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新的利益集团

“难以接受就对了!”


朱慈烺知道,这帮老臣,受封建思想荼毒,不是一下子能从挣脱束缚的。


不过还好。


他们愿意听朱慈烺解释。


“不过,诸位爱卿,朕想问一问你们,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的朝廷,他们会接受吗。”


“朕也想装清高,每天提着鸟笼,逛逛集市,可清高能当饭吃吗?”


“朝廷开钱庄,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凭什么银子都让奸商给赚了?”


“咱们不仅要开钱庄,更要重新铸造钱币,哪里有商业活动,朕的钱庄就开到哪里去。”


“老方,你以为如何。”


朱慈烺朝着方岳贡挤眉弄眼。


“啊……。”方岳贡吐了吐舌头,两颗眼珠子差点要掉出来了。


皇上居然称呼他为老方,是不是太直接了点……


“皇上,老臣支持您开钱庄,能不能让户部也入一股啊。”方岳贡因为卖粮食尝到了甜头,嗅觉灵敏度他仿佛闻到了银子的味道。


刚才朱慈烺一声老方提醒了他。


跟着皇上走,有肉吃。


“你们看看,老方的眼光就不错,准了,老方,将来朕保证你户部会因为银子太多了而发愁。”朱慈烺似笑非笑。


他的话却让,范文景和李国桢等人吓了一跳。


这怎么可能。


谁还会嫌银子太多吗?


“呃,皇上,不知您打算让户部如何入股呢!要不老臣也入五万两。”张国纪对开钱庄不是很看好,他只是想支持一下皇上。


“好,张老大义,朕准你入股。”朱慈烺点头,解释钱庄股份设定:


“对于股份,朕是这样想的,货币背后其实就是国家信用的背书。”


“朕开钱庄,代表的是国家,代表是大明,自然与其他私营钱庄不同。”


古代钱庄盈利,一是吸纳存款,古代的钱庄,存银子非但没有利息,还需要支付钱庄保管费。


第二就是放贷,和现代银行一样,以一定抵押物,放款后约定还款日期。


第三则是接受异地存取款,存款人拿着汇票,前往目的地同一钱庄,支付一定手续费就可以把钱拿出来


古代因为治安比较乱,商户经营,带着大批银子出门,很容易遭到劫掠。


一旦交易金额较大,还得雇佣镖车,将银子押送到目的地,费时费力,劳民伤财、


他们宁愿损失一些手续费也不愿意带着大量现银,因次异地存取很受欢迎。


明朝中叶到万历年间,各地商业活动非常频繁,钱庄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到了崇祯末年,各地流民盗匪崛起,商业活动受限,钱庄也仅限于大城市和江南沿海一带。


大不如前。


私人钱庄的业务量的萎缩,给朱慈烺开设钱庄提供了条件。


这块市场,朝廷有朝廷的优势。


譬如以后朝廷要将银子给哪个州府,直接将汇票拿过去就行了,不用兴师动众的将银子押送过去。


各地钱庄都有存取业务,他们只需要将平衡各地之间银子数量差异就行。


甚至因为接受存款业务,只要不出现大规模挤兑,都不用浪费时间从各地调银子。


朱慈烺解释了运营方式之后,张国纪和李国桢等人猛然一振。


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皇上,那,老臣,也能如一股吗,老臣银子不多,只有二百两,范文景将压箱底的银子都拿出来了。”他知道钱庄能赚钱,但短时间内不会有收益。


全当支援朝廷了。


“准了!!”


“朕决定,钱庄分为三十万股,朕出一百万两,认购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户部也出一百万,认购百分之三吧。”


“另外再成立财政司,来管理钱庄经营,占股百分之四十,财政司以铸币权作为抵押,不需要拿银子。”


“张老出资五万两,朱慈烺只能给他百分之1的股份。”


“除此之外,范文景、倪元路、李国桢、王家彦等人,全都获赠千分之5的原始股。”


谁都没料到,朱慈烺随口一说,大明新的利益集团就此形成。


多年后张国纪的小儿子凭借着百分之一的股份,成为了大明首富。


朱慈烺这么做,也是想要将军机大臣,内阁官员们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这部分利益,全取决于他一句话,若真有背叛,可以直接剥夺。


财政司长,朱慈烺决定让孟兆祥的儿子,孟章明担任。


孟章明本是户部主事,掌管国库,并且孟家父子都是忠臣,钱庄名义上是朝廷的,各方都占了股份。


户部、内帑都需要派人参与经营,亲兄弟,明算账。


张国记、李国桢他们这样的股东,都可以派人查看账本,账目必须透明化避免滋生腐败。


朱慈烺将他们拉进来,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好,这个办法好,之前老臣还担心经营问题,看来皇上都想好了啊!!”方岳贡感慨万千,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憧憬。


李国桢、李若琏等人,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当然要极力拥护。


朱慈烺也让财政司那边,预留了百分之二十的流通股,用于将来赏赐给有功之臣。


未来可期。


大家伙心情都不错。


确定了财政司人选后,经营问题直接交给孟章明,他将会在短时间内,招聘钱庄掌柜,并且从恩科考试中挑选部分学子到财政司担任库使,书吏等等。


内帑、户部都会派官员加入管理。


不过在经营上,财政司有最终决定权。


当然,谁都知道,这个最终决定权,在哪里。


钱庄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铸造新币。


大明本来就有铸币司。


朱慈烺在准备干这件事时,就找见了铸币司官员,让他们打造了两款银币。


银的成分比较活跃,很容易氧化,经常在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其实都是黑不溜秋的。


有时候收到银子,为了辨明真伪,许多人都会拿着咬上一口,那是因为银子质地比较软。


如果掺了铁质或者其他金属,有可能会变硬。


遇到小额消费。


有的经营者,还需要带上一杆秤,消费了多少金额,从上面凿下一块,用秤称,极其不便,很大概率上影响了商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