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好家伙,这技术真的是大礼包啊!
送走了娄广成,白杨并未立刻离开会议室,而是又独自静坐了片刻,将与娄广成谈话的细节在脑中复盘了一遍,确认没有疏漏之处,这才起身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他需要消化一下刚才获取的信息,娄广成这条线,关乎着未来相当一部分的外部资源调动和资金流转,必须稳妥。
接下来的日子,白杨重新投入到研究所繁重而有序的工作之中。
作为整个研究所的总负责人,他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进度,处理各种技术难题,还要审阅大量的研究报告和实验数据。
他的办公室,再次成为了整个研究所信息流转的核心枢纽。
每一份文件,每一次汇报,都可能牵动着某个关键技术的走向。
时间悄然流逝,半个月的光阴转瞬即逝。
这天下午,助理小李抱着一摞文件走进了白杨的办公室,其中一份用牛皮纸袋密封,上面印着醒目的“绝密”字样,并标注着“即刻呈送白所长亲启”。
白杨的目光立刻被这份文件吸引。
他示意小李将文件放下,待其离开后,他才拿起那份绝密文件,仔细检查了封口,确认无误后,才用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划开。
文件内容并不算多,寥寥数页,却字字千钧。
正是关于他此前一直关注的芯片技术突破以及个人计算机项目的最新进展报告。
这份报告,来自于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由华老亲自签发。
当看到报告中提及的几项关键技术指标和阶段性成果时,饶是以白杨如今的心境,眼中也不禁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喜。
“好家伙!”白杨在心中暗赞一声,“我当初只是提了个方向,画了个大概的框架,没想到华老他们这么给力,进度居然如此之快!”
当初第一台验证性的个人计算机样机,确实是在他的主导下完成的。
但那更多的是为了验证概念,指明方向。
之后,随着各项任务的繁重,他便将具体的研发工作交给了回国后便一头扎进这个领域的华老。
并从旁协调,调拨了中科院内一批顶尖的数学、物理和电子学专家,组建了专门的计算机科研小组,自己只在关键节点上进行把关和指导。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交给最专业的人去做。
华老他们,果然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和投入。
报告中显示,基于他提供的改进思路和架构,新的计算机原型机不仅已经研制成功。
而且其核心性能指标,如运算速度、内存容量(虽然仍以kB计,但在当时已属不易)、外部设备接口(初步支持纸带输入/输出、电传打字机等)等方面,赫然已经达到了当前国际的顶尖水准!
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国产高性能个人计算机,即将问世!
这个消息带来的振奋,远超刚才娄广成汇报的商业成就。
技术的突破,国力的提升,这才是白杨重生以来,最为看重,也最为渴求的东西。
白杨放下报告,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去看看这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机器。
想到这里,他立刻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按钮:“小李,备车,马上去数学所计算机小组那边。”
“是,所长!”小李的声音干脆利落。
小李的效率很高,不过几分钟,楼下就传来了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
白杨快步下楼,坐进了那辆熟悉的伏尔加轿车里。
车辆驶出研究所大院,朝着数学所的方向疾驰而去。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地思考着计算机项目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代表着信息时代的钥匙。
一旦推广开来,其对科研、教育、国防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不多时,车子便抵达了数学研究所。
还未停稳,白杨就透过车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研究所门口的台阶上,翘首以盼。
正是华老。
这位在数学领域享有盛誉的老前辈,如今已是计算机科研小组的灵魂人物。
他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的执着与热情。
车门打开,白杨甫一下车,华老便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白所长,你可算来了!报告收到了吧?快,里面请!实物比报告上看起来更带劲!”
“华老,辛苦您了!”白杨握住华老的手,同样用力地摇了摇,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敬佩,“报告我看了,非常振奋人心!我这不是立刻就赶过来了嘛,迫不及待想来看看咱们的‘宝贝’。”
“哈哈,走,我带你去看!”华老心情极佳,拉着白杨就往里走。
两人并肩走进研究所大楼,穿过几条略显陈旧但整洁的走廊,来到一间守卫森严的实验室外。
门口有两名警卫肃立,见到华老和白杨,立刻敬礼放行。
推开厚重的铁门,一股电子元件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宽敞明亮,摆放着各种仪器设备,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在忙碌着,看到华老和白杨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投来尊敬的目光。
房间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台大屁股电脑。
这,就是他们最新的成果。
华老走到机器旁,脸上洋溢着自豪,指着那台机器,对白杨说道:“白所长,您来看,这就是我们最新的成果——‘启明星一号’!”
他的声音不高,却充满了力量和激动。
“这台机器,我们采用了您之前提出的一些改进型逻辑电路设计,核心处理器的主频,我们稳定在了……,内存方面,我们想方设法,突破了技术瓶颈,达到了……,并且,我们还初步实现了对穿孔纸带、磁带机以及电传打字机的支持,人机交互有了基本的雏形……”
华老开始详细介绍起这台“启明星一号”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
他的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整个团队日以继夜的心血和汗水。
白杨站在机器前,静静地听着,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机柜和连接线,偶尔点点头,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个人计算机电脑微型化。
成功了。
……
华老的介绍详尽而充满激情,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击在时代的鼓点上。
白杨耐心地听完,目光中赞赏之色更浓。
他沉吟片刻,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围绕着“启明星一号”缓步走了一圈,细致地观察着那些指示灯的闪烁频率、线缆的布局,甚至机柜散热孔的分布。
“华老,”白杨停下脚步,看向这位老前辈,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启明星一号’的硬件基础,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非常了不起。接下来,软件系统和应用生态的建设,将是重中之重。我们不能让这匹‘千里马’,没有合适的‘跑道’。”
他没有直接评价具体的技术参数,反而点出了更深远的问题——应用。
这正是当前科研团队尚未完全铺开思考的领域,或者说,是受限于当前技术认知而不敢深入想象的领域。
华老闻言,眼神一亮,随即又露出一丝凝重:“白所长所言极是!硬件是骨架,软件才是灵魂。我们目前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攻克硬件难关上,软件方面,还停留在基础的操作系统和汇编语言层面。至于应用生态……说实话,我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长远规划。”
白杨微微颔首,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平静地说道:“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启明星一号’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是第一步,辛苦大家了。这样,我们去会议室,详细讨论一下后续的工作安排和资源调配问题。”
“好!好!”华老连声应道,心中对白杨的远见更是钦佩。
一行人离开了这间充满未来气息的实验室,沿着走廊,来到了研究所的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陈设简单,一张长条木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科研标语。
白杨在主位坐下,华老和其他几位核心研究员也依次落座。
刚才还略显喧闹的气氛,随着众人的坐定,逐渐变得肃穆起来。
白杨端起桌上的搪瓷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目光却微微垂下,心思已然沉入了另一个维度。
就在他坐下的那一刻,脑海中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系统提示音,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清晰而宏大:
【叮!】
【检测到宿主成功推动关键科技节点——‘启明星一号’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其性能达到时代前列,极大提升了国家在该领域的潜力,对未来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及社会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已初步干涉并提升国运轨迹。】
【综合评定:重大贡献。】
【触发国运联动奖励机制,现发放奖励——《移动通讯大礼包》!】
白杨端着茶杯的手,稳如磐石,但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好家伙!
移动通讯大礼包!
这可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而且送的还是镶金嵌玉的顶级豪华枕头!
他心中默念一声“查看”,意识瞬间如同潜入一片信息的海洋。
《移动通讯大礼包》的内容,庞大得超乎想象。
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移动通信(1g),到数字蜂窝网络(2g,gsm、CdmA技术详解),再到宽带移动接入(3g,wCdmA、CdmA2000、td-sCdmA全套方案)。
甚至包括了下一代的Lte技术(准4g)和部分5g的核心理念……
所有的技术标准、协议规范、核心算法、硬件设计图纸、基站建设方案、网络架构规划、频谱管理策略、终端设备(手机)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浩瀚如烟的技术资料,如同醍醐灌顶般涌入他的意识。
这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点,而是一个完整、庞大、贯穿未来几十年的移动通讯技术体系!
从理论基础到工程实践,从宏观战略到微观细节,无所不包!
白杨强行压抑住内心的狂喜和震撼,快速浏览着这海量的信息。
他明白,这份大礼包的价值,绝不亚于“启明星一号”本身。
甚至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其对整个国家和社会形态的塑造力,将更为惊人!
就在他沉浸在这份天降大礼的震撼中时,耳边传来了华老的声音。
“白所长?”华老见白杨端着茶杯,目光似乎有些游离,不由得轻声唤道,“您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继续优化‘启明星一号’的性能,还是着手开发基础软件?”
华老的声音将白杨从系统空间拉回现实。
他放下茶杯,脸上恢复了惯常的沉稳,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心神激荡从未发生过。
“华老,”白杨的眼神清澈而锐利,扫过在座的每一位研究员,“‘启明星一号’的优化要继续,基础软件的开发,更是刻不容缓。”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刚刚获得的《移动通讯大礼包》,虽然暂时还不能直接应用,但其中蕴含的关于网络、数据传输、信息处理的先进理念。
已经让他对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更宏伟的蓝图。
白杨的话音落下,会议室内的气氛陡然一凝。
优化“启明星一号”是应有之义,但同时铺开基础软件的研发,这摊子铺得可就太大了!
要知道,目前国内计算机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人才更是匮乏到了极点。
华老眉头微蹙,沉吟道:“白所长,您的想法很有远见。硬件是骨架,软件是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只是……软件开发,尤其是操作系统、编译程序这些基础软件,其难度和工作量,恐怕不亚于再造一台‘启明星一号’啊。我们的人手……”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且合格的人才,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
白杨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华老的顾虑。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
“华老,困难我们都清楚。但正因为困难,我们才更要迎难而上,抢占先机。”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洞悉未来的笃定,“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的想法是,分三步走。”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看向白杨,等待他的下文。连华老也露出了专注的神色。
“第一,”白杨伸出一根手指:“‘启明星一号’的硬件优化,不能停。不仅要提升运算速度、扩大存储容量,更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微型化!”
“微型化?”有人疑惑出声。
“对,微型化。”白杨语气肯定,“未来的计算机,绝不会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强大,最终能够进入工厂、办公室,甚至……家庭。”
“硬件的小型化、集成化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提前布局,相关的材料科学、集成电路工艺,要同步跟上,持续投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