业务和换整业务。
对于小百姓,拿着银锭子肯定不方便,必须要帮他们换成铜钱。
小经营者,可以通过朝廷钱庄将银子置换成铜钱或者小面值银元,朝廷收取一定火耗费。
当朱慈烺让人将一盒崭新的银币拿上来时,张国纪等人眼睛一亮。
这些面值不同的银币上,刻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边上还有‘大明中央银行铸’的字样。
“皇上,新银币,漂亮,真的漂亮啊!”方岳贡像个守财奴一样,抹着这一块块的银元,爱不惜手。
“老方,拿起来吹一吹。”
朱慈烺提醒之后,朝着银元吹了一口气,立刻传来一阵悦耳的振动音。
咦!
张国纪感觉发现了新大陆,抓起一块银元学着朱慈烺的样子,吹了一下,精神大振。
其实在大明末年,已经有部分外来银币在沿海一带流通。
大明因为战乱,国家根本没有力量去改革货币。
银币并非纯银,那是因为纯银容易氧化,成色差,反而不方便流通。
铸造银币时,都必须加入一定的铜。
清币早年含铜量为一成。
到了清末民初,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含铜量也在逐渐增加,最高者含铜量达到了一成八。
铸币权,赚的就是火耗费和银子与铜之间的差价。
明代一两银子兑换一千个铜钱,以照嘉靖通宝为例,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厘五,一千钱重3750克左右,大约是七斤半左右。
腰缠万贯,可以将人给累死。
(备注,明朝一斤大约600克,每斤十六两,一两银子大约37.5克)
如果扛着价值五两银子的铜钱,去进行商业活动,要么肩扛,要么用扁担挑,要么用车拉。
极为不便。
37.5克的银子可以换3750克铜钱,由此可见,银子和铜之间的差距,在一百倍左右。
添加到银币里面的铜,几乎是暴利,且没有任何风险。
朱慈烺要是把国库和内帑的银子,全部铸造成银元,马上就能赚四十万。
样币有三种,主币,为一元和半元两种,副币为一分。
其中主币含银铜一成,副币含铜量为一成半。
“太好了,皇上,臣以为,这银币可以铸造,嘿嘿嘿。”方岳贡拿着银币都不愿意松手。
李国桢、范文景、李遇知几个也都拿着看了又看,喜欢的不得了。
“好,大家都觉得可行,从明日起,铸币司就大力开铸新币,我们的钱庄,就叫大明中央银行。”
“承恩,明日开始你们就将银子送往铸币司,铸造新币,一两换一元,火耗归公,全部算做大明中央银行的利润。”
“是!!”
对于朱慈烺来说,无非是左手倒右手,利润归财政司,相当于入了国库,但他必须做出表率。
户部的银子也要全部重新铸造。
对于方岳贡来说,更加求之不得。
仅仅户部和内帑银子换成银元这一项,国库就能增加四五十万的收入。
而且可能还不止,因为小面值银元需求量很大!
但朱慈烺知道,仅仅是开始,等银行开起来,银元需求量更加巨大。
整个大明民间藏银最少有几亿两的规模。
要是全部换成银元,就是几千万两的利润。
以后官员俸禄,士兵饷银,全部用银元发放。
对了;
朝廷开仓放粮,只收银元和铜钱,散碎银子,自己去找财政司衙门窗口兑换。
“皇上,铸造银元,咱需要大量的铜,可现在城门被封锁,外界的铜流不进来。”
“之前查抄贪官和八大奸商倒是存了一些,可还是远远不够。”倪元璐现在也是钱庄股东之一,对于这件事,更加上心了。
“这个简单,回头你们找邱之陶宣传一下就行,让老百姓将家里藏的铜器全部上交,朝廷以市价回收。”
“你们多铸造一些分币就行了,让老百姓将多余的铜钱和铜器来换。”
民间百姓大部分用铜钱,一两银子兑换七八斤铜,就算将四百万两全部铸造完,也不过十几吨铜。
跟时间一样,挤一挤就都有了。
“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跟你们谈谈,内阁首辅、军机大臣,每个月都有五百两俸禄。”
“朕这个军机总理,每月八百两,不过分吧。”朱慈烺咧着嘴,内帑将银子拿去铸币司,利润都给国库了。
自己一分钱没捞着,怎么说也得从别的地方弄一点回去。
“啊……,皇上您……”李国桢没心没肺的,听到朱慈烺这种虎狼之词,睁大眼睛。
“不过分,襄成伯,皇上身为军机总理,日理万机,八百元两不够,我看还是定在一千两比较合适。”方岳贡赶紧提醒。
他明白,朱慈烺能提出来,你要是敢反对,等会儿可能要付出更多。
不知不觉方岳贡在朱慈烺的熏陶之下,变成了奸商。
“对对对,一千两比较合适。”张国纪和倪元璐几个连连点头附和。
“好,这就对了吗?承恩,把东西拿上来,今天朕请大家吃面。”朱慈烺心情大好。
每个月一千两,一年就是一万二,十年就是十二万。
烟钱反正是够了。
“吃面?”
方岳贡早就猜到了,皇上可能还会搞事,没想到竟然会请他们吃面。
几个老臣,面面相觑。
“大伴,拿上来!!”
招呼一声后,几个太监,拿着方便面上来了。
同时还一人准备了个大碗。
“老方,这是新式面条,你们来尝尝吧。”几个太监将面饼放在了碗里,还拿出了一小包精致的调料放进去。
当调料包被拆开时,空气中飘着诱人的香味。
看着这新鲜的玩意儿,李遇知和王家彦几个再次露出了疑惑之色
“皇上,这面,不用煮开就能吃么,要不还是让人拿去煮一煮。”李国桢闻着香味,都快流口水了。
只是不知道皇上准备怎么吃法。
“呵呵,襄成伯,这种叫方便面,不用煮,用开水泡一泡就能吃了。”汪永洪笑着,招呼人手过来加点水。
“啊,这,天底下还有这种面?”
李国桢皱着眉头,一脸的不可思议。
对于小百姓,拿着银锭子肯定不方便,必须要帮他们换成铜钱。
小经营者,可以通过朝廷钱庄将银子置换成铜钱或者小面值银元,朝廷收取一定火耗费。
当朱慈烺让人将一盒崭新的银币拿上来时,张国纪等人眼睛一亮。
这些面值不同的银币上,刻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边上还有‘大明中央银行铸’的字样。
“皇上,新银币,漂亮,真的漂亮啊!”方岳贡像个守财奴一样,抹着这一块块的银元,爱不惜手。
“老方,拿起来吹一吹。”
朱慈烺提醒之后,朝着银元吹了一口气,立刻传来一阵悦耳的振动音。
咦!
张国纪感觉发现了新大陆,抓起一块银元学着朱慈烺的样子,吹了一下,精神大振。
其实在大明末年,已经有部分外来银币在沿海一带流通。
大明因为战乱,国家根本没有力量去改革货币。
银币并非纯银,那是因为纯银容易氧化,成色差,反而不方便流通。
铸造银币时,都必须加入一定的铜。
清币早年含铜量为一成。
到了清末民初,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含铜量也在逐渐增加,最高者含铜量达到了一成八。
铸币权,赚的就是火耗费和银子与铜之间的差价。
明代一两银子兑换一千个铜钱,以照嘉靖通宝为例,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厘五,一千钱重3750克左右,大约是七斤半左右。
腰缠万贯,可以将人给累死。
(备注,明朝一斤大约600克,每斤十六两,一两银子大约37.5克)
如果扛着价值五两银子的铜钱,去进行商业活动,要么肩扛,要么用扁担挑,要么用车拉。
极为不便。
37.5克的银子可以换3750克铜钱,由此可见,银子和铜之间的差距,在一百倍左右。
添加到银币里面的铜,几乎是暴利,且没有任何风险。
朱慈烺要是把国库和内帑的银子,全部铸造成银元,马上就能赚四十万。
样币有三种,主币,为一元和半元两种,副币为一分。
其中主币含银铜一成,副币含铜量为一成半。
“太好了,皇上,臣以为,这银币可以铸造,嘿嘿嘿。”方岳贡拿着银币都不愿意松手。
李国桢、范文景、李遇知几个也都拿着看了又看,喜欢的不得了。
“好,大家都觉得可行,从明日起,铸币司就大力开铸新币,我们的钱庄,就叫大明中央银行。”
“承恩,明日开始你们就将银子送往铸币司,铸造新币,一两换一元,火耗归公,全部算做大明中央银行的利润。”
“是!!”
对于朱慈烺来说,无非是左手倒右手,利润归财政司,相当于入了国库,但他必须做出表率。
户部的银子也要全部重新铸造。
对于方岳贡来说,更加求之不得。
仅仅户部和内帑银子换成银元这一项,国库就能增加四五十万的收入。
而且可能还不止,因为小面值银元需求量很大!
但朱慈烺知道,仅仅是开始,等银行开起来,银元需求量更加巨大。
整个大明民间藏银最少有几亿两的规模。
要是全部换成银元,就是几千万两的利润。
以后官员俸禄,士兵饷银,全部用银元发放。
对了;
朝廷开仓放粮,只收银元和铜钱,散碎银子,自己去找财政司衙门窗口兑换。
“皇上,铸造银元,咱需要大量的铜,可现在城门被封锁,外界的铜流不进来。”
“之前查抄贪官和八大奸商倒是存了一些,可还是远远不够。”倪元璐现在也是钱庄股东之一,对于这件事,更加上心了。
“这个简单,回头你们找邱之陶宣传一下就行,让老百姓将家里藏的铜器全部上交,朝廷以市价回收。”
“你们多铸造一些分币就行了,让老百姓将多余的铜钱和铜器来换。”
民间百姓大部分用铜钱,一两银子兑换七八斤铜,就算将四百万两全部铸造完,也不过十几吨铜。
跟时间一样,挤一挤就都有了。
“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件事要跟你们谈谈,内阁首辅、军机大臣,每个月都有五百两俸禄。”
“朕这个军机总理,每月八百两,不过分吧。”朱慈烺咧着嘴,内帑将银子拿去铸币司,利润都给国库了。
自己一分钱没捞着,怎么说也得从别的地方弄一点回去。
“啊……,皇上您……”李国桢没心没肺的,听到朱慈烺这种虎狼之词,睁大眼睛。
“不过分,襄成伯,皇上身为军机总理,日理万机,八百元两不够,我看还是定在一千两比较合适。”方岳贡赶紧提醒。
他明白,朱慈烺能提出来,你要是敢反对,等会儿可能要付出更多。
不知不觉方岳贡在朱慈烺的熏陶之下,变成了奸商。
“对对对,一千两比较合适。”张国纪和倪元璐几个连连点头附和。
“好,这就对了吗?承恩,把东西拿上来,今天朕请大家吃面。”朱慈烺心情大好。
每个月一千两,一年就是一万二,十年就是十二万。
烟钱反正是够了。
“吃面?”
方岳贡早就猜到了,皇上可能还会搞事,没想到竟然会请他们吃面。
几个老臣,面面相觑。
“大伴,拿上来!!”
招呼一声后,几个太监,拿着方便面上来了。
同时还一人准备了个大碗。
“老方,这是新式面条,你们来尝尝吧。”几个太监将面饼放在了碗里,还拿出了一小包精致的调料放进去。
当调料包被拆开时,空气中飘着诱人的香味。
看着这新鲜的玩意儿,李遇知和王家彦几个再次露出了疑惑之色
“皇上,这面,不用煮开就能吃么,要不还是让人拿去煮一煮。”李国桢闻着香味,都快流口水了。
只是不知道皇上准备怎么吃法。
“呵呵,襄成伯,这种叫方便面,不用煮,用开水泡一泡就能吃了。”汪永洪笑着,招呼人手过来加点水。
“啊,这,天底下还有这种面?”
李国桢皱着眉头,一脸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