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新兵训练:卫忠的严格
上军魏纶部五千余人,下军陈直部两千人,再加上城内韩勇部的两千余人和廷尉陆芳的数百人马,南海帮在金陵城内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
深夜,卫忠终于回到玉垣城。他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在躺下休息前,他还是召来了亲信。
“铁三,孟铁虎,”卫忠的声音有些沙哑,“你们率本幢六百人进驻宫城,在玄武殿前操练。记住,一定要让人看到我们的存在。”
两人领命而去,卫忠这才合上了眼睛。然而,他的大脑依然在飞速运转,思考着接下来的局势。
与此同时,陈逸却在自己的府邸中辗转难眠。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他的心绪如这影子般难以平静。
天亮后,陈逸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园中的花草散发着清香,但他无心欣赏。眉头紧锁的样子,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虑。
巳时初,陈威和陆芳匆匆赶来。三人在书房内对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
“真是弄巧成拙。”陈逸望着窗外的天空,语气中带着懊悔,“原本是想除掉慕容辰这个祸患,没想到反倒让南海王国军趁机壮大。”
鲁芳捻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卫忠此人,心机深沉。趁乱吞并溃兵也就罢了,还派兵入驻宫城,明显是想控制太子和皇后。这家伙的心思不简单。”
“我早说过,此人奸诈。”陈威冷笑一声,目光中带着一丝不屑,“兄长偏不信。”
陈逸瞪了他一眼:“事已至此,说这些又有何用。”他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烦躁。
“不如暗中接触卫忠手下将领,”陈威压低声音建议道,“或许能找到可乘之机。”
“处仲太急躁了。”陈逸摇头,“卫忠为人如何还未可知,切莫贸然行动。”
鲁芳沉吟片刻,开口道:“不如找韦昂探探口风?他到底是南海大族出身,或许能说得上话。”
陈逸站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在地上投下一道摇晃的影子。
“暂且观望吧,”他最终说道,“刘刚大军未至,不宜节外生枝。”
卫忠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醒了。阳光已经透过窗户照进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孙守信!”他喊道。
“将军。”孙守信笑着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都督去哪了?”卫忠一边穿衣一边问。
“前去拜见王大人了。”孙守信放下粥碗,“听说是商议防务的事情。”
卫忠皱眉。这陈逸,战时不见人影,现在倒是活跃起来了。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各方势力的动向。
“韩勇去守南城了?”
“去了,还说愿意效忠都督。”孙守信答道,“不过那些人看起来训练不足,恐怕”
“两千新卒,就看刘刚什么时候看出破绽了。”卫忠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部署:陈直守东城,魏纶守西城,自己领兵守北城,城内还驻扎着预备士兵。每一步都计算得很清楚,就等着看对手如何应对。
昨夜他还和韦昂商议,准备征发豪门私兵充实兵力。这些世家大族手中都握有私兵,如果能够调动起来,将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韦昂同意了这个提议,但认为需要陈逸出面协调。毕竟在金陵城内,陈逸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卫忠一边用着早饭,一边在心中盘算。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威望、培养私兵、加强军中影响力。至于陈逸想出风头,就让他去好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整合新收编的溃兵,让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这些士兵虽然吃了败仗,但只要训练得当,很快就能重新成为一支劲旅。
“去告诉各部将领,”卫忠放下碗筷,“今日午后在北城校场集合,我要亲自检阅新编的部队。”
孙守信领命而去,卫忠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墙。金陵城内的局势正在悄然改变,而他,将是这场变局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晨光熹微,卫忠正在细细品味着早膳。窗外传来阵阵鸟鸣,混杂着士兵操练的声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他的心思却不在眼前的饭菜上,昨日那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仍在脑海中回放。
“报!城外有刘刚的游骑在活动!”一名斥候匆匆跑进来,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卫忠放下筷子,眉头微皱:“多少人马?”
“不过百余骑,大部队依然驻扎原地。看样子是在试探我军虚实。”斥候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继续道,“他们在城外游荡,时而靠近,时而远离,似乎在寻找突破口。”
卫忠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昨日那一战,刘刚显然是临时起意,如今机会已失,只能等大军抵达再做打算。城外的游骑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继续盯着,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特别注意他们是否在暗中集结兵力。”
“是!”斥候领命而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正当卫忠准备继续用膳时,又一名斥候匆匆而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将军,城外又来了一批溃兵,情况有些复杂。”
“说具体些。”
“有的被刘刚抓了去,有的在城下大骂。这些人看起来不像普通士卒,举止言谈间颇有些官家气派。”斥候压低声音,“属下怀疑,其中怕是混杂着不少军将和官员。”
卫忠冷笑一声,这倒是在意料之中。乱世之中,墙倒众人推,这些人不过是想寻个靠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