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江州城
他到底什么来头?
口气好大,但又很有底气,听说背后是江州官府,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似乎毫无畏惧。
这种自信,是由内而外的。
不由的,她绝望的心燃烧起了一股希望和火焰,说不定李凡真能帮自己伸冤。
她犹豫一下,直接跪下。
“我若说谎,你可杀我!”
“你若能帮我武家伸冤,我武洛做牛做马,报答公子!”
她以额贴地,沾染泥浆。
李凡笑着打趣:“现在不说,说了我也不敢听了?”
武洛脸颊闪过一丝尴尬。
“……”
翌日。
雨过天晴,清晨的荒野间有一种烟雨朦胧感,有点江南的味道了。
武洛给死去的家人再上了一炷香,而后果断跟随李凡离开。
她隐隐有种感觉,这是唯一伸冤的机会了,若不跟上,一辈子都只能守在这里。
仅半天。
江州城到了。
大唐的行政区域划分很大,很散,有几百个州府。
但每一个州府都聚集了绝大多数的百姓,即便很多百姓不住在城内,他们仍然会走很久,半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入城交换物资。
这也相当赶集这个传统的由来。
一入城就能感觉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虽然比不上长安那么庞大繁华,但对比起一些人烟稀少的村落荒地,可是热闹多了。
街头小贩,引车贩浆。
两侧商铺,叫卖不停。
佃户,工人,猎户在这里是最常见的。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江南水乡孕育出的那些女子,大唐开放,没有不能出门这一说,放眼望去,婷婷袅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好山好水好美人!
朱庆这些老爷们的眼睛都看直了。
“公子,你帮俺说个婚事吧。”铁牛突然开口。
噗!!
朱庆一口水喷了出来。
铁牛眼神不善:“老朱,你什么意思?”
“你看不起我?!”
朱庆赶紧缩到后面:“铁牛,我就是喝太快,呛着了。”
李凡笑呵呵的拍了拍铁牛的肩膀,打断道:“你今年多大来着?”
“公子,二十四了。”
听到这个数字,沉默寡言,面纱下武洛的脸都微微古怪了一下。
这看着不像啊……
李凡想了想,二十四这在大唐确实都属于晚婚中的晚婚了。
铁牛军功一身,军中高层,御前嫡系心腹,这放在任何时候都是金龟婿,想要结亲的能排十里外去。
但因为铁牛的长相,性格等等原因,一直还没个家,住都还是住在军营。
当然也有一些为了权势想要拉拢铁牛的,但那种纯粹就是为了联姻,绝非好事,所以也被萧丽质代为婉拒了。
要知道铁牛的第一身份甚至不是将军,而是昔日神武府的家将,他忠于的只是李凡,而不是大唐。
李凡让他去砍李隆基,他都立刻能抡着斧头去。
他主动开口,李凡岂能拒绝?
“你喜欢江南女子?”
铁牛抓了抓头,突然还有点不好意思,有种猛男娇羞感,点了点头。
李凡这还真有点难办了,江南女子出了名的娇小婉约,柔情似水,估计难以喜欢铁牛啊。而且从长远来看,铁牛只能找普通人家的好女孩为妻,若是找到一些贵族士族,铁牛很可能被当枪使。
“成吧。”
“你若是看上那家姑娘,你跟我说,我去提亲。”
李凡甚至话都没说完。
铁牛一指:“公子,那个。”
众人一愣,齐刷刷看去。
李凡一阵好笑,铁牛从来不跟他提请求,突然要讨个媳妇儿,感情是一进城就看上了啊。
只见江州城巷中,一女子引车贩卖豆腐。
而铁牛指的就是她,此女一身素色襦裙,穿着是保守的圆弧领口,头发用青布包裹,很是朴素。
其动作麻利,颇为能干。
长相一般,身材偏高大,不过顺眼,或许因为长期干活的缘故皮肤微微干燥,没有胭脂的修饰,略显憔悴。
第一眼,李凡觉得是不错的,唐朝这样的女子一般都顾家本分。
但第二眼,李凡就微微蹙眉了。
贞娘看了他一眼,似乎也看出端倪。
这女子,瞧着不像是少女。
“铁牛,人家应该有家室了。”
“公子,你怎么知道?”
“看打扮服饰。”
闻言,铁牛似乎微微有些失望,耷拉着头。
李凡还是第一次见他对打仗之外的事感兴趣,只好道:“咱们先办正事,正事办完,我想办法托人帮你问问。”
“如何?”
“成!”铁牛铜铃大眼一亮。
李凡咧嘴一笑,铁树开花了这是。
随后,队伍继续前进,只有铁牛在一步三回头,对那贩卖豆腐的女子是念念不忘。
不久后,众人下榻一间客栈。
李凡对来往客人再次走访,但收获一般,并不像淮河一带那样,随便拉一个人都能说出一堆事来。
再加上武洛自己也不知道灭门案具体是谁做的,长相,姓名,官职,一无所知。
这件事基本上就成了一件无头悬案,加之时间久远,调查难度巨大。
李凡只好派人入夜后,潜入调查。
首先是对于江州府的义仓进行检查,看到底有没有余粮,有没有吃空的情况。
另外他又派人去江州府的衙门,翻找有关于那场失火,以及灭门案相关的卷宗。
一般来说,这么大的事都是会有卷宗记录的,不可能做到毫无痕迹。
剩下的就是等了。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几乎到了当天夜里的子时,朱庆才带人回来。
咯吱……
门被推开,烛火摇曳。
“公子。”
李凡摆摆手,示意也让武洛进来。
“公子,属下刚才先潜入了义仓,里面有些存粮,不假。”说着,朱庆摊开手,一些粟米滑落在桌子上。
“这是后来朝廷给分的,当然不是当年的粮。”武洛咬牙。
李凡道:“我知道,你先别激动。”
“查义仓是另外的事,跟你武家的事无关。”
“继续说。”他看向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