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强制休假?白杨哭笑不得!

一周时间,弹指而过。

对于沉浸在技术攻关和验证试验中的第三机械厂来说,这一周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忙碌而充实。

有了白杨指明的方向和具体方案,技术科的人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领着一帮技术员和老师傅,围绕着那几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轴向柱塞泵,开始了夜以继日的改进和测试。

更换配流盘材质,联系协作单位进行高频淬火;

优化密封槽结构,试验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密封圈组合;

重新计算弹簧参数,卷制、热处理、测试疲劳寿命……

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白杨提出的要求和技术科细化后的图纸进行。

遇到难题,大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抓耳挠腮、唉声叹气。

而是习惯性地聚在一起讨论,甚至会模拟白杨的思路:“如果是白所长,他会从哪个角度考虑?”

“白所长强调过,基础理论要扎实,我们再把公式推导一遍!”

奇迹,就在这种专注和努力下悄然发生。

初步的台架试验结果出来了。

改进后的国产泵,虽然在最大压力、效率、寿命等综合指标上,距离白杨最初的设计图数据还有着一些差距。

但其在额定工作区间的压力稳定性、流量脉动、抗污染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尤其是压力曲线后段那个恼人的抖动峰值,几乎被抚平了!

这意味着,在盾构机推进系统这个特定的工况下,这款“魔改”版的国产泵,已经摸到了“可用”的门槛!

消息传来,整个第三机械厂沸腾了。

王建设激动得差点当场掉眼泪,抓着老张的手使劲摇晃:“老张!好样的!你们技术科立了大功!立了大功啊!”

老张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憨厚地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厂长,这都是白所长指导有方,我们就是照方抓药,出了点力气。”

话虽谦虚,但眉宇间的自豪和兴奋,却是怎么也掩盖不住的。

……

这天,白杨完成了在第三机械厂的最后一次技术交底和数据评估。

看着台架上运转平稳的改进型液压泵,以及旁边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趋于理想的测试数据,他点了点头。

“王厂长,老张师傅,小李师傅,从目前的数据看,改进方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后续的批量试制、装机联调和寿命考核,还需要你们继续下功夫。”

“尤其是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的一致性,一定要严格把控。”

白杨细致地叮嘱着,像一个即将远行的家长,对留守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

王建设连连点头,像小鸡啄米:“明白!明白!白所长您放心,我们一定把好质量关,绝不辜负您的心血!”

白杨笑了笑,收拾好自己的笔记本和图纸:“盾构机液压系统这边,关键的技术瓶颈算是初步解决了。”

“我研究所那边还有很多事情积压着,后续我就不每天过来了。如果试制和装机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听到白杨说以后不来了,王建设心里咯噔一下,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

这短短的一周多时间,白杨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不仅解决了困扰全厂的燃眉之急,更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

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所长,已经用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惊人的效率,彻底征服了厂里所有技术人员的心。

王建设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却发现一切感谢的言语在白杨巨大的贡献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他知道,人家白所长是搞国家尖端项目的,能抽出这么宝贵的时间来“扶贫”,已经是天大的情分了。

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朴实的话:“白所长,太……太感谢您了!您就是我们厂的大恩人!以后您有任何用得着我们三厂的地方,只要您一句话,我们上刀山下火海,绝不含糊!”

旁边的老张、小李和其他技术骨干们也纷纷围拢上来,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感激和敬佩。

那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强者的敬仰。

白杨微笑着和大家一一握手:“大家言重了。项目的成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咱们国家自己的盾构机贡献一点力量,也是我的荣幸。”

送别的场面,有些隆重。

王建设亲自带队,技术科几乎倾巢出动,一直把白杨和同行的赵启民送到了工厂大门口。

看着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缓缓启动,最终消失在街道尽头,王建设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看着身后一众技术人员,大手一挥:“都回去!打起精神来!白所长把路给我们铺好了,接下来的活儿要是干不好,我们都没脸见他!”

“是!”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干劲儿。

……

车一路平稳地驶向中科院研究所。

赵启民看着旁边闭目养神的白杨,眼角似乎又多了几分疲惫,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感慨。

这年轻人,真是块好钢,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而且总能创造奇迹。

“白杨同志,这次真是辛苦你了。三厂那边,你可是给他们解决了天大的难题啊。”赵启民由衷地说道。

白杨睁开眼,揉了揉眉心,淡淡一笑:“赵部长,在其位谋其政,应该的。”

赵启民闻言,哈哈一笑:“看来,我们的白大科学家,还是这么谦虚嘛!”

说笑间,车驶入了研究所的大门。

熟悉的科研环境,让白杨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

然而,放松是短暂的。

回到阔别多日的办公室,看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报告、实验数据记录。

还有信笺上那些需要他批复、审阅、决策的事项,白杨刚刚放松的神经瞬间又紧绷起来。

数据分析报告需要审阅。

新的设计方案需要论证。

几个下属课题组的研究进展需要听取汇报。

还有一些与兄弟单位的合作项目需要协调……

桩桩件件,都是关系到研究所核心研究方向的大事。

在第三机械厂的那段时间,他虽然晚上也会抽空处理一些紧急事务,但大部分精力都扑在了液压泵上。

现在,是时候把重心彻底转回来了。

甚至顾不上喝口水,白杨便一头扎进了工作的海洋。

时间,仿佛在他的世界里失去了意义。

从下午到傍晚,再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始终亮着。

除了偶尔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脖颈,或者喝几口早已凉透的茶水,白杨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的办公桌。

助理小李抱着一摞刚整理好的资料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灯光下,白杨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眉头微蹙,手指在厚厚的报告上快速划过,偶尔停下来,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

“所长,这么晚了,您多少休息一会儿吧?晚饭您也没怎么吃,我给您去食堂弄点夜宵?”小李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低声劝道。

这段时间跟着白杨两头跑,他是最清楚所长工作强度的人,眼看着白杨眼下的乌青越来越重,心里是真有些不落忍。

白杨头也没抬,目光依旧锁定在眼前的公式和数据上,摆了摆手:“不用麻烦了,小李。手头这点弄完再说。这几天落下的工作太多了,得赶紧补上,时间不等人啊。”

小李看着自家所长这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他知道白杨的脾气,一旦投入工作,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默默地帮白杨把茶杯续满热水,又轻轻地将窗户关小了一些,挡住深夜的寒风,然后才抱着空文件夹,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站在门外,听着里面再次响起的纸张翻动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小李轻轻叹了口气。

白所长是铁打的,可就算是铁,也经不住这么连轴转啊。

盾构机那边刚解决完,这边研究所的担子又这么重……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白所长的身体,可是国家宝贵的财富!

小李捏了捏拳头,一个念头在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知道,直接劝是劝不动的,或许……需要找个更能说得上话的人来“干预”一下?

他想到了一个人。

那个同样关心着白杨,并且有足够分量让白杨“不得不”听从安排的人。

……

第二天上午,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办公室。

周领导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全国机床行业技术改造的报告,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响了起来。

他拿起听筒,沉稳地应了一声:“喂,第一机部。”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年轻,但语气十分恭谨的声音:“周领导您好,我是高能所白杨所长的助理小李。冒昧打扰您,实在不好意思。”

“哦?是小李啊。”周领导有些意外,他对白杨这个得力的年轻助理有点印象,“找我有什么事吗?是白杨同志有什么工作需要部里协调?”

“不不不,不是工作上的事。”小李连忙解释,语气带着几分犹豫和担忧,“周领导,是这样的……我……我想跟您反映一下白所长的身体情况。”

“白杨的身体情况?”周领导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怎么了?生病了?”

“不是生病,是……是太累了!”小李像是鼓足了勇气,语速也快了起来,“周领导,您知道,前段时间白所长一直在帮第三机械厂那边解决盾构机液压泵的技术难题,几乎是连轴转。”

“现在好不容易回来了,研究所这边又堆了一大堆工作。他昨天回来,连口饭都没好好吃,就一直工作到深夜,今天一早又来了。”

“我劝他休息,他总说时间不等人……我看着他眼圈都黑了,脸色也不太好,我是真担心他这么拼下去,身体会垮掉啊!”

小李一口气把心里的担忧都倒了出来,语气里满是真切的焦虑。

周领导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白杨最近的工作强度,他是有所耳闻的。

盾构机项目的重要性,他比谁都清楚。

白杨能亲自出马,并且在短时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这个主管工业的领导,心里是既高兴又感激。

但他确实忽略了,白杨虽然是个年轻人,但精力再旺盛,也不是铁打的。

尤其是研究所那边,本身就是智力高度密集的尖端科研领域,同样耗费心神。

现在两边重担一肩挑,还真是……

“小李,你反映的这个情况很重要。”周领导沉声说道,语气中透着对下属的关切,“我知道了。你也要注意提醒白杨同志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是是,我知道,可……可他不太听劝。”小李有些无奈。

“嗯,我来想办法。”周领导心里有了计较,语气不容置疑。

挂了电话,周领导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拿起另一部电话,想了想,拨通了第五机械工业部赵启民的办公室。

“喂,启民同志吗?我是周同啊……对,跟你了解个事儿,关于白杨同志最近在你们那边工作的具体情况……”

他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一下白杨最近的状态,然后,得想个办法,让这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稍微放慢一点脚步,至少,也要保证充足的“燃料”供应。

这个年轻人,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闪失。

周领导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眼神深邃。

周领导放下通话的听筒。

赵启民在那边几乎是拍着胸脯保证,白杨同志在那边绝对是“鞠躬尽瘁”。

不光解决了卡脖子的液压泵难题,还顺带指导了他们厂里好几个技术攻关小组,简直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瓣用。

评价很高,但周领导听着,眉头却锁得更紧了。

这哪里是工作,这分明是在透支生命!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有担当更是难得,但这种不要命的搞法,绝对不行!

这要是把身体搞垮了,别说一个盾构机项目,未来更多、更重要的科技难关,谁来挑大梁?

他看了一眼桌上的台历,印刷略显粗糙,但日期清晰。

不能再等了。

周领导拿起笔,铺开一张印着“第一机械工业部”抬头的稿纸,略一思忖,便笔走龙蛇。

他的字迹如同他的人,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写的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指令,也不是什么宏伟的规划蓝图,而是一份……强制休假通知。

措辞很讲究,既肯定了白杨同志近期工作的突出贡献和忘我精神,又严肃指出了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最终落脚点是:兹命令研究所所长白杨同志,自即日起,强制休假三日,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暂停一切非紧急工作事务。

落款处,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让秘书去盖上公章。

一份专门针对个人的,带着红头印章的“强制休假令”,就这么新鲜出炉了。

周领导看着这份文件,心里也觉得有那么点“小题大做”,强制一个所长休息,这大概也是头一遭。

但对付白杨这种“油盐不进”的工作狂,常规手段怕是没用,就得用点非常规的。

而且,他决定亲自去送。这既是表达部里对白杨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也是确保这小子不会阳奉阴违,当面把这事儿给落实了。

“备车,去研究所。”周领导拿起文件,对秘书吩咐道。

……

研究所,办公室。

白杨刚刚结束了一个内部讨论会。

虽然脸上还带着熬夜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送走几位研究员,正打算坐下来,再把刚才讨论中冒出来的几个新想法给梳理记录一下。

这几天连轴转,确实累。

盾构机那边耗费的心神,丝毫不比研究所这边少。

他心里其实也盘算着,等手头这最紧急的一波数据处理框架搭好,就稍微缓一缓,给自己放个一两天假,好好睡一觉。

进度赶得差不多了,弦也不能一直绷着,这个道理他懂。

他可没打算真当什么铁人,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嘛。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白杨头也没抬,以为是哪个研究员又有什么问题。

门开了,进来的却不是他预想中的任何一位同事,而是他的助理小李,以及跟在小李身后,神色沉稳,手里还拿着个文件袋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周领导。

白杨“噌”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有些惊讶:“周领导?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快请坐!”

小李跟在后面,表情有点……复杂。

像是松了口气,又有点不敢看白杨的眼睛,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周领导摆了摆手,示意白杨不用紧张,自己走到待客的沙发前坐下,但并没有立刻开口谈工作,而是目光平和地打量了一下白杨。

“白杨同志,最近辛苦了。”周领导开口,声音一如既往地温和:“盾构机项目那边,你立了大功,赵启民同志可是把你夸上了天啊。”

“周领导您过奖了,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白杨谦虚道,心里却有点犯嘀咕。

周领导主管工业,亲自跑到研究所来,总不会就是为了表扬他几句吧?

难道是……盾构机那边又出了什么新问题?

不应该啊,核心的液压泵解决了,剩下的应该是按部就班的生产和调试了。

正当白杨在心里快速过滤各种可能性的时候,周领导将手中的文件袋打开,取出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了白杨面前的办公桌上。

白杨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那份文件上。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件顶部那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第一机械工业部”。

白杨心里“咯噔”一下。

这可不常见。

难道是……什么重大人事任命?

还是什么紧急的攻关任务?

他拿起文件,定睛细看。

越看,脸上的表情就越是……古怪。

从一开始的严肃、专注,慢慢变成惊讶,然后是愕然,最后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眼神里充满了哭笑不得。

文件内容不长,核心意思就一个:鉴于白杨同志近期工作强度过大,为保证其身体健康,以便更好地为国家科技事业做贡献,特命令其强制休假三天,即刻生效。

强制……休假?

白杨拿着这份盖着部委大红章的“休假通知书”,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作何表情。

他抬起头,看向坐在沙发上,神情依旧严肃,但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笑意的周领导。

“周领导……这……”白杨张了张嘴,感觉有点荒诞。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盘算着忙完这阵就歇歇,结果部里直接给他来了这么一出“王炸”。

还是周领导亲自送来的。

这阵仗,搞得他好像犯了什么天条,要被“停职反省”似的。

再看看旁边恨不得把脑袋缩进领子里,眼神飘忽不定的小李,白杨瞬间就明白了七七八八。

好小子,居然还学会“告御状”了!

不过,心里倒没什么生气的成分。

小李这孩子,心是好的,是真的担心他。

而周领导……这份“关心”,也确实是沉甸甸的。

能让一位领导,用这种方式来关心一个下属的身体,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重视和认可。

再说了,他确实也累了。

本来就打算休息,现在不过是被人按着头提前执行了而已。

而且,是以一种如此……隆重又带点黑色幽默的方式。

想到这里,白杨反倒释然了,甚至觉得有点好笑。

他放下文件,脸上露出一个无奈又感激的笑容:“是,周领导,我……接受组织的安排。”

他没有多做解释,说自己本来也打算休息什么的。

在这种时候,任何辩解都显得多余,而且可能会让周领导觉得他不领情。

最好的方式,就是干脆利落地接受。

周领导看到白杨的反应,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就知道,这小子是个聪明人,拎得清轻重。

“这就对了嘛,白杨同志。”他站起身,语气也轻松了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国家需要你,但更需要一个健康的你。这三天,什么都不要想,好好放松,睡足觉,陪陪家人,或者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是,我记住了,谢谢领导关心。”白杨诚恳地说道。

周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我就是来送个文件,确认你收到。你现在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小李,你负责把白所长安全送回家,务必让他好好休息。”

“是!保证完成任务!”小李立刻挺直了腰板,大声应道,脸上是如释重负的表情,还带着一丝邀功似的兴奋。

周领导又和白杨简单交代了几句注意身体的话,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还有别的工作要忙,亲自跑这一趟,已经算是破例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白杨和小李两人。

白杨看着桌上那份红头文件,又看了看旁边站得笔直,一副“我立功了”表情的小李,忍不住摇了摇头,失笑道:“行啊你,小李,都会请‘尚方宝剑’了。”

小李嘿嘿一笑,挠了挠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理直气壮:“所长,我也是没办法啊!您说您那工作状态,跟拼命似的,我能不急吗?”

“您的身体可不光是您自己的,也是咱们研究所,是国家的财富!周领导都说了,必须让您休息!”

“行行行,你有理。”白杨哭笑不得地摆摆手,“国家的财富现在要回家‘保养’了,你送我回去吧。”

“好嘞!”小李欢快地应了一声,连忙上前帮白杨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

白杨环顾了一下办公室,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草稿纸,上面还有刚推演到一半的公式,又看了看窗外忙碌的研究所园区。

心里那股工作狂的劲儿还没完全消散,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强制按下暂停键后的奇异松弛感。

也好,就当是给自己一个彻底放空的机会吧。

这几天绷得太紧,是该好好回回蓝了。

他拿起自己的公文包,里面还有几份没来得及细看的文件,想了想,又放了回去。

既然是强制休假,那就彻底一点。

“走吧。”白杨对小李说。

两人走出办公室,正好碰到几个刚从实验室出来的研究员。

看到白杨这个点就拿着外套和包要走,而且脸色似乎比早上好了点,都有些好奇。

“所长,您这是……要出去?”一个戴着眼镜的老研究员问道。

白杨脚步顿了顿,看了看旁边的小李,故意板起脸,用一种略带“委屈”的语气说道:“不了,部里下了命令,让我强制休假三天,回家反省……哦不,是休息。”

那几个研究员一愣,随即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当然知道白杨是在开玩笑,但也明白这背后肯定是领导对白杨身体的关心。

“那您可得好好休息!身体最重要!”

“是啊所长,我们这边您放心,有事我们会处理,处理不了的等您回来再说!”

大家纷纷笑着说道,气氛很是轻松。

白杨笑着和他们摆摆手,和小李一起朝研究所大门走去。

坐上研究所配备的那辆半旧的轿车,车子缓缓驶出大门。

白杨靠在后座上,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慢慢倒退。

这个年代的四九城,还没有后世那么喧嚣拥堵,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下斑驳的光影。

他闭上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突如其来的三天假期,该做点什么呢?

回家好好睡一觉是肯定的。

然后呢?

陪陪孩子?

还是……找个地方,彻底放松一下?

脑子里那些复杂的公式、数据、图纸,仿佛被这强制的命令暂时清空了缓存。

一种久违的,纯粹属于白杨这个年轻人的闲适感,慢慢涌了上来。

也许……这样也不错。

他嘴角勾起一抹轻松的笑意。

小李从后视镜里看到自家所长难得放松的表情,心里也美滋滋的。

虽然过程有点“曲线救国”,但结果是好的就行!

白所长,您就安心歇着吧!

研究所和国家,都需要一个精力充沛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