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章 从地窖把银钱搬出来买粮

许久之后,在场的人们才明白过来。

按着总督衙门的规定,从此刻起就要实行计亩缴银政策。

尚未开始收集的秋季作物,自然会被包含在内。

显而易见,刚才那个人正是为了尽快准备资金,以便赶在他人之前抢购即将到来的农产品。

能从钱银差价获利,又能通过谷价盈利。

大家心中已有数,日后这粮食贸易的兴盛,恐怕会超过两淮盐商之业。

率先离席者的身影早已远去。

余下诸人也按捺不住。

在这个紧要关头,稍迟片刻,白花花的银子便溜走了。

仅仅瞬间,即便是此处主人也不见了踪影。

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冲,希望能抢先一步筹集现银,进而下乡收购粮食。

不过短短几天。

随着直隶总督府下达文告,整个直隶18府都仿佛被一种抢夺白银的狂热所笼罩。

一条鞭法提前问世,并在大明施行。

没人能预见这样的革新,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但就当前来看,双方已在无声的较量之中,展开博弈。

应天府。

面对皇宫洪武门正对而立的朝阳门楼上。

朱允熥迎着晨曦早早站立于此。

身旁是夏原吉、郑明旭、朱高炽、蒋瓛等一干重臣。

本应在皇宫中的内廷二十四司负责人,刘建安同样静静地伫立。

面带微笑的朱允熥,注视着官道,缓缓说道:“诸事准备皆已完成,该行动了。”

百姓并非不懂经济斗争。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以此策大展身手。

只不过或许是出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或因大明过去的财政体系特征,当代人们对金融认知模糊。

信息掌握上的差距,必然决定了局势的发展方向。

秋收时节已然迫近。

位于直隶18府内的大家族及商人,已经准备好了充足资金,整装待发,期待能在秋天开始时,驾车带钱前往乡下购买粮食,并打算以低买高卖的方式从中获利。

往日里费心修葺的府邸后院,这段时间纷纷遭到破坏。

只为了让深埋于地下储藏室里的白银,取出晾晒。

表面上,众人皆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丰年秋收。

然而,在直隶道18府之间,暗中早已动荡不安。

今年,这些府县的粮食收购价格,在短短时日内就被统一设定。

远远低于历年的标准。

为了掩饰低价收购的事实,某些人通过各种方法提高银价。

结果,银对金的兑换比例,从原来的四比一攀升至三比一。

现在甚至有人预测,随着局势发展,银与金的比例可能会被强行拉高到二比一。

“典当,抵债。”

“就算是把这屋子抵押了出去,也要将银子赎回来。”

镇江城内,一户商人满脸通红,向家中的管事怒吼道。

这种情景,在直隶道下的各个城镇几乎是无处不在。大家都在竞相争夺白银。

即便付出比以往更大的代价,他们也决心收回银两,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将其换为更具价值的粮食。

照理来说。

面对这般疯狂的现象,地方官府应当出面干预,抑制这场风潮,以维护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但实际上。

几乎每一个地方的官署都保持缄默,大门紧闭,仿佛外头发生的纷乱与己无关。

偶尔有一两家官署,因为惧怕事态扩大而发布告示,但也并未采取其他行动。

外界喧嚣声不绝于耳之时。

大明商号跟银号应运而生,承担着大明财经运作职责。

两所新开设衙门落成典礼,户部重要官员们,大内主管刘建安等人,均到场助阵。

夏原吉陪同刘总管站在朱允熥身旁,共同注视着一辆辆装载着钱箱的马车驶入大明银号衙门。

“总额为500万两白银,先由户部运送300万两至银号,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倭州四道银矿所产将补齐剩余的200万两。”

夏原吉满脸笑容地注视着那些载满银子的马车,从户部大仓库驶向大明银号,看起来一副富裕天下的神态。

在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心痛之色。

如果在洪武24年以前,谁要是打算一次性从户部取走如此数额的资金。

即使这300万两,也足以激怒当时户部的所有人。

想轻易取得户部掌管的资金?

绝无可能。

眼下,宣布需500万两白银,立刻全额送出。

刘建安微笑着开口道:“自从夏大人升任至今,这几年来的改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大明之所以能保持这般稳定发展局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夏尚书的努力与付出。”

夏原吉只是以淡然一笑。

不论是新建成立不久的大明商号,还是银号衙门,都归属皇家直接管理之下。

真正主导这两处事务的乃是秦王殿下。

他跟刘总管,在这两个衙门,仅处于辅助位置而已。

正如未来太孙所阐明那样。

大明商银号既不属于内库,也不直接受控于官员系统之内,不论是由何方指派过来的代表,仅仅掌握运营指导权而已。

关于日后衙门所能获取的一切经济收益,完全归属于其自身独立所有。

虽然皇室享有对两者最终所有权,却并无使用权。

朝廷有权监管以确保运作透明公正,夏原吉是负责监督的代表。

实际上在他之后,还有负责司法审判的专业团队,同样承担监察责任。

若非太孙保证新商号和银号收益将用于民众,而非个人或皇家消费,夏原吉不会轻易同意巨款转移。

夏尚书心动的理由是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

利用朝廷力量规范并固定大明的货币兑换比率。

依靠律法手段,确立各类商品价值体系标准。

做到这一点后,便能够让那些奸商,难以再次随意压榨普通百姓。

这促使他全力支持商号和银号项目,并迅速提供全部启动资金。

很快,大明商号及其银号业务就此正式启动。

一群人在朱允熥的带领下,步入了这家新银号中。

朱允熥凝视着满朝文武,心中暗自思索着直隶总督衙门传递来的消息,不禁冷笑。

直隶18府的官员似乎忘记了,或者他们低估了大明现今的实力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