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攻击公社领导

几个没出五服的街坊,对姚继英又是掐人中,又是往脸上喷凉水的忙活。

片刻后姚继英睁开双眼,流出几滴泪水,嘴里喃喃的嘟囔道:

“妈,我想找你去,妈,儿子没人疼。”

姚树深心里又是一紧。

姚继英流出的眼泪,一滴是真想没见过面的妈妈之泪。

一滴是终于过了这场危机的庆幸之泪。

剩下的几滴,是看到了爱情之果,很快就要成熟的激动之泪。

几个人不断的在旁边问候:

“继英,你咋样?”

“老九,你有事没有?”

……

姚继英满脸带着愧疚,不理所问、声音稍大的继续说道:

“姥姥,如果因为我胡闹,老姨被退婚。

我负责把老姨介绍给我们营长,让老姨去随军,咱就不怕流言蜚语了。

凭老姨的俊俏摸样,我们营长得美死。”

能找个部队干部嫁了,是现在所有农村姑娘的梦想。

李淑梅,此时才彻底消了气,暗暗的琢磨。

这小子瞎胡闹,一是老妖怪不会管教,二是年龄还是还小。

这外孙本质良善,随他妈。

80年的老太太,哪里会知道二十一世纪人的险恶。

李淑梅带着满腔的悲愤,来老妖怪家兴师问罪。

却被小妖怪一系列的体验派表演给折服。

此时反客为主的对其他人吩咐道:

“赶紧把孩子抬到炕上去!“

姚继英终于又回到了土炕上,一闭眼就要睡个天昏地暗。

也就是睡了一眨眼的功夫。

被村里的大喇叭呼叫喊醒。

“姚继英!姚继英!赶紧来大队开会。

姚继英!赶紧来!别让公社领导等着你。“

唉!解决完爱情,又得解决集体的事,真累。

不管如何累,军人的习惯,让姚继英一骨碌爬起来。

匆匆的整了整衣裳,用毛巾胡乱抹了几把脸,牙也没刷就往外走。

再急,也得给老丈母娘留个光辉的背影。

姚继英边往门外走,边大声的抱怨:

“高台生产大队,离了我这个破队长就活不了!

天天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天是个头啊!”

不用猜,姚继英也知道公社领导来干嘛。

高台生产大队,是高台公社的所在地。

公社机关,就在高台下南面三里,紧挨着平阳县到燕南市332省道的地方。

枪打出头鸟,做事快、更容易犯错误。

分家单干这事,公社所在地的大队不动,其他生产大队更有理由观望。

姚继英是最后走进的会场。

打眼一看,不只大队委员来了,十二个生产组长也全部到齐。

八仙桌左边,坐着公社革委会主任王振升,右面坐着副主任李向南。

所有人开会,都想坐的离领导远一些。

正对着八仙桌一个长条板凳,离领导最近,只坐着姚树堂一个人。

姚继英大大方方的走过去,紧挨着姚树堂坐下。

姚树堂的脸更加黑了,扭头两眼瞪着姚继英批评道:

“你就不能跑两步,王主任、李主任工作多忙,还得等你来了才能开会。”

姚继英无赖的轻声道:

“跑不动了,昨天俩腿差点被大舅哥们给打折。”

王振升带着对高台大队的火气来开会,加上等人,火气都快从头顶冒出来了。

结果听到这倒霉鬼,差点被媳妇娘家人,把腿给打折了。

火气立刻就消散了一半。

王振升咳嗽了一声,中气十足的说道;

“现在开会,先由李副主任读讲一篇,国家权威报纸上的报道,领会一下国家的政策。”

三十来岁的李向南,倒是没有说话先咳嗽的习惯,双手利索的展开报纸,开始抑扬顿挫的朗读:

分家单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记大洼村由穷变富的历程。

大洼村书记杨昌激动地对记者说:分家干、分家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杨昌介绍到,大洼村分家单干后,一年来粮食增产的基本情况。

1979年大洼村的粮食产量是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四万多斤公粮,一举结束了大洼村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

记者的嘴,是四大不靠谱之首

姚继英听到这里,已经没心思听下去。

开始专心致志的给两位领导相面。

王振升50来岁,目光锐利、鼻直口方,法令纹很深。

一看就是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官吏。

三十来岁的李向南,面皮白白净净,剑眉星目,高鼻梁、薄嘴唇,斯文中带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那是他熟悉的气质。

一刻钟后,李向南念完了报道。

王振升又是一声咳嗽,威严的敲山震虎道:

“在咱们公社,各个生产大队对分家单干的态度,我用一句话来形容。

那就是:上面盼,下面望,中间有个顶门杠。

公社领导着急分家单干,全体村民拥护分家单干。

只有中间的干部们,因为最怕失去权利,所以阻碍农村改革的进行!

这中间的干部指哪一些人,你们心里比我清楚!”

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被此话给冻结。

姚继英心里一阵冷笑。

破坏农村的改革,这帽子够大,可你还真吓不住我。

姚继英像小学生一样的举手,严肃的问道;

“王主任、李主任,我对分家单干有思想上的疙瘩,能让我阐述一下嘛?“

王振升眯起眼睛,看向这个刚刚回来一个星期的退伍兵大队长。

故意的沉默片刻后,才允许道:

“你可以表达你的看法。”

姚继英抬头挺胸,直视着王振升,开始一板一眼的陈述:

“高台大队三十年的集体积累,几十多万元的家底。

如果真有国家政策,这样的富裕大队也要分家单干。

我们可以分,也可以卖!

可高台生产大队,一定要公社领导们给个依据。

让我们分干卖净,是有国家的红头文件,还是有立法机构首长们的批示。

只要有一条依据,高台大队就连夜分家单干!

如果二位领导没有,那对不起,我不允许崽买爷田不心疼的事发生!”

姚继英句句话都戳到了王振升的痛点。

真要是有那两条依据,谁敢反对分家单干,谁就得去大牢里。

偏偏两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