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蚜虫防治与情报联动
晨雾带着细微的虫鸣,漫过蓟州春苗田的 “蚜虫防治区”。王阿福蹲在样田旁,手指轻触一株壮苗的叶片,眉头微蹙 —— 叶片背面已出现密密麻麻的黑褐色蚜虫,这些小虫吸食汁液,若不及时防治,三日内就能蔓延全田,导致叶片枯黄、茎秆细弱。按北宋 “生物防虫技术”,需结合 “天敌投放” 与 “草木灰液喷洒” 双重措施,既环保又高效。此刻,汉契农户们已带着 “瓢虫盒”(竹制小盒,内装七星瓢虫)、“喷药壶” 在田边列队,农技师林小满正分发防治工具。
“陈叔带十人‘投放瓢虫’,每亩投放两百只七星瓢虫,均匀撒在叶片上;阿娜带十人‘喷洒草木灰液’—— 草木灰与温水按 1:5 配比,过滤后装入喷壶,重点喷叶片背面;耶律石带辅兵‘清理虫叶’,将蚜虫密集的叶片摘下深埋,防止扩散!” 王阿福快速部署,晨雾中,农户们立刻行动。
陈老栓打开瓢虫盒,小心翼翼地将七星瓢虫倒在叶片上:“这小东西是蚜虫的天敌,一只瓢虫一天能吃五十只蚜虫,比喷药管用还不伤苗,” 他看着瓢虫慢慢爬向蚜虫群,“去年用这方法,蚜虫防治率达九成,今年要更早投放。” 耶律娜的喷药动作格外细致,她将喷壶嘴对准叶片背面,均匀喷洒草木灰液:“林技师说这药液要喷到叶片滴水,蚜虫沾到就会死,” 她对身旁的妇女说,“喷完要在田埂插‘防虫旗’,提醒大家别误踩瓢虫。”
耶律石的虫叶清理得很彻底,他用竹夹夹起虫叶,放入密封竹筐:“这虫叶不能随便扔,要埋到三尺深的土坑里,上面盖石灰,不然蚜虫会飞出来,”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清理完还要在坑边种‘薄荷’,薄荷的气味能驱蚜虫。” 林小满则在田间 “虫情监测”,随机选取二十株苗株,数出蚜虫数量:“投放瓢虫后蚜虫数量已减少三成,再喷两次药液,就能彻底防治,” 他对王阿福说,“明日起每日监测,直到蚜虫消失,还要防止邻近田块的蚜虫扩散过来。”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防治后的田垄上。七星瓢虫在叶片间穿梭,草木灰液在叶片上形成一层薄霜,王阿福望着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苗田,对农户们说:“防虫如防敌,要早发现、早处置,咱们守住这片苗,秋收就有了底气。”
午间的日头渐暖,居庸关互市点的 “纠纷调解室” 内,气氛却有些紧张。汉人民户赵三和契丹牧民耶律巴图正为 “布匹质量” 争执 —— 赵三卖给耶律巴图的粗布,洗后缩水三寸,耶律巴图要求退货,赵三则认为是洗涤方式不当,双方各执一词。按 “双调纠纷机制”,调解由大宋互市官周平和萧哈里部落代表耶律哈里共同主持,两人分别了解情况,再联合调解。
“耶律巴图,你是怎么洗涤布匹的?” 耶律哈里问道。耶律巴图有些不好意思:“我用热水泡了半个时辰,还用力搓了,” 他指着缩水的布匹,“以前买的草原麻布不会缩水,没想到大宋粗布会这样。” 周平则对赵三说:“你卖布时有没有提醒客户‘冷水洗涤、不可久泡’?” 赵三低头承认:“光顾着卖布,忘了提醒,是我的错。”
午间的阳光透过调解室的窗户,照在两人争执的布匹上。周平与耶律哈里交换意见后,提出调解方案:“赵三补给耶律巴图一尺粗布,弥补缩水损失;以后卖布时必须口头提醒洗涤方式,并在布角盖‘洗涤说明章’(刻有‘冷水洗、忌久泡’的汉契双语印章);耶律巴图也需了解不同布匹的特性,避免不当洗涤。” 两人都表示同意,赵三当场剪下一尺粗布递给耶律巴图:“以后我一定提醒客户,再也不会犯这种错了。” 耶律巴图接过布匹,笑着说:“是我没问清楚,也有不对,下次还来你这买布!”
调解结束后,周平将 “洗涤说明章” 分发给所有布匹商户:“从今日起,所有布匹必须加盖说明章,未加盖的不准交易,” 他对商户们说,“咱们互市要讲诚信,也要讲清楚商品特性,这样才能减少纠纷。” 午间的互市点,商户们纷纷给布匹盖章,不少牧民主动询问洗涤方式,交易氛围比之前更融洽。
黄昏的风带着凉意,居庸关联盟情报中心的 “狼烟” 突然升起 —— 萧哈里部落的斥候传来紧急情报:辽军黑山城调动三百骑兵,进驻距互市点五十里的 “红石砦”,疑似准备袭扰互市。李二郎接到情报时,立刻启动 “联盟情报联动响应规范”,通过 “信号火箭” 通知各部落骑兵集结。
“萧哈里带百名部落骑兵,抢占红石砦西侧的‘鹰嘴崖’,居高临下监视辽军动向;耶律哈里带五十骑兵,在互市点北侧设伏,准备拦截;周巴图带五十骑兵,随我正面列阵,用神臂弓和床子弩构建火力防线,” 李二郎快速部署,“记住,以监视威慑为主,若辽军不主动进攻,咱们不先动手,避免激化矛盾。”
黄昏的余晖中,各部落骑兵迅速集结,大宋联防队的盾墙阵与床子弩已在互市点东侧部署完毕。萧哈里的骑兵队抵达鹰嘴崖时,辽军骑兵正在红石砦扎营,并未有进攻迹象。“辽军只是进驻,没有袭扰动作,” 萧哈里通过信号火箭传递情报,“但营地戒备森严,可能在试探咱们的反应。” 李二郎下令:“保持现有部署,夜间派二十名斥候轮流监视,每两时辰汇报一次辽军动向,若有异常,立刻发射三枚信号火箭。”
黄昏的风渐冷,联盟联防队的营地灯火亮起。李二郎与各部落首领围坐在篝火旁,分析辽军动向:“辽军进驻红石砦,可能是想施压,让咱们关闭互市,但他们不敢轻易进攻,毕竟联盟骑兵和联防队战斗力不弱,” 他对首领们说,“明日互市正常开市,增加巡逻频次,让牧民们放心交易,咱们用稳定应对他们的试探。”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沙盘旁,复盘当日的蚜虫防治、纠纷调解与情报联动。“春苗蚜虫防治进展顺利,瓢虫投放与药液喷洒效果显着;互市纠纷调解成功,还完善了布匹销售规范;辽军动向已掌握,联盟联防部署到位,” 范仲淹总结道,“燕云的治理已从‘解决问题’转向‘预防问题、优化秩序’,这是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王阿福汇报防虫后续:“已在田埂四周种上薄荷和艾草,形成‘防虫隔离带’;明日将组织农技师,教农户识别蚜虫天敌,以后可自行培育瓢虫,减少依赖官府调配;还准备在秋收后,将防虫经验编成《春苗防虫册》,分发给各州县农户。” 王晏之补充互市规划:“下月将在互市点设‘商品知识宣讲台’,每日午时由商户和工匠讲解商品特性与使用方法;纠纷调解室将每月召开‘纠纷复盘会’,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调解规则。”
李二郎则强调联盟防御:“已与各部落约定‘情报传递暗号’,不同数量的信号火箭代表不同敌情;在红石砦周边增设三个‘隐蔽观察点’,24 小时监视辽军动向;互市期间,联盟联防队将增加至三百人,确保万无一失。” 范仲淹看着沙盘上标注的 “防虫带”“调解点”“联防线”,眼中满是期许:“燕云的秩序,是靠每一次细致的防治、每一次公平的调解、每一次默契的联动积累起来的,这份秩序,就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春苗田,农户们已开始监测蚜虫数量,七星瓢虫在叶片间忙碌;居庸关的互市点,商户们正在准备商品,洗涤说明章在布匹上格外醒目;边境的观察点,斥候们正警惕地望着红石砦方向 —— 晨雾中,燕云的每一处都在秩序井然地运转,治理的精细与协同,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安稳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