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字越少,事越大!
“公子,这两卷分别是府库失火的卷宗,还有一卷是武家灭门案,我一并带出来了。”
李凡接过,卷宗蒙尘泛旧,显然尘封多年。
他打开一看,发现卷宗重是重,但大部分留白,许多记录的内容都是一笔带过。
府库失火,记录天火导致,酉时起,三刻灭,损数十石粮草。
灭门案记录仇杀,凶手为流匪,共五十一人,已处决。
这两件事和武洛说的都完全不一致。
当武洛接过卷宗看后,愤怒异常。
“这帮狗官!”
“他们是在掩盖真相!”
李凡安抚道。
“我知道这有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事不可能就这么寥寥几笔带过。”
“字越少,事越大。”
“但现在问题是你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而且武宅所处的位置乃是荒山野岭,无任何目击者,就算有,几年过去也找不到了。”
“那怎么办?”武洛有些绝望。
她知道自己没有办法申冤,连这些卷宗她都不可能能看到,只有李凡有这个能力。
“我没有说谎,我若说谎,不得好死!”她发重誓。
李凡道:“我没说不信你。”
“那就从府库失火的事开始调查吧。”
“灭门没有人证,旦江州府库位于城中,若是有大火,看到的人一定很多。”
“明天分头行动。”
“朱庆你去查查前几年江州司仓参事是谁。”
“其他人分散打听。”
“是!”朱庆抱拳。
武洛虽然急于找到真相,但也知道这事急不了,只能等待。
次日。
李凡所需要的消息,很快就搜集到了。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机密事。
如李凡预料的一般,许多当地百姓对几年前的那场大火有所印象。
所用词语皆是“烈火滔天”“黑烟滚滚”“点亮半个州府”等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这样的大火,整个府库不被引燃就怪了,别说是古代救火的手段,就算把后世专业的消防队拉来,都不可能只焚烧掉几十石的粮草。
这个消息,进一步坐实这些尘封已久的卷宗在掩盖真相。
同时,朱庆也在很快查到当年的司仓参事名叫郭准,也是现在江州的司仓参事,兼司田参事。
这个司仓参事就相当于“后勤负责人”,储备粮库就是其中责任之一。
府库失火,第一责任人就是他。
恰好,李凡在客栈收到消息,说是今日江州府第三次对江州城北的大片水田进行分配。
而负责分配的就是郭准,他兼任的司田参事就负责分配土地。
李凡动身,带人赶到司田官署。
这里早已经是人山人海,围的水泄不通。
“这次不知道能不能分到三五亩水田,第一次就分了四亩旱地,只能种植粟米等耐旱之物,但不值钱啊。”
“三五亩?”
“你疯了吧,城北的水田那可是最好的水田,以前是贵族田庄,种什么得什么,产量还高,一共也没有多少顷。”
“能分一亩就不错了。”“就是。”
“刺史大人愿意给咱们就不错了。”
“……”
现场的气氛可谓是热闹,百姓们议论纷纷,翘首以盼,真正是过上了有盼头的日子。
当然能有这副光景,这一切还要从博陵崔氏说起……
这时候,官署内走出一位宽袍官服青年,气宇轩昂,皮肤很白。
“我等拜见郭大人!”
“拜见郭大人啊!”
多少佃户行礼,在他们的眼中郭准那简直是活爹。
郭准笑了笑,挺胸抬头:“诸位父老乡亲多礼了。”
“想必之前的告示你们都知道了。”
他双手高举,行叉手礼向刺史府:“这次刺史大人为了照顾尔等,可谓是下足血本。”
“城北的水田都不惜拿出来分给大家,他老人家还特地交代,务必要家家户户都照顾到,绝不可落下一人,也绝不可徇私舞弊。”
中气十足的声音传遍三里长街。
一时间,人声鼎沸。
百姓们纷纷鼓手叫好,高呼:“多谢刺史大人!”
在人群中暗访的朱庆等人,原本还正常,听到这里,顿时大怒不爽。
“这混蛋说的像是刺史给百姓发的地一般。”
“那些田明明就是……”
李凡示意不要急。
众人只好按捺下来,不过一个个的都不爽。
一口一个刺史,对于长安和陛下是一个字不提,这不就拿着陛下的国策当作是他私人的赏赐么?
但比起这个,更让李凡狐疑的是,这个郭准太年轻了。
最多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而且容貌肤色都显得俊秀,实在很难跟这样的官员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司仓,还是司田参事,这两个职位都不是轻松事,不算是文官,要长期奔波去田野间的。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都这么年轻,那几年前岂不是更年轻,属于乳臭未干的少年。
“你确定此人背景就是普通家庭?”李凡侧头看向朱庆。
朱庆点头:“公子,打听到的就是一普通贡士。”
李凡蹙眉,一个贡士能在这么年轻就坐到这个位置?
命真好啊!
一场分地持续了一个多时辰,这郭准除了有点贪功,和对刺史疯狂隔空拍马屁外,倒没有发现什么明显问题。
地是正常抓阄分的,且也按照了长安对地方的要求来做。
在分地结束后,郭准换了一身衣服,乘马车低调离开官署。
但他已经被李凡盯上,就算身边有官署侍卫,也依旧逃不过神武军的监视。
郭准先后去了刺史府,郭府,最后去了城内一处文馆饮酒作乐。
李凡派朱庆对其住处进行搜查。
但一直忙活到黄昏,一无所获。
莫说是什么线索,就是过度的金银财宝都没有,用朱庆的话说,太干净了。
这让李凡都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怀疑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