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防雹备灾与辽探驱离
晨雾带着微凉的湿气,漫过蓟州春苗田的 “防雹预备区”。王阿福站在田埂高处,望着天边渐浓的云层 —— 按农技师林小满的观测,今日午后可能出现 “雹云”(北宋称 “冷云”,特征为云底发黑、云顶高耸),春苗正处拔节关键期,若遇冰雹袭击,轻则叶片受损,重则茎秆折断,需立刻启动 “防雹减灾预案”。此刻,汉契农户们已带着 “防雹网”(用麻绳与竹篾编织,网眼三寸见方)、“防雹竿”(丈二长竹竿)在田边集结,归降的耶律石推着装满 “加固绳索” 的牛车,车辙在晨露浸润的泥土上压出深痕。
“陈叔带十人负责架设防雹网,每两根防雹竿间距两丈,网要拉平,离苗顶三尺高,” 王阿福高声部署,“阿娜带十人加固田埂边的‘防雹棚’—— 这是为种子和农具准备的临时避难所,棚顶要再加一层厚茅草;耶律石带辅兵在网边系‘响铃’,一旦风起铃响,就说明雹云靠近,大家立刻躲进防雹棚!”
晨雾中,农户们迅速行动。陈老栓踩着木梯,将防雹网绑在防雹竿顶端,麻绳在竿上绕三圈后打结:“这网要拉紧,不然冰雹砸下来会塌,” 他对身旁递网的年轻农户说,“网边的绳索要系在田埂的石桩上,固定住才抗风。” 耶律娜则带着妇女们往防雹棚顶铺茅草,茅草层层叠加,厚度达一尺:“去年夏收遇到过小冰雹,这棚顶救了不少农具,今年加厚了,就算大冰雹也不怕。”
林小满则在田边设立 “雹云观测点”,架起 “望云筒”(长竹管,内壁涂墨,便于观察云层变化):“大家记住,雹云来临时,天空会发暗,伴有雷声沉闷,” 他指着望云筒内的云层倒影,“现在云层还薄,但要时刻盯着,每刻钟汇报一次云况。”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时,首批防雹网已架设完成,白色的网面在绿色的苗田上铺开,如一层保护罩,响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警示声。
午间的日头渐暖,居庸关互市点的 “诚信商户评选” 现场人声鼎沸。王晏之与互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大宋互市官 3 人 + 部落代表 3 人)正按 “市集诚信管理规范”,从 “商品质量”“交易公平”“服务态度” 三个维度,评选首批 “汉契诚信商户”—— 入选商户将获得 “诚信木牌”(刻有 “诚信为本” 字样,汉契双语),享受 “优先选摊”“交易担保” 等特权。
“汉人商户赵和,布匹无缺尺少寸,半年无投诉;契丹商户耶律巴图,羊皮无掺杂次品,主动让利给老客户,” 互市官宣读候选名单,台下汉契百姓纷纷举手投票。最终,十名商户当选,王晏之亲自为他们挂上诚信木牌:“诚信是互市的根基,有了诚信,汉契百姓才能放心交易、长久互助,” 他指着互市点中央的 “诚信公示墙”,“当选商户的名字和事迹会刻在墙上,接受大家监督,若有违规,立刻摘牌!”
当选的赵和握着木牌,激动地说:“以后一定更用心经营,多进些契丹百姓喜欢的粗布,不赚黑心钱!” 耶律巴图则承诺:“下次开市带更多优质羊皮,还会教其他牧民辨别羊皮好坏,一起做诚信生意。” 午间的互市点,诚信商户的摊位前挤满了人,百姓们认准木牌购物,交易效率比往日提高三成。王晏之看着这一幕,对管委会成员说:“每月评选一次诚信商户,季度评选‘诚信标兵’,给更多奖励,让诚信之风在互市点蔓延。”
黄昏的风突然转冷,居庸关联盟联防队的 “巡逻哨” 传来紧急信号 —— 三名辽军斥候伪装成牧民,在互市点外围徘徊窥探,还试图绘制防御布防图。李二郎接到消息时,萧哈里部落的骑兵已按 “边境威慑驱离战术”,悄悄绕至辽探后方,形成合围之势。
“耶律帖木儿带二十名联防队员正面喊话,萧哈里带三十名部落骑兵侧翼包抄,留一个缺口让他们撤退,” 李二郎部署道,“喊话内容:‘燕云汉契联盟地界,辽探立刻撤离,否则格杀勿论!’不许先动手,以驱离为主,若反抗再抓捕。” 黄昏的余晖中,联防队员举着 “联盟令牌”,排成整齐队列走向辽探;萧哈里的骑兵则骑着马,在两侧形成扇形包围圈,马刀在夕阳下闪着冷光。
“你们已闯入汉契联盟地界,立刻放下绘图工具撤离!” 耶律帖木儿高声喊话,联防队员的神臂弓同时举起,箭头对准辽探。三名辽探见被包围,又看到 “联盟令牌” 和部落骑兵,知道寡不敌众,慌忙扔掉手中的羊皮地图,朝着预留的缺口逃窜。萧哈里的骑兵没有追击,只是策马跟在后方,直到辽探消失在辽境方向才返回。
黄昏的风渐停,李二郎让人捡起辽探留下的地图 —— 上面标注着互市点的防御工事和巡逻路线,却错误百出,显然只是初步窥探。“这是辽军第三次派探马来,说明他们对互市和联盟很忌惮,” 李二郎对萧哈里说,“明日起,联合巡逻队增加夜间巡逻,每时辰一次,用‘夜光旗’联络,确保互市点安全。”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沙盘旁,复盘当日的防雹备灾、诚信评选与辽探驱离。“防雹网已全部架设完毕,观测点 24 小时值守;互市诚信评选顺利,商户积极性高涨;辽探被成功驱离,未造成冲突,” 范仲淹点头道,“燕云的治理体系已能应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边境风险’三类挑战,这是成熟的标志。”
王阿福汇报防雹后续:“已准备‘灾后补种预案’,若真遇冰雹,立刻组织农户清理残苗,补种早熟粟种;防雹棚内储备了五千斤良种,足够补种两百亩;还联系了六州农技师,随时待命支援。” 王晏之补充互市规划:“下月诚信标兵评选将增设‘最佳服务奖’,奖励农具和布匹;互市点的‘纠纷调解室’将引入‘汉契双调解员’,各部落选一名调解员,与大宋互市官共同调解纠纷,更显公平。”
李二郎则强调联盟防御:“已在互市点外围增设五个‘暗哨’,伪装成牧羊人;联合巡逻队的夜间巡逻路线已调整,覆盖所有盲区;给各部落斥候配备‘信号火箭’,遇紧急情况可直接发射,比狼烟更快。” 范仲淹看着沙盘上交织的农业区、互市点、联防线,感慨道:“从一片废墟到如今的‘三防一体’,靠的是汉契百姓的信任与协作,这份信任,比任何防御工事都坚固。”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春苗田,观测点的农户仍在盯着云层,防雹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居庸关的互市点,工匠们在诚信公示墙上雕刻新当选商户的名字;边境的暗哨已换班值守,目光警惕地望向辽境 —— 晨雾中,燕云的每一处角落都在有序运转,风险防控的链条环环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