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105章

 “阿宝的狗窝要不要带上?”张英娘笑着问何田,“要不然等去了县城再给它做个新的?”

 张英娘非常喜欢阿宝。

 虽然阿宝最粘何田,但是何田每日要去读书,他不在家的时候,阿宝就紧紧跟着何来旺和张英娘。

 阳柳村有一个懒汉,有时候撞见落单的女子,就会出言调戏几句。有一次,英娘独自在地里干活,懒汉见状便嘻皮笑脸地上前,想找她说话。

 还没开口,阿宝就从旁边冲出来,狠狠地在他屁|股上咬了一口,后来还追了他两里地,吓得那人以后见了张英娘就会主动绕路走。

 “阿宝是条好狗,特别护家,还护主。”张英娘感慨道,“你们爷俩不在的时候,我就指着阿宝陪我了。”

 何田揉着阿宝毛绒绒的大脑袋,笑着说:“拿上吧。等去了城里,铺子里里外外的都要打扫,估计要费几天功夫。”

 “行,等安顿好了我再给阿宝做个新窝。”

 从阳柳村到县城,要经过镇上,在牛车上坐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到了县城的新家。

 来旺夫妻俩不让何田做打扫卫生的脏活,何田不听,他说:“读书费神,我正好歇一歇。”

 一家人齐齐动手,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把各处都归置妥当了。

 次日,用过早饭,何田就带着何来旺去进货。

 县城里中小型的商铺都是从商队那里进货,商队每月会跑外地两趟。何田也是来得巧,正好商队还有一批杂货没人要,何田便全部买下来了。

 新铺开张,何田提出弄几天优惠活动,买的多就送的多,把现代超市促销那一套全部教给他爹。

 主旨就四个字:薄利多销。

 别小看送的那点添头,吸引了很多顾客。有些人明明不缺,可是为了添头,也愿意多买一点囤着,反正迟早用得上。

 铺子里人来人往,何田只要有空也会帮忙照看,招待客人。没几天功夫,大家都知道这间杂货铺东家的儿子,是一个很年轻的童生。

 有了这层光芒,大家更愿意来这里买东西了,都想沾沾喜气。

 三日优惠期一过,何来旺夫妻俩开始数匣子里的铜板,本以为可能会赔,没想到不仅没赔,反而还赚了一些。等到一个月下来,竟然赚了四两多。

 何来旺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招待顾客更加用心了,就连阿宝也出了一份力。

 客人多的时候,它就静静地趴在角落里,如果看到有谁拿了东西不给钱,就会出声提醒。

 起初,大家看它体型大,还有一点害怕。后来张英娘牵着一个孩子的手去摸阿宝的头,阿宝表现得很乖顺,不叫不咬。大家便明白了,只要不在铺子里干坏事,这条狗几乎不会搭理你。

 有了阿宝看家护院,再也不用担心有人在铺子里偷东西,也不用害怕半夜会有贼闯进家门。

 这天,何田下了学,刚从书院出来,只见阿宝已经等在外边了。一看到主人,阿宝就扑了上来,尾巴摇得像风火轮。

 “你好乖呀。”何田赶紧接住阿宝。

 阿宝在他身上撒娇了好一会儿,才肯下来,一人一狗慢慢往家走。

 住的地方距离书院不远,仅仅只隔着三条街,阿宝早就记熟了这条路,早上送主人上学,傍晚到了时间就过来等着。

 对此,何来旺非常满意,说:“有阿宝天天接送你,我也就放心了。”

 何田哭笑不得。

 可是在何来旺看来,只要还没成亲的都是孩子,平时是该当心一点。

 回到家,何来旺正在看铺子,?????一看到儿子,他就笑道:“快进去,你娘在炖肉呢。对了,阿宝你也有份,给你留了两块大骨头。”

 走进院子,就闻见一阵阵肉香,阿宝高兴得汪汪直叫。

 张英娘听见狗叫声,拿着一块肉骨头走出来,丢给阿宝,然后对儿子说:“回来啦,一会儿就能开饭了。”

 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晚饭,也不讲究食不言,张英娘说道:“过几天得回去一趟,光宗要成亲了。”

 何田有些惊讶,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正常。光宗已经十九了,早就该成亲了,只是不知是哪家姑娘。

 他这么想着,也问出了口。张英娘回答道:“女方家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饭馆,店面不是很大,而且听说那姑娘长得很富态。”

 富态就是指胖,何田眉梢一挑:“大哥向来眼光高,他能看中?”

 “眼光高有什么用。”张英娘叹气,“他看得上的,人家看不上他。挑来挑去,最后还是定了这家的姑娘。”

 何来旺跟张英娘每月大概会回乡下一两趟,何田学业重,很少同行。张英娘一般不在背后说别人,这会儿见儿子感兴趣,于是就讲了讲。

 原来,何光宗已经没有读书了。

 他跟别人争抢女人,还挨了一顿打的事,虽然杨公子没有主动往外说,可他的几个小厮却没想过要保守秘密,闲聊般的告诉了别人。

 一传二,二传三,很快就传得全镇皆知。

 光宗的夫子张秀才也听说了,非常生气,狠狠地骂了他一通,说他品德败坏。再加上光宗上课不认真,功课是最差的,张秀才一气之下,干脆将光宗赶出了自己的学堂。

 镇上一共就两位夫子,何光宗想继续读书,就只能去李秀才那里。

 李秀才也听说了光宗的事,他不急着收学生,先叫人去阳柳村打听了一下,然后得知替光宗挨打的竟然是他的弟弟。

 如此没担当,李秀才坚决不收,光宗找不到夫子,只能回家呆着。

 眼瞅着下面的两个弟弟因为年纪大了,闹着要成亲,何来福夫妻俩只好先给光宗说亲。

 以前柳红桃心气高得很,总觉得自己的大儿子配千金小姐也使得。这一说亲,让她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挑来选去,最后只能将就着选中了小饭馆家的女儿。虽然饭馆不大,好歹也是镇上的姑娘,总比娶个乡下的强。

 何田喝了一口汤,问道:“二哥跟三哥呢?”

 张英娘答道:“也都定亲了,两个都是附近村子的姑娘。”

 何来旺冷笑一声:“他俩倒是也想娶城里的,可是出不起聘礼啊。”

 何田摇摇头,没有说话。

 转眼就到了何光宗成亲那日,何田特意跟书院告了假,二房一家子回到了阳柳村。

 何光宗脸上看不出多少喜气,很明显,他对新娘子并不是很满意。可再不满意都到这一步了,也容不得他后悔。

 新娘子一身正红新嫁衣,头上搭着红盖头,何光宗手里牵着红绸,在前面引路。

 何田看了一眼,新娘子的确富态,腰身甚至比光宗的还要粗。

 柳红桃不知怎的,眼圈微微红了。

 被她寄予厚望的光宗,没想到自己把自己给作死了。就因为杨公子那事,导致他想在镇上找份像样的工作都难。娶个媳妇,容貌家世又不是顶顶好。

 柳红桃每每想起,都觉得自己多年的心血白费了。

 一转身,看到了人群中的何田,柳红桃愣住了。

 已经十五岁的何田长成了翩翩少年郎,气质出众,眼神沉稳,一身青色绸缎长袍,显得他风采过人。

 听人说,阿田读书很有天份,经常被先生夸奖。那可是在县城书院教书的先生,看人的眼光自然不必怀疑。

 想想已是童生,秀才有望的阿田,再看看木着脸成亲的光宗,柳红桃心里乱糟糟的。

 这一刻,她后悔了。

 如果当年没有把阿田过继出去,那么现在这个有出息又出色的儿子就是她的,那她的脸上该有多么光彩啊。

 柳红桃想单独跟何田说说话,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第二天,等新媳妇敬了茶,何来旺就带着妻儿回到城里。

 何田继续读书,没把大房的人放在心上,柳红桃却对他念念不忘,开始在何来福耳边吹风。

 何光宗虽然娶了个镇上的姑娘,可日子并没有变得好过起来。

 那姑娘也精明,嫁妆捏着死死的,不会给他花半个铜板。她爹一共就两个女儿,她是老大,从小就在饭馆里帮忙,很有一份心机,轻易不会把自己手里的银子花出去。

 她没有兄弟,成亲的时候也没要求男方入赘,因为她家清楚地知道,愿意入赘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的?至于光宗,虽然夫子说他人品有问题,可是细细一想,他犯的错误也不算很严重,只要将来不再犯就好。

 而且,光宗也有他的优点,长相端正,又读过书。

 成亲以后,光宗本以为自己能跟着妻子去镇上过好日子。可他毕竟不是入赘,怎好一直赖在岳父家?

 可若是不能留在岳父家,那就得回乡下,要下地干活。

 光宗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干过农活了?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最后只能听从了妻子的意见,开始去饭馆里帮忙。

 也不让他干别的,就是算账收银子。

 这样说出去,他也有脸面,是在帮着岳父做生意嘛。正好他以前一直想做账房,也算是心愿得偿了。

 等光宗彻底适应了岳父家的生活,渐渐的,他要干的活儿就不仅仅只是算账了。岳父岳母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叫他帮着收拾桌子,或者帮忙上菜。

 光宗向来以读书人自居,自然是不肯干这跑堂的活儿。

 当着客人的面,他不好跟岳父母吵架。每次事后,岳父母总会给他赔不是,再加上妻子又在一旁温言软语解劝,说家中小本生意,请不起多余的人。如果他实在接受不了,她愿意陪他回乡下种地。

 她愿意,光宗却不愿意。

 让他回到乡下,跟那些一天书都没读过的人一起种地,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呢。

 就这样,光宗为了能在岳家扎根,每逢忙不过来的时候,都会主动搭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