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李白
放下陈涛斜兵败暂且不提,韦雪休养了三四个月之后,在易筋经的帮助下,身体已经完全康复。两人的感情自不必说,乐山的武功更是精进。秋去冬来,庐山脚下虽乃世外桃源,也逐渐开始出现一些散兵和流民,如今中原大乱,二人心怀天下,也久留不下去。
“小叫花子,如今我伤势已痊愈,你说,我们往哪里去呢?”经历生死之劫,韦雪反而看的更开了,也或者是因为在乐山身边的缘故,整个人都变得更轻松和俏皮了。
乐山沉吟了一下没有说话,自己内心一直想为师弟颜季明报仇,可是韦雪大病初愈,自己不知当讲不当讲。
“前几日王妈来送汤的时候,说如今已改朝换代,恐怕太子已不是太子了吧。”
“我也听村民说了,太子应是已登基做了新皇帝,只是不知道玄宗皇帝怎么样了。”乐山之前没有和韦雪说起李亨登基的事情,是不知道李隆基的情况,李隆基如果已死,韦见素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韦雪沉默了一下没有说话,心中虽然还是担心阿爷,但父女情义也在长安韦见素丢下自己的时候淡薄了许多。韦雪想起了李泌那日在巫溪县给自己算的一卦,虽然同样写了一个‘李’字,李泌却说自己必将亲恩分离,真是一语成谶。不过转念一想,自己有了眼前人李乐山,还什么其他可求的呢。
“乐山哥哥。”韦雪突然换了称呼,严肃了起来道,“你心中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不便跟我说?”女人的敏感已经察觉到了乐山有其他的想法。
“师弟的惨死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乐山知道隐瞒不下去了,便试探性的说道。
“你是想去给他报仇?”不用乐山说出口,韦雪已经猜透了他的心思。
“如今天下打乱,生灵涂炭,皆因安禄山起兵造反,我要去杀了安贼,不仅为师弟报仇,也为早日结束这人间炼狱!”
韦雪没有出言阻止他,天下乱臣贼子又何止安禄山一个,杀了他就能天下太平嘛?可是现在乐山的义气和痛苦她都懂,他若一定要铤而走险,自己也会陪着他,这就足够了。
乐山说完,也知道自己冲动了,杀安禄山谈何容易,他望向了韦雪,这一路来,韦雪比自己想问题看世界都清楚的多。遇到重要的事情,乐山已经习惯性的征求韦雪的意见。
韦雪沉思了一会,悠悠的说:“倒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乐山没有想到韦雪会同意这个冒险的想法,自己都觉得有点惊讶。
“洛阳,固然是龙潭虎穴,但敌人同样也想不到我们会铤而走险,未必没有机会。只是这安禄山身边必然有万全的保护,我们真要去,也要做好准备。”
“如何准备?”
“去洛阳易,进皇宫难,如今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所住之处必然戒备森严,如何能顺利的进入皇宫是第一件事。这第二件事,之前我们也遇到了,安仁执手下那么多高手,光一个武痴就无人能敌。现在武痴是受伤了,其他人也不好对付,我们不知道他们皇宫里还有多少高手,单凭你我,恐难成事。”
韦雪言之有理,这些问题乐山也想到了,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还有,无论我们成功还是不成功,如何全身而退,都要想清楚。”
“该如何办?”韦雪说的几个问题难住了乐山,这到底是让自己去,还是不让自己去。
“如果『君子卫』剩下的人还能为我所用,就可对付敌方高手。进出皇城,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你快说。”
“你之前说,在江夏时那个北冥教的白衣人给你一个令牌,还在嘛?”
“你不说我倒是忘了。”乐山从怀中摸出了乌木令牌,递给韦雪。
韦雪摆摆手没有接,而是示意乐山收好,然后继续说:“这北冥教分舵众多,洛阳乃东都,也应该是他们一个重要据点。”
“你的意思是找北冥教的人帮忙?”
“北冥教神通广大,教众遍布各行各业,混进皇宫,我想只有他们能有办法。”
“言之有理,那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你去凤翔找你阿爷,看看『君子卫』还剩下多少人;我去洛阳找北冥教的人铺铺路。”
“不行,我随你一道去洛阳。”韦雪说的斩钉截铁,自己不会离开乐山身边。
“好,那再修养几日,我们就走。”
“我已经全都好了,无需再几日,我知道你的心思,走之前,我们还是再上一次匡庐,同蔡李两位真人话别。”
乐山看着韦雪傻乎乎的笑了,她仿佛已经变成自己肚子里的蛔虫,自己的所有想法她不仅明了,而且体贴。
“你看什么看,这么多日子还没看够嘛?”韦雪被他看的有点脸红,但此话一出,想起两人密闭相处的那十五日,更加羞得满脸通红。
两日之后,二人收拾妥当,再上庐山凌云峰。
这次韦雪不用乐山背负了,两人并肩走在山道上。初冬时节,凌云峰顶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沿路的峭壁松柏、亭台楼阁都披着一层银装,与夏日来时已是两番天地,仿佛人间仙境一般。二人的心境也与彼时大不同,因而一路有说有笑,美景尽收眼底。
来至瀑布之前,竟未结冻,但周围和脚底的岩壁也覆了一层冰溜子而湿滑无比。二人不敢并行,乐山把李腾空的铁伞交给韦雪,嘱咐她运用之法。自己则气沉丹田,运气内力,稳住下盘,跟着韦雪后面缓慢向前。
幸而水流比夏天小了不少,冲击力不如之前,韦雪小心翼翼的挪过了水墙,身上还是沾湿了少许。乐山却除了发髻沾了些水珠,身上寸缕未湿,不知道是内力罩住了全身,还是其他什么缘故,乐山自己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二人很快来到了小道观的门口,观门虚掩着,悄无声息。乐山上前敲了敲门,林间的野鸟被惊起,震落了几丛积雪,噗噗簌簌的掉落,更仿若神仙居住的地方。
过不许久,有人开门,是小夏。
再见故人,虽不是蔡李二人,乐山还是很高兴,忍不住脱口而出叫了小夏的名字。
小夏也笑了,裹在厚厚的小棉袄里,脸蛋冻得通红,鼻涕也被冻得流了出来。
“怎么又是你们?”小夏打开门,让乐山和韦雪进来。
“我们的伤彻底好了,特来向二位真人道谢并辞行。”
小院里除了覆盖上了一层白雪,跟夏天的时候还是一样。院中间的香炉里飘着袅袅香烟,为这个神仙境地增添了一抹人气。
“好了就好。”小夏倒是爽快,“不过师傅不在山上。”
“那你可知二位真人在何处?”乐山有些失望,但并未死心。
“她去屏风叠下见一位姓李的朋友了。”
乐山听完,就想离开,韦雪甚是喜欢小夏,把自己随身的一个玉镯褪下来送给了小夏,又帮她擦了擦鼻涕,二人方才离开。
“大唐恐怕有一半的人都姓李,你也不问清就走,怎么找?”韦雪下山的时候板着脸问乐山。
“哎呀,不好,我这就回去问。”乐山这才反应过来。
“你别去了,我已经问过了。”韦雪板着的脸突然笑了,原来她是在逗乐山,“小夏说那人号青莲居士。”
二人来到屏风叠下,没废多少功夫,就打听到了青莲居士的住所。
不像李腾空的道观,青莲居士的居所更像是民宅。屋前屋后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有童子将二人带进客堂,李腾空和蔡寻真都在,正在和一位五旬老者攀谈。
“你们找到这里来了。”李腾空见二人进来,站了起来,依然是面纱遮面,看不清表情。
二人深施一礼,这是韦雪第一次清清楚楚的看到李腾空,不知道是不是救命恩人的缘故,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打扰真人,我们特来辞行。”乐山向蔡李二人施礼之后,又向旁边的老者躬身道,“也叨扰居士。”
“你们来见过李居士。”李腾空遂向二人引荐背后之人。
“在下李乐山。”
“小女子韦雪,见过郎君”。
“二位小友,在下李十二,幸会,幸会。”白衣老者也站起来拱了拱手。
“郎君是李太白?”韦雪突然说道。
“小姑娘眼睛真毒啊。”蔡寻真调侃道,“太白兄没想到藏在这里,还能被人一眼就认出来吧。”
“姑娘如何认得老朽?”李白哈哈大笑。
“郎君这房内挂的两幅字都是李太白的诗,一首《望庐山瀑布》,一首《侠客行》。况太白郎君又号青莲居士,我刚从小夏嘴里听到这个名字,心里就盘桓了一下,没想到真的是您。”
乐山闻言,忍不住望墙上看去,只见左边的墙上挂着一副字画,写着: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右边的诗干脆直接写在墙上,苍劲有力的四行大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乐山又转头看了看眼前的老者,觉得似曾相识,却又无论如何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李白,是本朝的大诗人,韦雪也曾数次和自己提起,但是自己从未和这位大诗人谋过面啊。
“姑娘冰雪聪颖,老朽惭愧。”李白请二人坐下,吩咐童子去备茶,“二位小友喝茶还是喝酒?”
“莫要再逗他们。”李腾空眉头一蹙,李白也不敢造次。
“你是那江宁县凤凰台上做诗之人!”听到喝酒二字,乐山突然反应了过来,自己还在江宁县做不良人的时候,曾在凤凰台遇到的那个嗜酒如命的人。
“啊,小兄弟,竟然是你,没想到天下这么大,我们还能遇到,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那自然还是喝酒喽!”李白也想了起来,一时间二人相视大笑。
“你们认识?”其余的人却是颇感惊讶。
“曾有一面之缘,想想也有两三年了吧。”乐山和李白简单的向大家解释了一番。
“说起来,你们的渊源可不止于此。”蔡寻真看了看李腾空,得到首肯之后,插话道。
“太白兄,这位小友的阿爷是青城道长李青城。”
“你是李青城的儿子?”李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端详起了乐山。
“先生认识我阿爷?”乐山也感到意外,居然还能在这里遇到李青城的故人。
“多年前,我去青城山求道,多亏了你阿爷牵线搭桥,才认识了道友元丹丘。”
时间拉回到十八年前,李白适应不了宫廷纷争阿谀,毅然离开了长安,但心中对玉真公主却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机缘巧合,李白在游历庐山的时候遇到了薛崇简和李腾空,二人便把李青城介绍给了他。
原来这李青城就是薛婉儿的夫君,也就是薛崇简的女婿。这李青城原本不叫李青城,而是京城望族的公子。只因从小好武,早早就拜在了青城山掌门门下习武,一年到头在家中也待不了几天。在与薛婉儿成婚之后也是如此,不是进山修道,就是约着江湖好友出门习武。
元丹丘是本朝有名的道士,与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是同道好友。说巧不巧,元丹丘常年在青城山隐居修炼,却也因此和李青城混的私熟。
通过李青城牵线搭桥,李白结识了元丹丘,而更加巧合的是,玉真公主也在此时来到了青城山,李白终于得以和他之前求见无门的女神相会,一尝夙愿。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李白不由得吟诵起来,这正是他当年写给玉真公主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