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抽空解决问题!
夜色渐深,技术科的灯光像在厂区里格外醒目。
王建设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满。
老张和小李,两位技术科的骨干,也是一脸疲惫,摊开的图纸上布满了各种演算符号和修改标记。
但那个关键的液压泵问题,依旧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众人面前。
国产泵的性能参数翻来覆去地核对,潜力几乎挖掘殆尽,始终差着那么一口气。进口泵的等待周期又实在让人绝望。
“厂长,要不……咱们再想想办法,能不能从别的单位协调一台旧的进口泵?哪怕是拆机的,修修补补,可能也比干等着强?”小李年轻,脑子活络,但提出的建议却透着一股无奈。
老张摇了摇头,叹气道:“哪那么容易?这种高压柱塞泵,本身就是稀缺货。能用上的单位,哪个不是宝贝疙瘩?拆机的?性能更没保证,万一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损失更大。”
王建设烦躁地摆摆手,心里那股子不甘又涌了上来。
难道真的要被一个小小的泵给难住?
他想起了白天加工轴承座时的那股子兴奋劲儿,再看看眼前的困境,心情如同坐过山车。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进来。”王建设头也没抬,声音带着疲惫。
进来的是他的秘书小刘,一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兴奋和紧张:“厂长,厂长!刚才……刚才研究所那边来电话,说是……说是白所长,他,他等会儿要过来咱们厂一趟!”
“什么?”王建设猛地抬起头,眼睛瞬间瞪大了,刚才还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像是突然被注入了光彩。
疲惫和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狂喜的激动。
“白所长要来?什么时候?电话里说了具体什么事吗?”
“没细说,就说白所长想过来看看盾构机部件的加工情况,大概……大概半小时内就到。”小刘被自家厂长这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赶紧回答。
“看看情况?好好好!来得正好!来得太是时候了!”王建设激动地搓着手,猛地站起身。
他看了一眼桌上那堆令人头疼的图纸,又看了一眼同样惊喜交加的老张和小李,大手一挥:“走!老张,小李,跟我去厂门口接一下白所长!”
“哎!好!”老张和小李也是精神一振,仿佛看到了救星降临。
王建设一边快步往外走,一边整理着自己有些褶皱的工装,还不忘叮嘱秘书:“小刘,赶紧去烧点热水,准备好茶叶!最好的茶叶!”
厂门口,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白天的燥热。
王建设站在大铁门内侧,时不时地朝路口张望。
老张和小李站在他身后半步,也是一脸期待。
没过几分钟,又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驶了过来,停在了厂门口不远处。
车门打开,下来的竟然是赵启民部长。
“赵部长?您怎么也来了?”王建设吃了一惊,赶紧迎了上去。
赵启民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神色温和。
他笑了笑:“我正好在附近有点事,听说白杨同志要过来,就顺路过来看看。怎么样,项目进展还顺利吧?”
“托您的福,大方向是顺利的,就是……”王建设刚想诉苦,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想着白所长马上就到,当着部长的面直接倒苦水似乎不太好,便改口道,“就是遇到点小小的技术瓶颈,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
赵启民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地看了王建设一眼,显然对所谓的“小小瓶颈”心知肚明。
他没有点破,只是说道:“嗯,有困难是正常的。白杨同等下就会来,一会儿可以多向他请教请教。不过也要注意,他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不能事事都依赖他。”
“是是是,我们明白,我们一定自己多想办法!”王建设连连点头,心里却想:话是这么说,可这救星都到家门口了,哪有不求助的道理?
正说着,远处路口出现了一束车灯光,一辆眼熟的轿车,稳稳地停在了厂门口。
车门打开,白杨从副驾驶位上跳了下来。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脸上带着一丝舟车劳顿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有神。
“白所长!”王建设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双手紧紧握住白杨的手,用力摇晃着,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您可来了!真是太感谢您了,这么晚还亲自跑一趟!”
“王厂长,您太客气了。”白杨笑了笑。
他转头看到赵启民,也有些意外:“赵部长,您也在这儿?”
“白杨同志,辛苦了。”赵启民上前一步,和白杨握了握手,语气带着赞许,“我正好过来看看,顺便也关心一下盾构机项目的进展。”
“应该的,给部里和厂里添麻烦了。”白杨客气道。
几个人在厂门口寒暄了几句。
王建设几次想把话题往液压泵上引,但看着赵部长在场,又看看白杨略带疲惫的神色,话到嘴边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
毕竟,人家刚下车,总得让人喘口气。
白杨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主动问道:“王厂长,听说部件加工方面进展不错?我正好过来看看,顺便了解一下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问题。”
这话正中王建设下怀,他心里一块大石落了地,连忙道:“哎呀,白所长,您真是……真是神了!加工方面,刘师傅他们确实是好样的,轴承座的首件已经按图纸要求拿下来了,精度完全合格!就是……就是……”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赵启民,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就是在这个液压系统上,我们遇到了大麻烦!那个核心的柱塞泵,国产的性能指标达不到,进口的……德国力士乐那个型号,问了,最快也要等三个月!这可把我们给愁坏了!”
他说着,领着白杨和赵启民往厂区里走,边走边介绍情况,语气里充满了焦虑和无奈。
老张和小李跟在后面,不时地补充几句技术细节。
昏黄的路灯将一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白杨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表态。
“先去看看你们选型的那几款国产泵的资料,还有你们做的性能测试数据。”白杨脚步不停,直接说道,“实物还在吗?也带我去看看。”
“在!都在技术科呢!图纸、数据、还有拆解开的样泵,都封存着!”王建设精神大振,立刻在前头引路,脚步都轻快了几分,“白所长,这边请!”
一行人快步走向灯火通明的技术科办公室。
赵启民跟在后面,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却流露出一丝期待。
他知道,如果说现在国内有谁最有可能在这种看似无解的困局中找到突破口,那眼前这个年轻人,绝对是希望最大的一个。
技术科的办公室里,烟味还没散尽。
几位技术员看到厂长和部长陪着一个年轻人进来,都有些拘谨地站了起来。
“这是白杨,白所长!”王建设介绍道,“我们遇到的液压泵难题,想请白所长给指导指导!”
“白所长好!”技术员们纷纷打招呼,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敬佩。白杨的名字,最近在厂里可是如雷贯耳。
白杨微笑着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客套,目光直接落在了办公桌上摊开的图纸和散落的零件上。
那几台被“判了死刑”的国产液压泵,有的被拆解开来,露出了内部复杂的结构——柱塞、斜盘、配流盘……每一个部件都凝聚着这个时代工程师的心血,却又在关键性能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把你们测试的详细数据给我看看,尤其是压力、流量、效率和寿命测试这几项。”白杨走到桌前,拿起一张写满了数据的表格,仔细看了起来。
王建设赶紧让老张把所有的测试报告、分析记录都找出来,一一递给白杨。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和白杨偶尔提出的问题。
“这款泵,压力波动曲线在额定压力后段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抖动峰值?”
“它的配流盘材质是什么?做过硬度和耐磨测试吗?”
“这款泵的柱塞回程机构,设计上是不是有些保守了?弹簧刚度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白杨的问题又快又准,直指核心。
老张和小李一开始还需要翻找资料,后来渐渐跟上了他的节奏,对答如流,但额头也开始冒汗。
他们发现,这位年轻的所长对液压技术的理解,远超他们的想象,甚至比厂里研究了一辈子液压的老工程师还要精深、透彻。
赵启民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
他不懂具体的技术细节,但他看得懂白杨身上那股子专注和自信,看得懂技术科人员从最初的拘谨到现在的全神贯注、积极回应。
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白杨放下手中的报告,又拿起一个被拆开的泵体,仔细观察着内部的加工痕迹和结构设计。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柱塞缸体结合面,又掂量了一下斜盘的重量和角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王建设的心又悬了起来,手心里全是汗。
他看到白杨眉头微蹙,似乎也在思考,生怕从他嘴里听到“确实没办法”这几个字。
终于,白杨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脸庞,缓缓开口了:
“王厂长,赵部长,各位师傅,进口泵确实是性能最好的选择,但周期太长,我们等不起。完全依赖现有的国产泵,性能确实有差距,直接用风险很大。”
听到这里,王建设的心沉了一下。
“但是,”白杨话锋一转,拿起桌上一款仿苏设计的轴向柱塞泵,“这款泵的基础设计还是不错的,主要问题出在材料、加工精度和部分结构冗余上。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或许……可以达到我们盾构机推进系统的基本要求。”
“改进?怎么改进?”王建设眼睛一亮,声音都有些颤抖。
老张和小李也立刻凑了上来,目光灼灼地盯着白杨。
白杨拿起铅笔,在一张空白图纸上迅速勾勒起来:“你看,这里的配流盘,材质强度和耐磨性不够,高压下容易变形和磨损,导致内泄露增加,压力上不去。”
“我们可以尝试更换一种更高牌号的合金铜,或者进行表面淬火处理,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还有这里,柱塞和缸体的配合间隙,精度控制是关键。现在的加工水平可能难以大幅提高,但我们可以优化密封设计,比如增加一道组合密封圈,减少高压区的泄露。”
“另外,这个回程机构的弹簧,我觉得可以适当加大刚度,提高柱塞的回程速度和响应性,这对改善流量脉动有好处。”
白杨一边说,一边画,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他没有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全新设计,而是立足于现有的国产泵基础,针对其薄弱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这些方案,或许不能让国产泵的性能一跃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却有可能在现有条件下,将其性能提升到满足盾构机项目需求的“及格线”以上。
技术科的工程师们围在旁边,看得是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白杨提出的几个点,都是他们之前讨论过,但要么受限于材料,要么受限于工艺,要么就是没想到可以这样组合优化。
现在被白杨这么一点拨,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材料……合金铜,或者表面淬火,这个我们可以去协调试试!”老张激动地说道,“密封圈……我们库里好像有几种军工标准的,可以找找看能不能匹配!”
“弹簧刚度重新计算和试制,这个我们技术科就能做!”小李也兴奋地补充。
看着技术人员重新燃起的斗志,王建设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白所长!您真是……真是我们的及时雨啊!太谢谢您了!”
白杨笑了笑:“先别急着谢。这些只是初步的思路,具体的材料选择、工艺参数、结构尺寸优化,还需要你们技术科的同志们仔细论证、反复试验。这同样是一块硬骨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啃。”
“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老张和小李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赵启民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白杨身边,低声说道:“白杨同志,辛苦你了。不仅要攻关最前沿的科技,还要为咱们的工业基础拾遗补缺。”
白杨摇摇头,轻声道:“赵部长,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能走得更远、更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