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皇上又要搞事情
小
大
张国纪和倪元璐一群元老,全都睁大着眼珠子,等着见证奇迹。
几分钟后,汪永洪说面条好了,李国桢还不相信,等小太监揭开盖子时,面条果然好了。
“神奇啊,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面,张老,我就不客气了,先来一口!!”
李国桢夹起面条,先尝了一口,随后,猛然一震,脸色剧变。
“襄成伯,怎么样面好好吃吗?”方岳贡看到李国桢的脸色,感觉有点不好,试探着问。
“不对,这味道不对,我再尝尝!!”李国桢一边摇头,一边端起碗,夹了一大夹面,往嘴巴里面塞。
好像谁会跟他抢一样。
“襄成伯,你慢点,你这是尝吗?饿死鬼投胎了,噎死了朕可不负责!!”
“慢点!!”
要是在现代,朱慈烺严重怀疑这厮想骗保。
张国纪等人看到李国桢这副吃相,三观都快颠覆了。
“襄成伯,这面条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倪元璐瞪着眼珠子,看得他一脸的古怪。
“不对,我得再尝尝看。”李国桢尝着,一碗面很快被尝完了,又来尝倪元璐这一碗。
“啊,襄成伯,你干啥,这碗是我的,还给我……”
倪元璐终于反应过来,一把将面夺回来。
“好吃,真的好吃。”王家彦连声叫好。
张国纪几个见状,赶紧护着自己面,吃起来。
赞赏不绝。
“诸位大人们,觉得皇上赏的这碗面味道怎么样?”汪永洪笑呵呵的。
“好吃,是真的好吃,皇上,这些面是哪里买的,明儿老臣也去买一些。”
张国记感觉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
“对对对,明天我也让人去买一些,用开水冲一冲就好,以后也不用担心赶不上饭点了。”范文景和李遇知等人纷纷表示,要去买一些来吃。
汪永洪笑道:“好吃就对了,这面啊,叫老唐方便面。”
“大家想买,三天后到东街二十三号,大唐货栈去买就行了,那里不仅有老唐方便面,还有调味品,沐浴皂,价格实惠。”
“啊……,那为啥还要等三天啊,汪公公……”范文景想着明天就买一些,给家人一起尝尝呢。
“呵呵,那是因为,大唐货栈,三天后才开张。”汪永洪笑靥如花。
“大唐货栈,莫非,是皇上开的?”范文景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皇上都开始做生意了,老天爷,这世道,将人逼成啥样了。
汪永洪等人笑而不语。
这下,军机处和内阁这几个老臣,全都傻眼了。
皇上不仅要开银行,还要开货栈。
“诸位爱卿,别这么看着朕,大唐货栈,暂时以内帑的名义开起来,以后要是真能赚回银子,朕就转交给商部去打理。”
“不过,朕的大唐方便面,能不能做起来,还的仰仗诸位臣工的支持啊。”朱慈烺笑容,人畜无害。
方岳贡却嗅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皇上会这么说,肯定要搞事情了。
李国桢大笑,当即表示:“能,这么好吃的面,老臣肯定要多买一些来尝尝。”
面是真的好吃。
张国纪和李若琏等人纷纷表示,愿意支持。
不过这都不是朱慈烺想要的。
“诸位爱卿,朕的方便面,主打一个,薄利多销,朕不仅要让全国百姓能吃得起,更要让军营将士能吃上。”
“京营、净军和锦衣卫都要大力支持才行,朕给你们内部价,二十文钱一包。”
“啊……”
张国记等人,这才知道,皇上绕了一大圈,原来是为了拿下军需供应。
不过,二十文钱一包,也确实便宜。
在京城,因为粮价上涨,去小摊吃一碗面都涨到了二十多文,军需品,必须量大管饱,跟民间销售的东西不能一样,这个价算良心了。
不过对外零售,却要五十文一包,主打一个不欺穷人。
新产品,肯定要先割一把韭菜,等赚了银子,再来个产品升级,然后旧品牌降价,让百姓受惠。
军机处订购,也是限量供给,每个士兵暂时仅限一包,以后如果外出作战,倒是可以多订购一些。
不过,这东西供应给斥候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官员确实方便。
不仅可以供给兵营,有外出任务的官员都能用得上。
李国桢当即表示,以军机处的名义订购二十万包,分发给各大兵营。
也算是朱慈烺拉到的第一笔订单。
大唐货栈不仅销售方便面,还销售调味品,沐浴皂,琉璃厂制作的琉璃镜也有销售。
甚至拿到了烟草代理权。
以后还要涉及到粮食,布匹,瓷器,茶叶,丝绸等方方面面。
朱慈烺决定让承恩去经商。
王承恩忠心,不贪财,又是崇祯的心腹。
留在东厂,始终不放心。
自己和崇祯之间,迟早有一天会翻脸,到时候王承恩肯定会很难抉择。
朱慈烺也不想有一天,亲手杀了王承恩。
而他的品德反而是经商的最佳人选。
从军机处回宫,朱慈烺就让人将王承恩找来了。
“承恩,起来吧。朕希望有一天,你能效仿郑和,带着商队前往海外,扬我大明国威。”
“是,谢皇上隆恩,奴婢定然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王承恩热泪盈盈。
郑和名扬海外,是为整个华夏史上,宦官第一人。
身为皇上内臣,谁不想效仿郑和率领庞大舰队,驰骋大海。
这次朱慈烺给了王承恩五十万两银子,前往南京的一步,就是组建一支贸易船队,并且大量收购粮食,供应京城。
崇祯末年,南方粮食价格维持在三两左右,比起万历年的粮价涨了好几倍,但相较于北方来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八大奸商在京城的贸易点被查抄,大唐货栈现在介入正好能填补空档。
京城六十多万人口,粮食日需求量在5000担左右,守住京城,击败李自成,粮食首当其冲。
(5000担这个数,是保守估计,老弱妇孺儿童以及壮年平均每天只算了一斤粮,实际上古代人因为缺少油水,一名干体力活的男子,一顿可以吃掉两斤粮,食量大的惊人。)
(七八十年代,作者菌问过父辈,以前十口之家几天就吃能完一担米,一担米大约120-140斤左右。)
……
几分钟后,汪永洪说面条好了,李国桢还不相信,等小太监揭开盖子时,面条果然好了。
“神奇啊,没想到天底下竟然还有这种面,张老,我就不客气了,先来一口!!”
李国桢夹起面条,先尝了一口,随后,猛然一震,脸色剧变。
“襄成伯,怎么样面好好吃吗?”方岳贡看到李国桢的脸色,感觉有点不好,试探着问。
“不对,这味道不对,我再尝尝!!”李国桢一边摇头,一边端起碗,夹了一大夹面,往嘴巴里面塞。
好像谁会跟他抢一样。
“襄成伯,你慢点,你这是尝吗?饿死鬼投胎了,噎死了朕可不负责!!”
“慢点!!”
要是在现代,朱慈烺严重怀疑这厮想骗保。
张国纪等人看到李国桢这副吃相,三观都快颠覆了。
“襄成伯,这面条真的有那么好吃吗?”倪元璐瞪着眼珠子,看得他一脸的古怪。
“不对,我得再尝尝看。”李国桢尝着,一碗面很快被尝完了,又来尝倪元璐这一碗。
“啊,襄成伯,你干啥,这碗是我的,还给我……”
倪元璐终于反应过来,一把将面夺回来。
“好吃,真的好吃。”王家彦连声叫好。
张国纪几个见状,赶紧护着自己面,吃起来。
赞赏不绝。
“诸位大人们,觉得皇上赏的这碗面味道怎么样?”汪永洪笑呵呵的。
“好吃,是真的好吃,皇上,这些面是哪里买的,明儿老臣也去买一些。”
张国记感觉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
“对对对,明天我也让人去买一些,用开水冲一冲就好,以后也不用担心赶不上饭点了。”范文景和李遇知等人纷纷表示,要去买一些来吃。
汪永洪笑道:“好吃就对了,这面啊,叫老唐方便面。”
“大家想买,三天后到东街二十三号,大唐货栈去买就行了,那里不仅有老唐方便面,还有调味品,沐浴皂,价格实惠。”
“啊……,那为啥还要等三天啊,汪公公……”范文景想着明天就买一些,给家人一起尝尝呢。
“呵呵,那是因为,大唐货栈,三天后才开张。”汪永洪笑靥如花。
“大唐货栈,莫非,是皇上开的?”范文景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皇上都开始做生意了,老天爷,这世道,将人逼成啥样了。
汪永洪等人笑而不语。
这下,军机处和内阁这几个老臣,全都傻眼了。
皇上不仅要开银行,还要开货栈。
“诸位爱卿,别这么看着朕,大唐货栈,暂时以内帑的名义开起来,以后要是真能赚回银子,朕就转交给商部去打理。”
“不过,朕的大唐方便面,能不能做起来,还的仰仗诸位臣工的支持啊。”朱慈烺笑容,人畜无害。
方岳贡却嗅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皇上会这么说,肯定要搞事情了。
李国桢大笑,当即表示:“能,这么好吃的面,老臣肯定要多买一些来尝尝。”
面是真的好吃。
张国纪和李若琏等人纷纷表示,愿意支持。
不过这都不是朱慈烺想要的。
“诸位爱卿,朕的方便面,主打一个,薄利多销,朕不仅要让全国百姓能吃得起,更要让军营将士能吃上。”
“京营、净军和锦衣卫都要大力支持才行,朕给你们内部价,二十文钱一包。”
“啊……”
张国记等人,这才知道,皇上绕了一大圈,原来是为了拿下军需供应。
不过,二十文钱一包,也确实便宜。
在京城,因为粮价上涨,去小摊吃一碗面都涨到了二十多文,军需品,必须量大管饱,跟民间销售的东西不能一样,这个价算良心了。
不过对外零售,却要五十文一包,主打一个不欺穷人。
新产品,肯定要先割一把韭菜,等赚了银子,再来个产品升级,然后旧品牌降价,让百姓受惠。
军机处订购,也是限量供给,每个士兵暂时仅限一包,以后如果外出作战,倒是可以多订购一些。
不过,这东西供应给斥候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官员确实方便。
不仅可以供给兵营,有外出任务的官员都能用得上。
李国桢当即表示,以军机处的名义订购二十万包,分发给各大兵营。
也算是朱慈烺拉到的第一笔订单。
大唐货栈不仅销售方便面,还销售调味品,沐浴皂,琉璃厂制作的琉璃镜也有销售。
甚至拿到了烟草代理权。
以后还要涉及到粮食,布匹,瓷器,茶叶,丝绸等方方面面。
朱慈烺决定让承恩去经商。
王承恩忠心,不贪财,又是崇祯的心腹。
留在东厂,始终不放心。
自己和崇祯之间,迟早有一天会翻脸,到时候王承恩肯定会很难抉择。
朱慈烺也不想有一天,亲手杀了王承恩。
而他的品德反而是经商的最佳人选。
从军机处回宫,朱慈烺就让人将王承恩找来了。
“承恩,起来吧。朕希望有一天,你能效仿郑和,带着商队前往海外,扬我大明国威。”
“是,谢皇上隆恩,奴婢定然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王承恩热泪盈盈。
郑和名扬海外,是为整个华夏史上,宦官第一人。
身为皇上内臣,谁不想效仿郑和率领庞大舰队,驰骋大海。
这次朱慈烺给了王承恩五十万两银子,前往南京的一步,就是组建一支贸易船队,并且大量收购粮食,供应京城。
崇祯末年,南方粮食价格维持在三两左右,比起万历年的粮价涨了好几倍,但相较于北方来说,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八大奸商在京城的贸易点被查抄,大唐货栈现在介入正好能填补空档。
京城六十多万人口,粮食日需求量在5000担左右,守住京城,击败李自成,粮食首当其冲。
(5000担这个数,是保守估计,老弱妇孺儿童以及壮年平均每天只算了一斤粮,实际上古代人因为缺少油水,一名干体力活的男子,一顿可以吃掉两斤粮,食量大的惊人。)
(七八十年代,作者菌问过父辈,以前十口之家几天就吃能完一担米,一担米大约120-140斤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