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561章消化吸收现有地盘

楚国方面也收到了相关讯息,若是在合适的契机,足可以成为开战的籍口。

可是现在

无论时间点还是战备情况,都不支持楚国方面展现强硬态度,更不可能对扶桑开战,那样对手俄国人可就笑掉了大牙。

大楚皇帝郑国辉听到相关奏报,只是挥挥手吩咐说道;“一动不如一静,做冷处理吧。”

从头至尾

没有问过一句33皇子是否无恙之类的话,这不是皇家亲情淡漠,而是实在顾不过来。

大楚皇帝郑国辉子嗣众多,仅年满14成年的皇子就有46位,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未成年皇子,最小的刚会走路。

哪怕有点父爱,摊薄到每一位皇子身上也没多少了。

前几天,月贵妃刚刚去世,安葬于大楚皇陵的永泰山上。

对于这个最早陪伴自己的女人,大楚皇帝郑国辉还是很念旧情,近日情绪难免低沉些,对发生在长崎的刺杀案就不大上心了。

1903年下半年

日俄双方都默契的做着战争准备,通过朝鲜半岛和俄占远东区陆续增兵,东北亚战争乌云密布,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而在南方

大楚帝国正在贯彻皇帝陛下最高旨意;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消化新领地,也就是说原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和澳洲。

经过二年多时间

原荷属东印度群岛原本的2200余万人口中,原本华裔占比约18.5%,即400万人口出头一点,主要聚居在各大城市中。

如今这一数字增长到1100余万,再加上剩下的千万土著原居民人口,这片区域的人口依然是2100多万,可内里的人口结构却大有改变。

华裔人口占比从原本的18.5%,暴涨至54.3%,土著原居民人口急剧缩水,其中年轻女性土著人口流失的非常严重,平均每个月都得六七万人规模。

其去向是大楚帝国本土其他岛屿,极大的缓解了楚国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正趋向于正常水准。

除此之外

大楚帝国组织起热火朝天的大基建行动,如今进入了第三个年头。

道路建设从原本的干线道路项向,向着更深入的支线道路,乡村道路建设推进,建立起密布于城乡的发达道路基础设施,极大的便利了农产品运输。

因地制宜的大大小小水坝发电,灌溉设施相继落成,干线灌溉沟渠里程数大幅增长,助力粮食年年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规划的华人移民村镇布局合理,拥有大面积的村社晒场,新建谷仓及村庙祭灶,乡村卫生室,引导建设的农村居所范例图纸广泛推广,建设起成千上万的新农村。

根据大楚帝国本土各岛矿产开采的劳动力需求,主要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向外输出土著劳动力,大部分的去向是数百座矿山以及重点工程项目,这两年输出的男性劳动力规模都在130万~150万左右。

这导致以爪哇岛为主的新占领区,每年对外输出的人口数量在220万左右,每年流入的华人新移民在一百五六十万规模。

两者相抵,每年减少人口约60余万。

实际上,本地华裔居民家庭中新出生人口大幅增长,仅爪哇岛就有每年七十多万新生儿,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很大程度的抵消了减少的人口。

只不过由于人口登记的滞后,相关儿童需得年满7岁才能登记,所以出现了人口总量的净减少,但总体幅度不大。

殖民地部乐观的估计

在今后的十年间,大楚帝国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完全可以满足,所以不必从北方大陆输入那些目不识丁的庄家汉,移民需求偏向于高端。

必须要识文断字,且有一技之长。

琴棋书画,唱念作打,行医问诊,饱读诗书或其他技艺皆可,每年新移民的规模控制在二百万以下,多以自主移民为主。

大楚帝国政府方面所资助的移民,以救助难民家庭的少年儿童为主,从6岁至12岁不等,北方是威海慈济学校,长江流域是江汉慈济学校和通州慈济学校,南方则是潮汕慈济学校。

这是由帝国皇室资助的四处大型慈济学校,每一座都可以接近数万难民儿童,给与统一的服装,日常教育和饭食,实行统一集中居住,并接受外界慈善捐款。

年满12岁后,分批乘坐移民船抵达大楚帝国本土,继续接受两年的皇室慈善教育,然后根据成绩进行分流。

年满14岁后,成绩不佳的进入厂矿企业或商行,自食其力,成家立业。这部分孩子约占六成以上,很多都进入了船厂,钢铁厂,武器工厂和其他重工企业。

这些孩子接受了多年忠诚教育,相比较普通的华联移民,对大楚帝国皇室更加忠诚,感恩,被称为“陛下的孩子”。

成绩优秀者进入中学深造,高中毕业后很多进入军校,是大楚帝国青年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他的进入内政部和殖民地部,或是招募进入警政总署,培养成广大的青年基层官员,是一支维持帝国稳定的重要力量。

那些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者,占比不超过5%,最终能够进入帝国各大学深造,特别优秀者甚至能够出国留学,那就是凤毛麟角了。

大楚帝国皇室每年用于慈善教育的资金拨款,这只是其中之一,年均拔款高达百万银洋以上。

帝国皇室的教育拔款更多的是用国内义务教育,这部分占据了整个皇室教育拨款的九成,每年超过一千二百多万银洋,主要用于皇家仁慈教育学校和皇家仁济教育学校两大部分。

皇家仁慈教育学校和皇家仁济教育学校这两大教育体系,在帝国本土及海外总督府和海外边疆岛屿遍地开花,总数高达一千四百六十五座学校,受教育的孩子高达470多万人。

其规模不一,大型的仁慈学校数千上万人,美的财政教育拨款高达十几万银洋。

中型的仁慈或者仁济学校数百上千人不等,每年的财政教育拨款义务几千上万银洋,主要用于教师补贴和图书教具购置,支持学校教育。

小型的学校大多在偏僻村和边疆外岛,数量多,面积广,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每年财政拨款只有几百甚至几十银洋,用于聘用乡村教师开支。

这些普及型的义务教育,并非上学不要钱,学生家长力所能及的要缴纳一部分学费,对困难学生实施减免,甚至完全免费教育。

在大楚帝国的教育体系中

皇家慈善教育只是一部分,此外还有政府的公办教育,社会团体新办的集体教育,私人兴办的私人教育和精英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在大楚皇帝郑国辉的五至十年中期规划里,主要任务就是消化现有新占领区,将这些广袤的地区转化为自身实力,尤其以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为主。在澳洲,则是以最南方的维多利亚州为主,突出重点,集中攻克这块硬骨头。

最核心的事务

就是在1904年7月后举行的维多利亚州换届选举中,一举赢得州长及州议会选举胜利,将该州的行政大权牢牢的掌控在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

根据《澳洲过渡条约》安排

将依然遵循英国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与大楚帝国政治制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州议会和州政府具有自行制定地方法律的权利,自主性更高。

由于英国驻澳洲宪政制度观察团的存在,任何不遵守过渡条约安排的行径,都会引发两国间政治关系的波折,招致英国议会的干涉。

在原有的游戏框架内,才能继续下去。

所以在当前阶段

楚国并没有向澳洲大规模移民,原本楚国影响力极大的五洲联盟区域,华人社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已经没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影响力,顺其自然发展即可。

现有权力争夺激烈的维多利亚州,不适合大动干戈。

突破的契机在于1904年7月份后的换届选举,那才是决战的时候,现在不着急。

赢得维多利亚州的选举胜利,就意味着攻克了最后一个白人社会顽固堡垒,实施了澳洲的全面治理,情况与现在又有所不同。

这根据澳洲过渡条约安排

大楚帝国皇室在1902年交付3000万英镑,在1903年交付1600万英镑,在1904年交付最后一笔1600万英镑补偿款后。

澳洲无论从哪一个层面的意义上来说,与英国已经没什么干系了。

最迟于1907年,英国派驻澳洲政治观察团使命结束,也将撤销,成为曾经存在历史上的记忆。

届时,维多利亚州白人社会若没有实质性遭到侵害的证据,那么英国无论从哪个层面和立场上,都无法干涉澳洲的自主政治进程。

到那个时候,才是对维多利亚州社会进行大改造的合适时机。

政权在手,想要怎么折腾都可以。

大楚帝国中原政府有一百种办法,能够促进维多利亚州白人社会的迅速融合,那些冥顽不灵者,只会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比如说

维多利亚州政府出台地方性法律,将国文列为与英语并行的官方语言,这包括州政府官方发布的文件,地方法规,政府会议及其他场合。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国文与英文是州政府承认并行的官方语言,你会英文可以,但必须也要会中文,否则既不能担任州政府官员和其他公职,也不能担任法院,检察院和独立检察官等重要职司。

仅这一规定,就把九成九的白人排除在外,全都得傻眼。

在这个时代,会国文的澳洲白人真的不多。

即便有很多会讲也会写国文的白人,那也是被大楚帝国融合了几十年的白皮肤汉人,典型的鸡蛋人,也就是“白皮黄心”。

与那些顽固保守的澳洲白人,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白人社会也是有鄙视链的,英,法,德,荷,比这些西欧人看不起中欧人和南欧人,而中欧和南欧人又看不起东欧斯拉夫人和巴尔干人。

所有的欧洲人都看不起美国佬和澳洲人,澳洲白人始终处于鄙视链的底层,几乎和沙俄白人一个待遇。

可恰恰是这些澳洲白人最顽固,最保守且排外,委实是一块又臭又硬的硬骨头。

大楚帝国的中期目标就是消化这些新占领区,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深厚实力,去应付10多年后的世界大变局。

在对外扩张殖民方面

大楚帝国表现的性质缺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建设现有海外总督区,不谋求进一步的扩张。

唯一有点动作的就是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即以也门至吉达一线的红海北岸,持续的移民和渗透已经有二十多年,形成相当的势力基础。

几位年轻有野心的皇子,目前正在该区域发展自身势力,业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别的不说

就是这些皇子高贵的身份,就能够吸引很大一批人围绕在身边,这也包括当地的阿拉伯部族酋长,纷纷献上女儿联姻,在寻求庇护的同时发展势力。

在吉达周边区域发展的皇29子楚-郑法殿下,业已经与附近的11位部落酋长联姻,娶了他们漂亮的女儿发展势力,加上一大批华人附庸群体,成为当地最大的势力。

这个好办法,引来了其他皇子的争相仿效。

大楚帝国皇室对这些排位靠后的皇子在海外发展自身势力,基本上没什么约束,唯一的要求是不允许败坏皇家声誉。

在经济层面和军事层面,各位皇子背后的华裔外戚家族,多多少少都给予了相当的支持,海外总督府也是大开方便之门。

比如骑兵,重机枪,37毫米快炮和野战炮这些犀利的武器装备,一般的华裔雇佣兵团体很难搞到手。

通过官方渠道,楚-郑法殿下很容易就组建了一支拥有先进装备的骑兵,数量多达万余人,甚至还有几个重火力连。

在整个吉达周边,是最强大的地方武装力量。

若非遵循楚国和英国间的半岛势力划分默契,号称“吉达王”的楚……郑法殿下早已经向方向扩张,将大片红海北岸地区划为自身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