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一贱下天山
第481章 相持(二)
小
大
长岭山的暮色比松山城来得更沉郁些。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营垒上空,将最后一缕残阳彻底吞没时,卷地的北风突然烈了起来,呜呜地钻进帐篷的缝隙,像是无数饿鬼在帐外徘徊。
皇太极的御帐外,两杆镶黄边的龙旗早已被风撕得褴褛,此刻正有气无力地拍打旗杆。
守帐的巴牙喇兵裹紧了身上的棉甲,却依旧挡不住透骨的寒意,跺脚的声音在空地上敲出细碎的冰碴。
帐内,三盏牛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搅得忽明忽暗,将墙上悬挂的辽东舆图映得光影斑驳。
“咳咳……”
皇太极猛地咳嗽起来,枯瘦的手指紧紧攥住腰间的玉扳指。
他自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后,身子骨便一日不如一日。
此刻他穿着三层貂皮袄,却还是觉得寒气从脚底往上钻,不由得将暖炉往怀里又揣了揣--那暖炉里的炭火,已经是今日最后一块上好的红炭了。
“皇上,睿亲王、郑亲王、多罗贝勒,还有各部额真们在外头求见。”帐外传来索尼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迟疑。
“让他们进来。”皇太极松开扳指,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知道这些人为何而来,从十几天前,各旗的旗主和将领们就没断过递牌子,无非是那几句翻来覆去的话。
总结至一点,那就是撤兵!
帐帘被掀开的瞬间,一股寒风卷着雨星子闯进来,牛油灯骤然矮了半截。
为首的郑亲王佝偻着腰,玄狐帽上积的雪簌簌往下掉,他身后跟着多尔衮、豪格、多铎、阿巴泰、鳌拜等十数人,一个个都缩着脖子,棉甲上的霜花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奴才给汗王请安。”众人跪地时,膝盖砸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皇太极摆摆手,目光扫过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宗室亲贵。
多铎的左耳冻得发紫,那是天聪年间征朝鲜时留下的旧伤;鳌拜的右手缠着绷带,前日巡查壕沟时被明军的鸟铳打伤了指骨;最让他心头一沉的是济尔哈朗--这位力主与明军决战的宗亲,往日里挺直的脊梁竟也弯得像张弓,辫子末端的白发沾着冰碴,像是落满了雪。
“都起来吧。”皇太极的声音有些沙哑,“是为粮草的事?”
多铎性子最急,刚直起身就忍不住开口:“汗王!再这么耗下去,一个个八旗子弟真要冻饿而死了!”
他扯开衣襟,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夹袄,“镶白旗昨日清点,已经冻毙了十一个披甲兵,还有四十多个咳得直不起腰。今日的口粮,掺了一半的糠麸,弟兄们嚼着都剌嗓子!”
“镶蓝旗也一样。”豪格瓮声瓮气地接话,同时小心地看了眼父汗,“昨日派去打柴的甲兵,在林子撞见明军的哨骑,虽然宰了他们十几个,但咱们也折了七个。现在想要捡一捆柴,得跑十几里远,还不一定带的回来,帐里的火都快烧不起来了。”
济尔哈朗叹了口气,从袖中掏出一卷纸:“这是各旗报上来的册子,汗王过目。镶红、正蓝两旗已经断了粮,正蓝旗的战马饿死了二十九匹。更要紧的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科尔沁的台吉派人来说,他们的牧群在北边受了风灾,答应送来的牛羊,怕是……”
“怕是送不来了,是吧?”皇太极接过册子,指尖触到纸页上冻硬的墨痕,只觉得一阵冰凉。
他不用看也知道上面写着什么,从九月初的每日两餐干饭,到中旬的一餐干饭一餐稀粥,再到如今的每日一餐米糊,这册子上的字,每一笔都浸着八旗子弟的苦涩和无奈。
帐内陷入死寂,只有风刮过帐顶的呜咽声。
牛油灯的光晕里,能看见众人呵出的白气,像一团团转瞬即逝的云雾。
多铎突然重重一拳砸在案上:“汗王!不如就听下面的旗丁,撤兵回盛京!”
他粗黑的眉毛拧成个疙瘩,“咱们跟明狗耗了一年多,快两年,占了锦州外围,也杀了他们不少人,不算亏本。等开春了,咱们绕开山海关,从密云那边破关,去京畿抢一票,不比在这冰天雪地里啃糠麸强?”
“对!”谭泰眼睛一亮,“前年从墙子岭入关,咱们掠了四十多万丁口、百万金银,还得了无数绸缎布匹。明狗的城池守得再牢,乡下的百姓还能跑了?”
皇太极没有作声,目光落在舆图上的松山城。
那小小的墨点周围,密密麻麻标注着双方的营垒和壕沟,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他想起一个月前,清军刚筑起长岭山营寨时,弟兄们还能围着篝火烤肉喝酒,甲胄上的铜钉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可现在……
力主于松锦决战,可是他一意推出的,岂能任由他们更易?
他瞥了眼帐角堆放的粮草袋,那里只剩下不到二十袋米,还是前些时日从朝鲜强行征来的。
“你们觉得,洪承畴会让咱们安稳撤兵?”皇太极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喧闹的帐内瞬间安静,“松山城的明军有十余万,骑兵就有两三万之数。要是拔营后退,明军从后面掩杀过来,那些城墙上的新夷大炮,会眼睁睁看着咱们走?”
多铎猛地抬头:“他们敢追来的话,那就掉头将他们尽数吃掉!要论拼命,明狗哪里拼得过咱们八旗精骑?”
“拼命?”皇太极反问,指尖点在舆图上的乳峰山,“上个月曹变蛟能冲到本王帐前两百步,靠的不是勇气,是咱们的壕沟被炮火轰塌了!现在明军的火器营就架在松山城头,弟兄们冲上去,是想让炮弹把骨头都碾碎吗?”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胸口因激动而起伏:“你们忘了萨尔浒怎么赢的?忘了广宁怎么得的?就是因为明狗急功近利,总想着速战速决!现在洪承畴龟缩不出,可他背后的崇祯皇帝呢?”
皇太极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望向远处的松山城。
那里的灯火星星点点,像嵌在黑夜里的碎钻,却透着一股让他心悸的安稳。
“明国的流贼已经占了河南,李自成号称百万之众,崇祯在京师坐得住?”他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却字字清晰,“洪承畴敢跟咱们耗,崇祯不敢!说不定,此时,京师的催战圣旨已经像雪片一样飞来,到时候洪承畴万般推脱,到最后也只能逼着兵卒来填咱们的壕沟!”
济尔哈朗眉头紧锁:“可八旗各部……”
“朕知道旗丁们苦!”皇太极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冻得通红的脸颊,“镶黄旗的兵,朕每日多给一勺米;冻伤的弟兄,帐里的药材优先供应;至于科尔沁的牛羊……”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谕礼亲王,让他把派人去一趟草原,给那些台吉送上朕的一把刀!让他们掂量着,该送多少牛羊过来。”
帐内一片抽气声。
送上皇太极的宝刀,那就是赤果果的威胁。
要么老老实实地送来物资补给,要么等我大清缓过气来,就将你们斩尽杀绝!
“汗王!”济尔哈朗急得往前一步,“这般激进,怕是……”
“没有怕是!”皇太极打断他,抓起案上的腰刀,猛地劈在帐柱上。
刀刃嵌入松木半寸,震落的冰屑簌簌往下掉。
“当年萨尔浒之战,咱们三天吃雪啃干粮,不照样把杜松的大军砍得片甲不留?现在不过是少了一顿饭,冷了些日子,就想缩回盛京?”
他的目光像淬了冰,扫过每一张脸:“豪格!你带五百甲兵,去各营巡查,敢有私议退兵者,斩!”
“多尔衮!你领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加固西面的壕沟,明日拂晓前必须再挖三尺!”
“索尼。”他的转头望向一边侍立的索尼,“你回一趟盛京,告诉各旗宗室,让他们再想办法,凑两三万石粮食过来。”
众人看着帐柱上颤动的刀刃,又看看皇太极布满血丝的眼睛,终究是低下了头。
他们知道这位汗王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奴才遵旨。”众人再次跪地,膝盖落在冻土上的声音,比来时沉重了许多。
帐帘再次合上,寒风被挡在外面,牛油灯的火苗渐渐平稳。
皇太极扶着帐柱,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腰都弯成了弓。
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看到一丝暗红的血渍时,只是皱了皱眉,随手将其抹去。
“鳌拜。”他扬声道。
“奴才在。”鳌拜从帐外进来,低着头不敢看他。
“去,把本王帐里的貂皮都拿出去,分给冻伤最重的弟兄。”皇太极重新坐下,拿起那卷粮草册,指尖在“正白旗,冻死七人”的字样上轻轻摩挲,“再……给各旗的牛录章京传句话,就说明日起,非战斗时的稀粥,朕陪他们一起喝。”
鳌拜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汗王!您的身子……”
“快去!”皇太极摆摆手,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
鳌拜应声退下,帐内又恢复了寂静。
北风依旧在帐外呼啸,像是在嘲笑这孤帐里的帝王。
皇太极望着舆图上的松山,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随父汗出征时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个少年,骑着匹小马,跟在努尔哈赤身后,看着八旗的铁骑像潮水般漫过明军的阵列。
那时的雪,好像也这么大,却从未觉得这么冷。
他拿起暖炉,里面的炭火已经快灭了,只剩下一点余温。
但他没有叫人添炭,只是将冰冷的手拢在上面,目光死死盯着舆图上那片小小的墨点。
“洪承畴,崇祯……”他低声呢喃,像是在跟自己较劲,“咱们就看看,谁先撑不住。”
帐外的风更紧了,卷着细碎的雪沫子,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
长岭山的寒夜,还长得很。
——
请收藏本站:www.c9bfbcdc82.sbs。笔趣阁手机版:m.c9bfbcdc82.sbs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营垒上空,将最后一缕残阳彻底吞没时,卷地的北风突然烈了起来,呜呜地钻进帐篷的缝隙,像是无数饿鬼在帐外徘徊。
皇太极的御帐外,两杆镶黄边的龙旗早已被风撕得褴褛,此刻正有气无力地拍打旗杆。
守帐的巴牙喇兵裹紧了身上的棉甲,却依旧挡不住透骨的寒意,跺脚的声音在空地上敲出细碎的冰碴。
帐内,三盏牛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搅得忽明忽暗,将墙上悬挂的辽东舆图映得光影斑驳。
“咳咳……”
皇太极猛地咳嗽起来,枯瘦的手指紧紧攥住腰间的玉扳指。
他自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后,身子骨便一日不如一日。
此刻他穿着三层貂皮袄,却还是觉得寒气从脚底往上钻,不由得将暖炉往怀里又揣了揣--那暖炉里的炭火,已经是今日最后一块上好的红炭了。
“皇上,睿亲王、郑亲王、多罗贝勒,还有各部额真们在外头求见。”帐外传来索尼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迟疑。
“让他们进来。”皇太极松开扳指,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知道这些人为何而来,从十几天前,各旗的旗主和将领们就没断过递牌子,无非是那几句翻来覆去的话。
总结至一点,那就是撤兵!
帐帘被掀开的瞬间,一股寒风卷着雨星子闯进来,牛油灯骤然矮了半截。
为首的郑亲王佝偻着腰,玄狐帽上积的雪簌簌往下掉,他身后跟着多尔衮、豪格、多铎、阿巴泰、鳌拜等十数人,一个个都缩着脖子,棉甲上的霜花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奴才给汗王请安。”众人跪地时,膝盖砸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皇太极摆摆手,目光扫过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宗室亲贵。
多铎的左耳冻得发紫,那是天聪年间征朝鲜时留下的旧伤;鳌拜的右手缠着绷带,前日巡查壕沟时被明军的鸟铳打伤了指骨;最让他心头一沉的是济尔哈朗--这位力主与明军决战的宗亲,往日里挺直的脊梁竟也弯得像张弓,辫子末端的白发沾着冰碴,像是落满了雪。
“都起来吧。”皇太极的声音有些沙哑,“是为粮草的事?”
多铎性子最急,刚直起身就忍不住开口:“汗王!再这么耗下去,一个个八旗子弟真要冻饿而死了!”
他扯开衣襟,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夹袄,“镶白旗昨日清点,已经冻毙了十一个披甲兵,还有四十多个咳得直不起腰。今日的口粮,掺了一半的糠麸,弟兄们嚼着都剌嗓子!”
“镶蓝旗也一样。”豪格瓮声瓮气地接话,同时小心地看了眼父汗,“昨日派去打柴的甲兵,在林子撞见明军的哨骑,虽然宰了他们十几个,但咱们也折了七个。现在想要捡一捆柴,得跑十几里远,还不一定带的回来,帐里的火都快烧不起来了。”
济尔哈朗叹了口气,从袖中掏出一卷纸:“这是各旗报上来的册子,汗王过目。镶红、正蓝两旗已经断了粮,正蓝旗的战马饿死了二十九匹。更要紧的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科尔沁的台吉派人来说,他们的牧群在北边受了风灾,答应送来的牛羊,怕是……”
“怕是送不来了,是吧?”皇太极接过册子,指尖触到纸页上冻硬的墨痕,只觉得一阵冰凉。
他不用看也知道上面写着什么,从九月初的每日两餐干饭,到中旬的一餐干饭一餐稀粥,再到如今的每日一餐米糊,这册子上的字,每一笔都浸着八旗子弟的苦涩和无奈。
帐内陷入死寂,只有风刮过帐顶的呜咽声。
牛油灯的光晕里,能看见众人呵出的白气,像一团团转瞬即逝的云雾。
多铎突然重重一拳砸在案上:“汗王!不如就听下面的旗丁,撤兵回盛京!”
他粗黑的眉毛拧成个疙瘩,“咱们跟明狗耗了一年多,快两年,占了锦州外围,也杀了他们不少人,不算亏本。等开春了,咱们绕开山海关,从密云那边破关,去京畿抢一票,不比在这冰天雪地里啃糠麸强?”
“对!”谭泰眼睛一亮,“前年从墙子岭入关,咱们掠了四十多万丁口、百万金银,还得了无数绸缎布匹。明狗的城池守得再牢,乡下的百姓还能跑了?”
皇太极没有作声,目光落在舆图上的松山城。
那小小的墨点周围,密密麻麻标注着双方的营垒和壕沟,像一张越收越紧的网。
他想起一个月前,清军刚筑起长岭山营寨时,弟兄们还能围着篝火烤肉喝酒,甲胄上的铜钉在月光下闪闪发亮。
可现在……
力主于松锦决战,可是他一意推出的,岂能任由他们更易?
他瞥了眼帐角堆放的粮草袋,那里只剩下不到二十袋米,还是前些时日从朝鲜强行征来的。
“你们觉得,洪承畴会让咱们安稳撤兵?”皇太极突然开口,声音不高,却让喧闹的帐内瞬间安静,“松山城的明军有十余万,骑兵就有两三万之数。要是拔营后退,明军从后面掩杀过来,那些城墙上的新夷大炮,会眼睁睁看着咱们走?”
多铎猛地抬头:“他们敢追来的话,那就掉头将他们尽数吃掉!要论拼命,明狗哪里拼得过咱们八旗精骑?”
“拼命?”皇太极反问,指尖点在舆图上的乳峰山,“上个月曹变蛟能冲到本王帐前两百步,靠的不是勇气,是咱们的壕沟被炮火轰塌了!现在明军的火器营就架在松山城头,弟兄们冲上去,是想让炮弹把骨头都碾碎吗?”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胸口因激动而起伏:“你们忘了萨尔浒怎么赢的?忘了广宁怎么得的?就是因为明狗急功近利,总想着速战速决!现在洪承畴龟缩不出,可他背后的崇祯皇帝呢?”
皇太极站起身,走到帐门口,掀开帘子望向远处的松山城。
那里的灯火星星点点,像嵌在黑夜里的碎钻,却透着一股让他心悸的安稳。
“明国的流贼已经占了河南,李自成号称百万之众,崇祯在京师坐得住?”他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却字字清晰,“洪承畴敢跟咱们耗,崇祯不敢!说不定,此时,京师的催战圣旨已经像雪片一样飞来,到时候洪承畴万般推脱,到最后也只能逼着兵卒来填咱们的壕沟!”
济尔哈朗眉头紧锁:“可八旗各部……”
“朕知道旗丁们苦!”皇太极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冻得通红的脸颊,“镶黄旗的兵,朕每日多给一勺米;冻伤的弟兄,帐里的药材优先供应;至于科尔沁的牛羊……”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谕礼亲王,让他把派人去一趟草原,给那些台吉送上朕的一把刀!让他们掂量着,该送多少牛羊过来。”
帐内一片抽气声。
送上皇太极的宝刀,那就是赤果果的威胁。
要么老老实实地送来物资补给,要么等我大清缓过气来,就将你们斩尽杀绝!
“汗王!”济尔哈朗急得往前一步,“这般激进,怕是……”
“没有怕是!”皇太极打断他,抓起案上的腰刀,猛地劈在帐柱上。
刀刃嵌入松木半寸,震落的冰屑簌簌往下掉。
“当年萨尔浒之战,咱们三天吃雪啃干粮,不照样把杜松的大军砍得片甲不留?现在不过是少了一顿饭,冷了些日子,就想缩回盛京?”
他的目光像淬了冰,扫过每一张脸:“豪格!你带五百甲兵,去各营巡查,敢有私议退兵者,斩!”
“多尔衮!你领镶白旗、正白旗、镶蓝旗,加固西面的壕沟,明日拂晓前必须再挖三尺!”
“索尼。”他的转头望向一边侍立的索尼,“你回一趟盛京,告诉各旗宗室,让他们再想办法,凑两三万石粮食过来。”
众人看着帐柱上颤动的刀刃,又看看皇太极布满血丝的眼睛,终究是低下了头。
他们知道这位汗王的性子,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奴才遵旨。”众人再次跪地,膝盖落在冻土上的声音,比来时沉重了许多。
帐帘再次合上,寒风被挡在外面,牛油灯的火苗渐渐平稳。
皇太极扶着帐柱,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腰都弯成了弓。
他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看到一丝暗红的血渍时,只是皱了皱眉,随手将其抹去。
“鳌拜。”他扬声道。
“奴才在。”鳌拜从帐外进来,低着头不敢看他。
“去,把本王帐里的貂皮都拿出去,分给冻伤最重的弟兄。”皇太极重新坐下,拿起那卷粮草册,指尖在“正白旗,冻死七人”的字样上轻轻摩挲,“再……给各旗的牛录章京传句话,就说明日起,非战斗时的稀粥,朕陪他们一起喝。”
鳌拜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汗王!您的身子……”
“快去!”皇太极摆摆手,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疲惫。
鳌拜应声退下,帐内又恢复了寂静。
北风依旧在帐外呼啸,像是在嘲笑这孤帐里的帝王。
皇太极望着舆图上的松山,想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随父汗出征时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个少年,骑着匹小马,跟在努尔哈赤身后,看着八旗的铁骑像潮水般漫过明军的阵列。
那时的雪,好像也这么大,却从未觉得这么冷。
他拿起暖炉,里面的炭火已经快灭了,只剩下一点余温。
但他没有叫人添炭,只是将冰冷的手拢在上面,目光死死盯着舆图上那片小小的墨点。
“洪承畴,崇祯……”他低声呢喃,像是在跟自己较劲,“咱们就看看,谁先撑不住。”
帐外的风更紧了,卷着细碎的雪沫子,打在帐篷上噼啪作响。
长岭山的寒夜,还长得很。
——
请收藏本站:www.c9bfbcdc82.sbs。笔趣阁手机版:m.c9bfbcdc82.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