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拿到相关资料
窗外,月上中天,星光璀璨。
白杨办公室里的灯,亮了整整一夜。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的缝隙,给桌上那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镀上一层金边时,白杨才缓缓放下了手中的钢笔。
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
通宵未眠带来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他的精神却处在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桌上的稿纸,是他耗费了整整一夜心血的结晶。
《关于启动“华夏一号”大型喷气式客机/运输机项目的初步构想》。
这份文件,与其说是技术构想,不如说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技术路线图。
从项目的战略定位,到核心技术指标的设定,再到关键子系统的技术难点攻克方案,甚至连初步的研发周期和资金估算,他都一一列明。
这已经不是“构想”,而是可以直接指导立项的“蓝图”。
白杨端起已经凉透了的苦丁茶,一饮而尽。
冰冷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让他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
他看着这份凝聚了前世今生所有心血的“完美答卷”,心中却没有立刻上交的冲动。
他很清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运-10项目,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一张白纸。
根据他前世的记忆,运-10项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正式立项,代号“708工程”,由沪市飞机制造厂牵头,汇集了全国三百多个单位的精锐力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攻关。
这是一个承载了太多期望,也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庞大工程。
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太大偏转,那么最迟明年,运-10的第一架原型机就将完成总装,进入地面测试阶段,实现举世瞩目的首次试飞。
然而,那次成功的首飞,却成了它生命中最璀璨、也是最后的绝唱。
首飞之后,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国外技术的冲击、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资金的断裂,以及最核心的,自身存在的诸多技术瓶颈和硬伤,这个被誉为“***长子”的争气机项目,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将于1985年被正式叫停。
所有的图纸被封存,研发团队被解散,那架曾翱翔蓝天的银白色大飞机,最终只能孤零零地停在厂房外的草坪上,任凭风吹雨打,慢慢锈蚀,成为一代航空人心中永远的痛。
白杨绝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
只是,现在的情况他还需要一个切入点。
一个合情、合理、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自己脑中的技术“输送”出去的切入点。
想要找到这个切入点,首先就必须全面、详细地了解现有的运-10项目,究竟进行到了哪一步,遇到了哪些具体的技术瓶颈,卡在了什么地方。
只有把准了脉,才能对症下药。
“运-10项目……”白杨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这个项目在当下的保密级别,绝对是最高的那一档。虽
然他因为“神鹰一号”和“天工”芯片的巨大功绩,在整个科技系统内拥有极高的权限和地位,但毕竟航空领域,尤其是民用大飞机制造,并非他目前主管的核心业务。
哪怕之前他搞过第三代战斗机的项目,但和运10相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看来,还是得先跟周部长探探口风。”白杨心中有了计较。
周部长主管一机部,运-10项目正是他的管辖范围。
从他那里打开突破口,是目前最稳妥,也是最高效的选择。
不过,在找周部长之前,自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能两手空空地去问,而是要带着问题,带着初步的思考去“请教”。
这样既能显示出自己的深思熟虑,又不会显得过于突兀。
想到这里,他拿起了桌上的内线电话,按下了那个熟悉的短号。
“小林,来我办公室一下。”
电话那头传来林慧清脆干练的声音:“好的,所长,马上到。”
不到半分钟,办公室的门就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
林慧推门而入,她今天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头发依然梳成利落的马尾,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随时准备记录任务。
看到白杨眼中的血丝和桌上那厚厚一叠稿纸,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明智地没有多问。
“所长,您找我。”
“嗯。”白杨点了点头,身体向后靠了靠,让自己紧绷了一夜的肌肉稍微放松一些。
“小林,你现在去一趟院里的档案所。”
林慧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起来,她知道,能被存放在档案所的,绝不是普通的文件。
“我需要一份资料。”白杨的语气平淡,但内容却让林慧的心跳微微加速,“项目代号‘708工程’,关于大型旅客机项目的全部在京备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立项报告、阶段性技术总结、以及所有送审的设计图纸副本。”
“708工程?”林慧在脑海中迅速检索着这个代号,却发现一片空白。
这说明,这个项目的保密级别,已经超出了她日常能够接触到的范畴。
“是的。”白杨肯定地说道,“这个项目的密级非常高,你的权限不够。不过没关系,我会给你开具最高权限的提用证明。”
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印着红色抬头的《研究院涉密资料提用申请单》,拿起钢笔,在上面迅速填写起来。
申请人:白杨。
申请事由:技术预研。
申请资料名称及编号:708工程全套在京备案资料。
写完之后,他拉开右下角的小抽屉,取出了自己的私人印章,蘸上红色的印泥,在签名的下方,重重地盖了下去。
一个清晰的“白杨之印”出现在纸上。
但这还没完。
白杨站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一个不起眼的保险柜前,用钥匙打开,又转动了复杂的机械密码盘。
随着“咔哒”一声轻响,厚重的柜门被拉开。
他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由黄铜铸造、沉甸甸的方形大印,以及一个配套的印泥盒。
这方大印,正是整个尖端技术研究所的公章!
他将公章拿回办公桌,对准申请单上“单位审核意见”一栏的空白处,深吸一口气,盖了下去!
“砰!”
一声沉闷的巨响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连桌上的茶杯都跟着震了一下。
白杨抬起手,一个鲜红的、带着国徽和“研究院尖端技术研究所”字样的印章,赫然出现在申请单上。
私章代表个人身份,公章代表组织授权。
两印齐全,在这座研究院里,便意味着最高指令,畅通无阻。
白杨将这张申请单递给林慧,叮嘱道:“小林,这张条子,就是你的通行证。档案部的规矩多,手续严,你照章办事就行。”
“记住,全程必须有安保人员陪同,拿到的资料要用专用的保密箱锁好,直接带回给我,中途不能有任何耽搁,更不能让任何人看到。”
林慧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这张还带着印泥温度的申请单。
“是,所长!我保证完成任务!”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将申请单小心翼翼地对折好,放进了自己工作服上最里层的口袋里,扣上了纽扣。
“去吧。”白杨挥了挥手。
林慧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转身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她消失在门口,白杨才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
……
林慧走出办公主楼,没有像往常一样骑自己的自行车,而是直接走向了位于大院门口的安保部。
她径直走进部长办公室,将白杨开具的申请单放在了安保部长,一个名叫王铁山的退伍军人面前。
王铁山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脸上还有着战争年代留下的疤痕,眼神锐利如鹰。
他拿起申请单,只是扫了一眼上面的两个印章,脸色立刻就变得严肃起来。
“白所长的条子?”他看了一眼林慧,沉声问道。
“是的,王部长。白所长让我立刻去档案所提取一份绝密资料。”林慧不卑不亢地回答。
王铁山没有多问一个字,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内线号码:“备车!最高安保等级!送林慧同志去档案部!”
放下电话,他对林慧说:“林助理,请稍等,车马上就到。按规定,我们会派两名持枪警卫全程护送你。”
“谢谢王部长。”林慧点了点头。
很快,一辆刷着军绿色油漆的Bj-212吉普车停在了安保部楼下。
车上除了司机,副驾驶和后座上,已经坐了两名荷枪实弹、表情严肃的警卫。
林慧拉开车门坐了上去,吉普车立刻发动,没有丝毫停留,径直向着研究院深处一个极少有人踏足的区域驶去。
档案部,并不在研究院的核心办公区,而是修建在后山的山脚下,是一座独立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灰色三层小楼。
小楼周围拉着铁丝网,门口有哨兵站岗,与其说是档案部,不如说是一座小型军事堡垒。
吉普车在门口的隔离栏前停下,哨兵上前敬礼,检查了司机和警卫的证件。
林慧在警卫的陪同下下车,走向登记室的窗口。
她将那张申请单从窗口递了进去。
窗口后,一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的老档案员,接过申请单,一言不发。
他先是用肉眼仔细核对了一遍,然后又拿出一个高倍放大镜,对着那两个印章,一寸一寸地比对着印泥的浸染程度和印章的磨损痕迹。
整个过程持续了足足五分钟,登记室里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确认无误后,老档案员才抬起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登记本和一支笔,推了出来。
“签字,写明来访时间。”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
林慧签下自己的名字,写上日期和时间。
老档案员收回登记本,又对照了一下她的工作证,然后按下了桌上的一个按钮。
旁边一扇厚重的、镶嵌着钢板的铁门,发出了“嗡”的一声,电控锁解开了。
“进去吧,刘科长在里面等你。”
林慧推开铁门,走了进去。
门后是一条狭长的走廊,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纸张和灰尘混合的陈旧味道。
一个穿着同样蓝色工作服的中年人正站在走廊尽头等她。
“是林慧同志吧?我是这里的副科长,我姓刘。”刘科长面无表情地说道,“跟我来。”
他带着林慧,穿过走廊,又连续打开了两道需要不同钥匙的铁门,最后来到了一座看起来像是银行金库的巨大圆形转盘门前。
刘科长从脖子上取下一把钥匙,插进一个锁孔。
同时,他对墙上的一个通话器说道:“老张,开门。”
通话器里传来一声沉闷的“收到”,随即,那扇重达数吨的合金大门,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中,缓缓地向一侧滑开。
一股干燥、恒温的冷气扑面而来。
门后,是一个庞大得超乎想象的地下空间。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金属档案柜,整齐地排列着,如同沉默的士兵,在白色的灯光下,延伸向黑暗的远方。
这里,存放着整个研究院,乃至***科技战线几十年来,无数最核心、最机密的智慧结晶。
刘科长带着林慧,熟门熟路地走到其中一个档案柜前,再次用钥匙打开了其中一个标着“特级-航空”字样的柜门。
他从里面取出了一个用牛皮纸包裹、并用火漆密封得严严实实的巨大档案袋。
档案袋的封面上,用红色的字体写着两个触目惊心的大字:“绝密”,下方则是一个醒目的项目代号——708。
“按照规定,你不能在这里拆封。我们提供专用的保密箱。”刘科长说着,从一旁拿来一个银色的金属手提箱,他当着林慧的面,将档案袋放了进去,然后“咔哒”一声锁上。
他将手提箱的钥匙递给林慧,又拿出一份交接单。
“签字,确认收讫。”
林慧再次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