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让百姓来换银子

“治国之要,在于民众,在于民生。”

等众人皆已就座,朱允熥开口,定下了基调。

他知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一个依靠实体的经济体系才真正稳健。

“官府创办各类商号、银号,并非是想侵占百姓利益,而是为了提升国民福祉。”

“蒙皇上信任,我得以暂时掌管这两方面的事务,肩负着重托。”

“近年来,大明宝钞的价值持续下降,百姓对其的信心也日益减弱。因此,我已经奏请圣上批准铸造金银货币及铜币,以求维持日常交易的价格稳定,造福百姓。”

“百姓虽努力耕作、经营,却时常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商号可以解决他们的难题,增加家庭收入。”

“如果某些人资金紧张,银行可以提供贷款。对于短缺商品,商号亦可投资入股进行生产。若官府需求的物品民间不易获取,或是制造困难,官方可以直接开办作坊来满足这些需求。”

“各位都是朝中贤士,在这新政策推行的关键时刻,务必全力以赴,认真负责,朝廷绝不会忽视任何一位做出贡献的人。”

这番讲话是给所有人的。

等到大多数听众散去,仅剩少数几人留在室内。

能够留下来的,无疑都是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这时,朱允熥的话语听起来更为轻松:“关于金属货币的铸造,还需等待内府铸钱模子出来之后才能进行。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宣布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不能出现错误,更不能让百姓受损。绝不能把这项旨在惠及大明跟百姓的好事办砸了。”

夏原吉马上恭敬地回道:“殿下之前的提议,已在内阁中多次讨论过。我们一致认为,应确立一种稳定的货币兑换比例,将来如有需要再适时调整,以此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固。”

朱允熥轻轻颔首。

依据他的构思,黄金、白银跟铜钱三者之间,应维持一比十比一万的比例。

1两黄金等同于10两白银,而1两白银又可兑换成1000文铜钱。

以往大明因金银铜材匮乏,故而初建时,参考宋朝交子的概念,创新性地推出了大明宝钞。

然而,宝钞本质上只是纸张,缺乏实际的价值支撑。

近年来朝廷过量发行,民间对宝钞的信任度持续下降。

加之这两年税制新政力度加大,新的政策不断落实,同时海外大量的贵金属涌入国内市场,加上国内新发现的多处丰富矿藏被开发。

因此现今的大明,在物质资源上并不贫乏。

完全有实力重新规划一套更为合理有效的货币体系。

坐在边上的直隶总督郑明旭听到此处,眼中闪烁出喜悦之情。

当下市面上金银兑换比例已调整至大约一比三左右。

若官方此刻宣布确立为一比十,那么必将引发市场动荡,甚至可能造成社会不稳。

此番想象,令郑明旭难掩内心之喜悦,不禁笑出声来。

周围众人对郑明旭这一反应。并未予以深究。

毕竟这几天来,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这位首任直隶地区总督,正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此次突然设立银号与商号,看似匆忙,实则是为了支持他在本地推行的新政试验。

夏原吉接着汇报:“臣已令户部,直隶18府百姓,可前往当地新开设的钱庄分号,将现有宝钞按市价兑换成钱钞。将来可选择将宝钞,兑换成以白银为基础的新钞票。”

朱允熥表示赞同,“新发银票必须严格控制总量,这是关乎朝廷信用的事情,应当根据库存中金银实际存量来决定印制数量,绝对不能让它成为扰乱民生稳定的源头。”

铸造全新金属货币,已是刻不容缓之举。

对于即将推出的银本位票据形式的钞票,皇室及内阁都极为审慎对待。

说完这些后,朱允熥转头望向一侧坐着的刘建安。

银号与商号虽然都采取了宫廷内外共同管理的方式。

但银行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官方手中,且多数官员均来自朝廷派遣。

而相比之下,贸易衙门基本上全是由皇宫内部各衙门抽调人员组成。

因为在那些传统的士大夫心中,尽管经商可以带来巨大财富,但这始终是一项低贱的职业。

这反而让内宫二十四衙门的人有了出宫办事的机会。

刘建安察觉到朱允熥投来的目光,便立刻站起身来。

“回殿下,商号已经从钱庄借了百万两银子,用于此次前往直隶地区在秋收之时收购百姓的粮食。”

朱允熥面带微笑。

既然直隶的那些人,打算借按田亩征税的机会大发横财,他便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下。

“我最近去了上林苑监一趟,少师的观点很中肯,他说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收成应该颇为可观。再加上近日气候适宜,收粮时节无风雨之扰,打下的谷物只需晒上两天就能进仓。”

“商号应以利民为本,因此收购价格,应当参考过去数年的标准设定,绝不可以让百姓受到损失。”

刘建安频频颔首。

至此,今天的主要议题基本敲定了。

成立商号与银号,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直隶地区内,一些想要趁对抗总督府时谋取私利的人。

朱允熥眼中流露出一丝深邃目光,同郑明旭一样,他也很好奇未来直隶地界上会出现多少尸体。

对于那些企图通过垄断或操纵价格等手段,压榨普通民众的行为,朱允熥一向愤慨。

既然他们能通过抬高金银比价的方式,低价收购今年秋季的丰收产物。

那么让这群土老帽,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金融战,也是必要的。

尤其是,在强大政权背景下,所开展的那种金融竞争。

从玄武湖返回皇宫的路上,朱高炽不时向朱允熥投去目光。

朱允熥颇感不耐烦。

他睁开眼睛,瞪视着朱高炽一眼。

朱高炽立刻说道:“别告诉我这些计划,都是你临时想出来的。我认为早在你返回京师之前,一切就已经策划好了,没错吧。”

这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个确凿无疑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