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做局钓鱼
林向东重新坐回椅子,姿态放松,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让刘兆虎坐下。他看出刘兆虎眼神里的震撼之下,还潜藏着许多迷茫和不解。
“兆虎,刚才跟徐峰说的,是大的方向。现在关起门来,咱们聊聊这个‘新生活计划’具体要怎么包装。”
林向东的语气变得更为直接,“我刚才提到的那些词,生态闭环、飞轮效应、o2o、f2C……你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云里雾里,很多概念以前都没怎么听说过?”
刘兆虎脸上露出一丝惭愧,坦诚地点头:“东哥,不瞒您说,确实是这样。您说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懂,但组合在一起,尤其是背后的深层逻辑和那些新词,我……我理解起来很吃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真怕跟不上您的思路。”
他感到一种紧迫的知识焦虑,仿佛一夜之间,商业世界换了一套他完全陌生的语言体系。
林向东闻言,非但没有失望,反而笑了起来,那笑容里带着一种看透真相的豁达和几分戏谑:“听不懂就对了。因为这些概念,其中一大部分,说白了,本身就是用来‘忽悠’投资人的东西。”
“啊?忽悠?”刘兆虎猛地一愣,眼睛睁大,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想象中的商业计划应该是严谨、扎实、数据翔实的,怎么……怎么成了“忽悠”?
“对,就是忽悠。”林向东肯定地点点头,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像是在分享一个行业内核的秘密,
“不过,你别理解错了。这种‘忽悠’,不是街边骗局那种低级的骗,而是一种高级的、基于趋势和想象力的‘包装’和‘叙事’。
我告诉你,沈浩阳、萧望他们那个级别的人,心里门儿清,知道很多新概念听起来天花乱坠,最终能落实多少是个未知数。他们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这种‘可能性’和‘故事’买单。”
看着刘兆虎依旧困惑的表情,林向东打了个比方: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现在,我让你去投资一个项目,是建一个最传统的制鞋厂。
我给你算账:需要多少亩地、多少台设备、多少工人、皮料多少钱一尺、人工多少钱一天、一双鞋成本多少、批发价多少、市场上有多少竞争对手、一年能卖多少双、利润大概几个点……你听完之后,什么感觉?”
刘兆虎仔细想了想,回答:
“感觉很实在,很清楚。我能立刻算出投入产出比,风险有多大,利润天花板在哪里。因为这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很成熟,很难有惊喜,但也很难被……被忽悠。”
他小心翼翼地用了林向东刚才的词。
“没错!”林向东一拍桌子,
“因为太成熟、太透明了,故事讲不出花来。投资人一听,脑子里立刻就有了一本清清楚楚的账,想象力被框死了。
这种项目,除非利润率高得离谱或者有特殊渠道,否则很难吸引顶级资本的目光,因为它们缺乏‘想象空间’。”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
“但是,如果我现在跟你说,我要做的不是鞋厂,而是‘研发并量产基于人工智能和传感器融合的、能够自适应不同脚型和步态、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足部设备’,并且未来要通过自建线下体验店和线上订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向市场,打造一个全新的智能健康生态入口……你听完什么感觉?”
刘兆虎一脸懵逼,下意识地吸了口气:
“这……听起来很厉害,但是……也很复杂,很未来,很多地方我听不懂,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实现,更算不出来准确的账。
感觉……风险很大,但好像也有可能非常厉害?”
“听不懂这就对了!”林向东笑了,
“你看,后者听起来是不是比‘开鞋厂’要性感得多?
虽然它可能本质上还是‘做鞋的’,但套上这一层‘智能’、‘生态’、‘数据’、‘订阅服务’的新概念外壳,它立刻就变得‘高大上’了,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
在资本市场里,怕的不是风险,怕的是没有故事,没有概念,没有足以让人兴奋的‘想象空间’。”
林向东总结道:“投资人,尤其是沈浩阳那种追求高回报、敢于下注未来的投资人,他们投的就是这种‘模糊的正确’。
他们不需要一开始就算清楚每一分钱,他们需要看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一个颠覆性的模式、一个强大的团队,然后愿意为这个‘可能发生的未来’下注。
然后,他们再把这个概念,卖给其他人,让别人接盘。
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华丽、最逻辑自洽、最前沿的概念和故事,把这个‘可能性’包装得无比诱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
刘兆虎恍然大悟。
之前的焦虑和惭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和新奇的感觉。
原来融资是这么玩的。
原来融资的本质和内核……这么简单。
只是为了让它听起来高大上,才搞得那么复杂。
本质就是做局钓鱼的游戏。
“东哥,我明白了!”刘兆虎的眼神变得兴奋起来,“那这份计划书,我是不是应该……”
“对!”林向东打断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胆地用那些最前沿的词汇,把故事讲圆!把‘新生活计划’包装成不是在做零售,不是在搞制造,而是在打造一个颠覆传统消费模式、重新定义人与商品关系的新生态!
数据、智能、闭环、赋能、颠覆……这些词,尽管用!但要用的恰到好处,背后要有基本的逻辑支撑,不能完全是空中楼阁。我们要做的,是七分真实三分夸张,用三分的‘忽悠’,撬动十分的资源。”
“我懂了,东哥!”刘兆虎信心倍增,“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会尽快把这些概念吃透,然后融入到计划书里,把它包装成一个让投资人看了就非要投不可的项目!”
“很好。”林向东满意地点点头,“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欺骗,而是用一种更高效的方式,吸引资本的目光,共同去创造一个原本可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的未来。去吧,把故事讲好。”
刘兆虎站起身,眼中充满了干劲和一种学习到新知识的兴奋,之前的迷茫已被坚定的目标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