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长安一路行一船清梦等星河

第60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0

承天十三年,秋分,帝召宰辅,议伐辽策。

十月初一,帝亲祀太庙,告以征辽之志。

承天十四年,二月初二,帝于京郊誓师,发铁骑七十万北征。

四月十八,帝率军至幽州北,辽军列阵拒之。

六月初九,决战于白沟河畔,辽师大溃,斩首数万级。

六月十三,帝麾师围辽上京。

六月廿一,城破,辽主自绝于宫内。

史臣曰:“帝以雄略之才,继先代之志,躬擐甲胄,荡平北虏,尤有仁德之怀,破敌之际,先抚遗民,可谓明君矣!”

—— —— —— —— —— —— —— —— ——

东征,这不仅是长安筹谋已久的目标,更是许多臣子和百姓的夙愿。

早在长安夺回幽云十六州时,不少有识之人就在盼着东征,可这一等,就是十五年的时间。

这么多年中,也不是没有将领请战,尤其是在打下西夏后,希望一鼓作气东征的呼声很是不小,只是都被长安压了下来,没有传到朝堂之外,怕引起百姓的误会,认为是朝廷怯战。

长安当时就说过,辽国不同于西夏,必须一次成功,否则朝野上下就会士气大损,主和派又会压倒主战派,再想组织二次东征就会很困难了。

相较于偏居一隅的西夏,那时的辽国实力还是很强悍的,经过多年的汉化改革,已经拥有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和精锐骑兵。

不提之前的澶渊之盟,就是先帝执政的早期,两国也曾有过摩擦,只是两方实力悬殊,只能通过不断增加岁币以换取边境稳定,才有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

长安能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那是因为地理位置占优势,不用长途奔袭作战,不用深入敌后,只需要派兵截断幽州以北的道路即可,相当于是瓮中捉鳖,用三路大军将幽云之地套起来了,除非从东边走海路,否则敌人就是插翅难飞。

收复了幽云后,辽国也曾遣使来问罪,只是还不等他们进京,先帝就病重不能理事了,长安当时以储君的名义,将来使扣住了。

等到长安登基后,才放那些人出来,强势通知对方,幽云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的,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没找对方要赔偿已经很好了,顺便取消了岁币,如果不服那就来战吧。

可当时的辽国太后也病重了,主心骨一倒下,再加上长安收复幽云时表现出的强悍,一时间辽国内部也分歧不断,出战的意愿不大。

不久后辽国又有使团来访,商议和谈之事,叽里呱啦一通说,意思就是幽云之地可以放弃,但要拿钱来赎,也就是在之前岁币的基础上翻三倍,这样辽国才不追究。

长安听完这话,直接让一个武将去掌掴对方,牙都给他打掉了。

在使团又灰溜溜回去之际,长安发书辽主,愿将幽云的俘虏都放回去,但是岁币必须取消,这是辽主赎买自已子民的钱。

顺便还让人潜伏过去散播消息,说辽主宁愿要钱,也不愿意赎回幽云的子民,这样的人不配做一国之主。

那些在幽云被俘的溃兵,里面有不少都出身辽国贵族,这样的话一传开,那些人家都心急如焚,纷纷施压没有实权的辽主,让其出钱将人赎回来。

与此同时,长安又令驻防幽云的将领狄永,隔三差五的去巡边,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的带足了兵马,跑起来扬起的灰尘,连对面的白达番都清晰可见。

就这样拉扯了一年多,辽主才又派了使团来,同意取消岁币,但也想不掏钱的带走那些俘虏。

那时候长安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江南道,在朝臣的劝谏之下,勉为其难的同意了,事后呕得好几天没吃饭。

可朝臣们却很高兴,认为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大功绩,结果对上了圣人一连数月的黑脸,才知道此事于圣人而言,犹如渭水之盟对前朝太宗的羞辱。

在结束了对辽的岁币之后,长安在翌年就打下了西夏,然后就投入全部心力整治江南赋税田地,实在是先帝晚年时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有了积贫积弱的雏形,不想法子充盈国库是不行了。

打下了西夏,再稳定西北,就减少了巨额的军费,要知道当时西北的驻防开支,占据了整个财政的三分之一,甚至比给辽国的岁币还要多。

而且西夏稳固了,就能重启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这十数年间的商队延绵,只税收就相当可观,更不要提长安还派了人去走商带来的巨额财富。

设立西夏道,改税江南,这都属于是固本,在根基打牢之后,就可以图远了。

从承天六年起,长安就密令马向远采用浅攻挠耕的战术,逐步蚕食辽国边境,同时暗地联络被辽欺压的女真族,为其反抗辽国的暴政提供些许帮助。

自此数年内,长安又让仲山培养弩兵,重建静塞军,并在西夏道与辽接壤处修建堡寨,做足了东征的准备。

国库渐渐被填满,各州县的粮仓也满了,军备更是整装待发,只待时机了。

长安等的时机,是辽主死后的混乱,对方也在等待,等的是长安被人从帝位上拉下去。

长安能派人潜伏去辽,对方就能收买官员和豪强,趁朝廷新政时生事,韩忠献和王介甫手起刀落间,处置了好几起通敌案,这也是他们被弹劾酷吏的缘由。

可如今,这漫长的等待终于可以结束了,因为病重多年的辽主终于咽气了。

消息传来时,长安正在射箭,拉满弓弦,蓄势待发,一箭正中红心。

看着在靶心微颤的箭簇,长安大笑道:“到时间收利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