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你把这个‘巢’筑好了,让‘金凤凰’满意
赵世祥和法律顾问拿起合同,只看了几眼,就感到了后背一阵发凉。
这份合同的条款,简单到堪称霸道。
甲方,是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名字——“专项工程办公室”。
乙方,是他们赵家建筑公司。
合同内容,就是承建三亚鹿回头疗养院项目。
然后,就是质量要求:不计成本,采用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必须达到“鲁班奖”级别,且三十年内不得出现任何主体结构质量问题。
工期要求:一年内,主体必须完工。一年半内,必须完成所有内外装修和园林绿化,达到拎包入住标准。
保密要求:最高级别。
所有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必须签署独立保密协议。
项目相关信息,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一字一句都不行。
违约责任:如果因为乙方原因,出现质量问题、工期延误或泄密事件,后果……合同上只写了四个字——“由乙方承担一切后果”。
这四个字,比写满十页的罚款条款,还要令人心惊胆战。
但与这些严苛到极致的要求相对应的,是付款方式。
合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合同签订后,二十四小时内,甲方将项目预估总造价的百分之百,一次性全额拨付至乙方指定账户。
“砰!”
赵卫东手里的暖水瓶盖子没拿稳,掉在了地上。
他顾不上捡,只是死死地盯着那行字,眼睛里充满了血丝,仿佛要把它看穿。
百分之百!
全额拨付!
他做梦都不敢这么梦!
在这个年代,所有工程都是垫资干活,能按进度拿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工程款,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剩下的尾款,拖个三年五载都是常事。
一次性付清全款?
还是在项目开工之前?
这不是合同,这是赤裸裸的命令。
是国家在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方式告诉他们:钱,管够,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现在,给我把事办好,办到最好!
法律顾问的额头上也全是汗,他仔仔细细地把合同看了三遍,然后对赵世祥艰难地点了点头:“条款……没有法律陷阱。但是,赵董,这份合同的责任太重了。”
赵世祥没有说话。
他拿起笔,在乙方代表的位置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手很稳,心却在狂跳。
签下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将整个赵家的命运,都押在了这座远在天边的疗养院上。
不成功,便成仁。
签完字,盖上公章。
对面的中年男人收回合,全程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在他们离开时,说了一句:“明天上午九点,请贵公司财务注意查账。”
回去的路上,车里的气氛压抑得可怕。
赵卫东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喃喃自语:“爸,这到底……是给谁建的房子啊?难道是……”
他不敢再说下去。
“不该问的,别问。不该想的,别想。”赵世祥闭着眼睛,靠在后座上,声音有些疲惫,“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座房子,当成我们赵家的祖庙来建。”
第二天一早,赵家建筑公司的财务室里,所有人都严阵以待。
财务总管老王,是个在赵家干了二十年的老人,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
可今天,他端着茶杯的手,却一直在微微发抖。
赵卫东就坐在他对面,眼睛死死盯着桌上的那台黑色电话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八点五十九分。
财务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九点整。
电话铃声突兀地响起,把所有人都吓了一个激灵。
老王猛地抓起电话,声音都变了调:“喂?……啊,是,是,我是……”
“王总管吗?跟您核对一下,贵公司的账号是xxxxxx,没错吧?”
“……对,没错。”
“好的。刚刚,有一笔专项资金已经转入贵公司账户。数额巨大,请您务必确认。另外,根据上级指示,这笔资金的使用,不受常规审计流程限制,但需要独立建账,专款专用。”
挂了电话,老王整个人都像是被抽走了骨头,瘫坐在椅子上。
“东……东总……”他的嘴唇哆嗦着,“钱……到了。”
“多少?”赵卫东一步跨过去,急切地问。
老王颤抖着伸出几根手指,比划了一个数字。
赵卫东的瞳孔骤然收缩。
那个数字,不是他们初步估算的八千万,也不是一个亿。
而是一个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这笔钱,别说建一个疗养院,就是在三亚那片荒滩上,再造一座小城都绰绰有余!
“嘶——”
赵卫东倒吸一口凉气,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
这不是信任,这是考验。
这不是支持,这是枷锁。
国家把一座金山砸在了他们面前,就是为了看看,他们赵家,到底能不能挑起这副担子。
“通知下去!”赵卫东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紧张而变得有些沙哑,“所有人员,所有设备,三天之内,必须在京郊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我们不去开疆拓土,我们去……朝圣!”
---
三天后,京郊,赵家建筑公司的一处大型基地。
数百名从各个工地上抽调回来的精兵强将,已经集结完毕。
他们是赵家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个都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
一排排崭新的解放卡车、起重机、推土机,整齐地停放在广场上,宛如一支即将出征的钢铁军团。
很多设备上的保护膜都还没来得及撕掉。
赵世祥和赵卫东站在高台上,检阅着这支队伍。
赵家的全部家底,几乎都汇聚于此。
一场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即将开始。赵世祥准备亲自讲话,他要让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此去的意义。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秘书快步跑上高台,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世祥的脸色微微一变。
他转头对赵卫东说:“你先主持,我出去一趟。周领导要见我。”
“周领导?”赵卫东愣住了,“哪个周领导?”
“还能有哪个,”赵世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周领导。”
赵卫东彻底呆住了。
第一机械工业部,那是主管全国重工业和军工生产的核心部门。
他们赵家虽然在建筑界小有名气,但在这种大人物眼里,恐怕连尘埃都算不上。
他怎么会亲自召见父亲?
赵世祥来不及多想,立刻换下身上的大衣,坐上了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疾驰而去。
在庄严肃穆的领导办公室里,赵世祥见到了那位在电视和报纸上才能看到的大人物。
周领导已经年近六旬,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身上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赵世祥同志,请坐。”周领导的态度很温和,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
“周领导,您太客气了。”赵世祥拘谨地坐在沙发上,腰杆挺得笔直。
“我时间不多,就开门见山了。”周领导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这个疗养院项目你要做好。”
“是,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保证完成任务!”赵世祥立刻表态。
周领导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紧张。
“我知道你们会尽力。我今天找你来,是想再给你提个醒,或者说,是交个底。”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缓缓说道:“那个疗养院,从纸面上看,是给咱们科研战线的同志们修养身体用的。但你要知道,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是一个‘巢’。”周领导用手指在玻璃上轻轻画了一个圈,“我们好不容易,才盼来一只愿意为国效力的‘金凤凰’。这只金凤凰,不爱钱,不爱官,心里只装着他的事业和他的团队。我们想奖励他,都找不到地方。”
“现在,他好不容易开口,想要一个能让他的团队安心、舒心的地方。这个‘巢’,我们必须给他筑好,筑得牢固,筑得温暖。”
周领导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赵世祥的心上。
金凤凰!
他终于听到了一个具体的形容。
能被周领导这样的人物,用如此珍视的语气称为“金凤凰”的,那该是何等惊天动地的人物?
“赵同志,你是个聪明人。”周领导转过身,目光变得深邃,“我听说,你们赵家原本的计划,是想趁着特区的东风,去海南大展拳脚?”
赵世祥心里一紧,连忙说道:“我们已经取消了原计划,全力保障疗养院项目。”
“不,你不要取消。”周领导的话,让赵世祥又是一愣。
“这个疗养院项目,就是你们赵家在南海,能拿到的最好的一张名片,一个最大的‘投名状’。”
“你把这个‘巢’筑好了,让‘金凤凰’满意了,让国家满意了。以后,在海南那片热土上,有的是你们赵家施展拳脚的机会。到时候,不用你们去找项目,项目会来找你们。”
周领导的暗示已经近乎明示。
这个疗养院,是一块试金石。
是国家对他们赵家的一次全面考核。
考核通过,前途无量。考核失败,万劫不复。
赵世祥霍然起身,对着周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领导,我明白了。”
他抬起头,眼神中所有的疑虑、惶恐和不安,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决绝。
“请您和国家放心。我们赵家,就算是把所有家当都砸进去,也要把这个‘巢’,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巢’!”
“我不是为赵家的未来,我是为了那只‘金凤凰’,为了我们国家,能留住他!”
周领导欣慰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