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后续数据分析

那位白发苍苍的海军**将,一位经历过大小海战的老军人,此刻竟是虎目含泪,他摘下军帽,对着白杨,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整个会议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所有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和矜持,像孩子一样互相祝贺,分享着这份迟来了太久的喜悦。

白杨静静地站在喜悦的人群中,脸上带着微笑。

等众人情绪稍稍平复,他才开口说道:“石副部长,各位首装,请恕我不能久留。”

石振宏一愣:“哎?白杨同志,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今天说什么也得……”

“庆祝的酒,等052d正式入列那天,我一定陪各位喝个痛快。”白杨打断了他,语气重新恢复了那种不容置疑的冷静和专业,“但现在,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这只是初步的‘体检’,证明我们的孩子身体健康,没有大的毛病。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更精细的‘分析’。”

“我们要把这上万g的原始数据,掰开来,揉碎了,分析透彻。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动力系统能超出设计指标?”

“这个冗余度有多大?能不能在后续舰上进行优化,节省成本?”

“为什么雷达的锁定速度这么快?是硬件的功劳还是算法的优势?这个优势能不能移植到其他的雷达型号上?”

“还有那些微小的异常波动,每一个都可能隐藏着我们设计上的某个我们尚未察觉的隐患。”

“我们必须把它们全部找出来,搞清楚,彻底解决掉。”

白杨的一番话,像一盆冷水,却又像一盏明灯,让狂喜中的众人迅速冷静下来,并感到了更深层次的震撼。

是啊,成功固然可喜,但比庆祝成功更重要的,是理解成功,复制成功,超越成功!

看着白杨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石振宏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写满了敬佩。

“我明白了。”他沉声说道,“白杨同志,你去忙吧。需要什么,人、设备、资源,总参和海军,全力保障!”

“谢谢首长。”

白杨没有再多做停留,他冲着石振宏众人再次点了点头,便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门外的走廊里,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和讨论声依旧热烈,像是一锅烧开了的水。

看到白杨出来,几个小组的负责人立刻围了上来,吴老、李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所长,怎么说?”吴老搓着手,急切地问道。

“首长们很高兴。”白杨的回答言简意赅。

他看了一眼喧闹的人群:“但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立刻召集你们的人,带上所有转录好的核心数据,我们回所里。”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初步分析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更艰巨、更精细的工作,还在后头。我们的战场,要转移了。”

“是!”

刚刚还沉浸在喜悦中的众人,被白杨这番话瞬间拉回了现实。

他们心头一凛,脸上的狂喜迅速褪去。

是啊,所长说的对。

发现了金矿,不等于把金子提炼出来。

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庞大的技术团队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纪律性,他们迅速整理好设备,将一箱箱承载着海试心血的数据妥善封装。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十几分钟,上百人的队伍便重新在楼前集结完毕。

石振宏带着一群将领也送了出来,他看着白杨雷厉风行地安排着一切,心中愈发感慨。

当车队准备启动时,石振宏拉住了正要上车的白杨。

“白杨同志,这些数据……是我们的命根子,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他压低了声音,神情无比严肃。

白杨点了点头:“我明白。”

“不,你可能不完全明白。”石振宏的目光变得深邃:“初步分析的结果,今天下午就会以绝密文件的形式,上报到最高层。从这一刻起,你和这些数据,就是某些人眼里的钉子,肉里的刺。”

“我们加派了人手,一明一暗,护送你们回去。到了所里,安保等级也要提到最高。记住,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白杨心中微微一动,他看了一眼周围,果然发现了一些变化。

来的时候,车队只有一辆伏尔加和几辆东风卡车。

而现在,车队的前后,多了两辆挂着军牌的212吉普,车窗里能看到钢盔的轮廓和军人冷峻的脸。

更远处,几辆看似普通的“上海”牌轿车,不远不近地缀着,看似毫不相干,却始终保持在能够随时策应的位置。

他知道,这是石振宏口中的“暗哨”。

这份胜利果实,不仅甘甜,而且沉重。

“我明白了,谢谢石副部长。”白杨郑重地说道。

“应该我们谢谢你。”石振宏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后续有任何需要,直接给我打电话。”

白杨不再多言,转身上了那辆熟悉的伏尔加。

车门“砰”地一声关上,车队缓缓启动,比来时更加庞大、也更加肃穆地驶出了总参三号中心的大门。

……

归途的车流中。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着眼睛,却没有休息。

他的大脑依旧在高速运转。

初步数据是喜人的,但那只是一个宏观的“结果”。

他现在要思考的,是“过程”和“原因”。

gt-25000燃气轮机为什么能超越设计航速?

是我们的材料工艺进步了,还是流体力学的设计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正面效应?

这个“超越”的边界在哪里?

如果再压榨,会不会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海之星”雷达的锁定速度提升了30%,这简直是奇迹。

究竟是吴老他们设计的全新滤波算法起了决定性作用,还是我们从罗马尼亚换来的那批高纯度锗晶体管,在硬件层面上带来了质的飞跃?

如果是前者,这个算法模型能不能应用到其他型号的雷达上?

如果是后者,那我们自己的半导体工业,什么时候才能稳定地产出同样性能的元器件?

还有船体结构的3%应力冗余,这看似是好事,但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军工设计中,任何一点“浪费”都值得警惕。

这3%的冗余,意味着在下一艘052d的建造中,或许可以通过优化结构,节省下数吨甚至数十吨的特种钢材。

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又可以投入到更关键的系统上去。

一个个问题,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碰撞、分解、重组。

这才是他作为总设计师、作为研究所所长,真正需要去掌控的核心。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固化成新的标准、新的流程、新的设计规范。

这,才是真正的“由弱到强”。

不仅仅是一艘战舰的强大,而是一个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科研体系的螺旋式上升。

……

当车队驶入研究所的大门时,时间已经是下午了。

留守所里的人早已等候在办公楼前,看到车队安然返回,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需要白杨再多做吩咐,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已经开始指挥自己的组员,将一箱箱数据和设备,小心翼翼地运往位于地下三层的保密数据中心。

那里,有着更强大的计算机,更完善的分析设备,以及……绝对安全的环境。

技术人员们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们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艰苦卓绝,但又充满了价值的“数据攻坚战”。

白杨没有跟着去数据中心,他将现场指挥权交给了几位经验丰富的组长。

他相信自己的团队,在预定方案的框架下,他们能够处理好这一切。

他独自一人,走向自己的办公楼。

回到办公室,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扑面而来。

办公桌上,一杯热茶正冒着袅袅的热气,旁边还放着一份今天下午刚刚送到的文件。

他知道,这一定是他的助理林慧提前准备好的。

白杜坐到那张熟悉的椅子上,身体深深地陷进去,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直到这一刻,他才感觉到一股深入骨髓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但他没有休息,而是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然后拿起了桌上的文件。

文件是关于后续详细分析工作的资源申请和人员调配方案,需要他这个所长最终签字。

他拿起笔,开始逐条审阅。

“雷达组申请增加三名算法工程师,以进行多目标跟踪优化模型的并行计算……”

“动力组申请调用高速风洞实验室,对进气道在高盐雾环境下的流场进行实体模拟,以复现异常温度波动……”

“船体结构组申请与钢铁研究院进行联合攻关,分析新型高强度合金钢的疲劳特性……”

一项项申请,都精准地打在了点子上。

白杨的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的团队,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

他拿起笔,在每一份申请的末尾,都签下了自己龙飞凤舞的名字,并在旁边写下“同意,全力保障”的字样。

做完这一切,他才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后续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事无巨细地去盯着了。

他搭建好了舞台,设定好了剧本,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为台上的演员们,扫清障碍,指明方向。

……

时间在墙上挂钟“滴答”的声响中悄然流逝。

当白杨再次睁开眼睛时,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九点。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子,决定去05d项目办公室看一看。

穿过寂静的走廊,来到位于另一栋楼三层的项目办。

还没走近,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低声的讨论和键盘清脆的敲击声。

推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巨大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几十名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或坐或站,围着一张张巨大的图纸和几台宝贵的计算机终端,激烈地讨论着。

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空气中飘浮着速溶咖啡的香气和尼古丁的味道,混合成一种独属于攻坚时刻的、令人振奋的气息。

没有人注意到白杨的到来,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位头发花白的工程师,正戴着老花镜,用游标卡尺在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结构图上反复测量,嘴里念念有词。

几个年轻人,则围在一台终端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绿色数据流,争论着一个算法的最佳实现路径。

“所长,您怎么过来了?”

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身边响起。

白杨回头,看到助理林慧正端着一个大大的搪瓷茶盘,上面放满了洗干净的苹果。

她今天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确良衬衫,梳着两条整齐的麻花辫,显得既干练又文静。

看到白杨,她的眼睛亮了一下,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

“过来看看。”白杨接过她递来的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清脆香甜,“大家劲头很足啊。”

“是啊,”林慧的目光扫过忙碌的众人,眼中也带着一丝敬佩,“初步结果太振奋人心了,大家伙都憋着一股劲,想把后面的工作也做到最好。好几位老工程师,晚饭都是我硬劝着才去食堂扒了两口。”

白杨点了点头,他看向林慧,问道:“后勤都安排好了吗?接下来这段时间,免不了要连轴转了,大家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不能出岔子。”

听到所长问起这个,林慧立刻收敛了笑容:“所长,您放心,都安排好了。”

“食堂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专门留了厨师,晚上十点和凌晨两点,会准时送夜宵过来。”

“今晚是刚出锅的肉包子和小米粥,明天是菜肉馄饨和茶叶蛋,我都跟他们订好了一周的菜单,保证不重样,而且营养均衡。”

“安保科那边,我也去协调了。从今天开始,夜间巡逻会增加一倍,特别是我们项目办这栋楼和数据中心,会作为重点区域。另外,我还统计了一份名单。”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给白杨看。

“咱们所里,还有三十七位技术骨干是住在外面的,家最远的在西直门那边。我已经和车队联系好,安排了两辆班车。”

“一辆‘大解放’,一辆面包车,晚上十一点和凌晨一点,分两批发车,按照提前规划好的最优路线,把加班的同志们安全送回家。”

“我也跟司机师傅们说好了,一定得看到人进了楼门才能离开。”

林慧的汇报条理清晰,细节周到,甚至连路线优化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

白杨听着,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

一个优秀的助理,不仅仅是上传下达,更是整个团队的“润滑剂”和“稳定器”。

她能想到你看不到的角落,解决你没时间处理的琐事,让你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最核心的战斗中去。

毫无疑问,林慧就是这样的人。

“做得很好。”白杨由衷地赞许道,“辛苦你了,小林。”

得到所长的肯定,林慧的脸颊微微泛起一丝红晕,但她还是落落大方地笑了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所长,您才是最辛苦的。要不……您也早点回去休息?看您脸色,真的很需要好好睡一觉。”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白杨看了一眼办公室,最终点了点头。

林慧说的对,战斗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作为总指挥,他必须保证自己有最清醒的头脑和最充沛的精力,去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任何挑战。

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击。

“好,我今天就先回去了。”白杨做出了决定。

他把吃完的苹果核扔进垃圾桶,对林慧交代道:“明天一早八点,我要在办公桌上,看到雷达组关于算法优化的初步方案,以及动力组对燃机超额功率的风险评估报告。你盯一下。”

“好的所长,我记下了。保证完成任务。”林慧立刻应道。

白杨最后看了一眼,转身,向外走去。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正如他来时一样,悄无声息。

走出办公楼,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袭来。

夜空如洗,一轮明月高悬,繁星点点。

研究所里静谧安详,只有远处实验楼还亮着星星点点的灯火,和秋虫不知疲倦的鸣叫声。

很快,司机就送他回到了自己的住所。

这几年,其实他回家属大院这个家的时间都比较少。

主要是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

随着身份地位的提高,暗中的安保力度也是增大。

平日里在研究所里,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但每次只要出研究所,那么所动员的安保人员,包括暗中的,足足有十多位。

这也是白杨一直很少出研究所的重要原因。

但是,他毕竟是有家庭的人,家里还有妻子,女儿。

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女儿已经睡了。

妻子对于他的回来很是高兴。

简单洗漱后,两人躺在床上,温存了下,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