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微服私访?

说着,他又道:“当然,也有可能是永王害怕被微臣告状,导致陛下对其不满,所以刻意展现好的一面出来。”

“当时微臣本是想近距离替陛下观察观察那边的具体情况。”

“可对方全程陪同,若微臣插手太多,又怕让那边的人觉得陛下容不下永王,心生猜忌,所以微臣没敢过于观察。”

闻言,李凡点点头。

“你做的很好。”

“微臣不敢。”

李善德欲言又止,最终忍不住。

“陛下,微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便是,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无需担心。”李凡道。

李善德严肃道:“陛下,无论怎么说,永王的权力有些太大了。”

“那些权力都是之前太上皇在战乱时期赐予的,四道节度使!”

“上一个如此有权力的还是安禄山,虽然那四道远远比不上河北三镇的军事力量,但当时爆发叛乱的时候,外面就有人在传,永王奉命在江陵招募五万六千余勇士。”

“其中一半披甲,其余是普通步卒,算上四道规模,各地四官兵,水师,人数至少是到达了一个庞大的区域。”

李凡没有说话。

这也是他所担心的事情,他特地派人过去赏赐,顺便探探口风就是这个原因。

毕竟历史上李璘确实犯过两件事,一是不听长安中央的指挥,二是擅自率水师东巡,甚至袭击了一些地方吴郡郡守。

当然这些事因为历史已被改写,而没有发生,但不代表不会。

当李凡目光扫过那封江陵来的奏折,神色掠过些许不满。

态度良好,认他为帝是不错,但地方上的事务军务永王他是一件都不给报。

平叛之后,他已经传达过旨意,让各地官员对当地粮草库存,赋税问题,以及军力问题进行汇报。

以好朝廷对全国局势进行定夺和安排,进行战后重建。

别管地方上那些家伙报的是假还是真,但至少报了。

可李璘哪里就是不报,李凡本觉得这次自己主动示好,这李璘能识趣点,自己把情况报一报。

但他装傻充愣,一个劲的感谢,正事不提。

这让李凡有点不高兴了。

沉默良久。

“朕明白了,还有说的么?”

李善德拱手:“陛下,其他就没什么了,此次微臣主要是传达旨意,其他的,永王都表现的很尊崇长安。”

“好,你先回去休息休息,江陵的事不要外泄,以免被有心人利用。”

“朕赏你绸缎三十匹,鹿肉百斤,算是对你此行的褒奖。”

“是,微臣多谢圣人隆恩!”李善德一拜。

等人走后。

李凡望着御书房精美的金龙壁画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显得心事重重。

一件事是不久前刘晔的试卷。

还有一件就是永王的问题。

这两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属于地方上的事,离长安太远,在交通通讯极为不便利的古代,皇帝想要直接管这些事,实际很难。

如果是其他的皇帝,觉得相安无事也可接受,百姓苦难只要不威胁到皇权,他们也不会管的。

但李凡不行。

他有理想,有承诺,有更远的目光和目标。

如果不趁着大唐休养生息的时间,把这些内部问题搞定,那么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安排。

不仅如此,他还有战争上的考量。

南诏,吐火罗,回纥等等他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但他真正担心的是那个大唐两百多年来的宿敌!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他如同入定的老僧,动都不动一下,御书房的亲信部下,宫女太监也不敢上前打扰。

就这样,时间来到夜里。

李凡总算有了动作。

他连夜将三位宰相,兵部尚书高仙芝,以及禁军大将柴阳,大将军封常清等亲信全部召入御书房。

这些人不仅是他的亲信和班底,更是当今大唐的定海神针。

“微服私访?!”

颜真卿,刘央震惊的声音从御书房的灯火中传出,不过御书房内外都是近卫,禁军,无人可以窃听到唐帝国的最高决策。

“对,微服私访。”李凡再次道。

众人震惊,满脸都是猝不及防。

这科举的事才刚结束,怎么突然又搞这么大个动作?

还是面向全国的微服私访,这种程度是历史上没有的,太石破天惊了。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欠缺考虑了?”颜真卿直言不讳的指出。

“您乃一国之君,怎可对全国进行微服私访,如果只是京畿道,微臣觉得尚还可行,毕竟在长安的控制下。”

“但走这么远,太危险了,老臣坚决反对!”

他很严肃,直言劝谏。

“是啊陛下。”高,封也都反对。

李泌走出来又道:“陛下,微臣知道您想做什么,不过……微臣以为这件事可以派遣钦差大臣代替。”

“没错!”众人眼睛一亮,纷纷赞成这个办法。

“毕竟您需要坐镇长安,只有这样,大唐才能稳定。”

李凡摇摇头。

“此事,朕考虑过了,钦差大臣奉命办事,配以官兵,确实能起到作用。”

“可你们要知道,朕要解决不止是地方上群魔乱舞的各种情况。”

“还有永王的问题!”

无论是刘晔那一句圣旨出了长安就不再是圣旨,还是永王四道节度使的事,这些个唐帝国的高层都是知道的。

明显几人稍微安静一些,永王李璘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问题,才更棘手。

李凡继续道:“以永王的身份,地位,权力,去什么钦差大臣都是白搭,压不住的。”

“圣旨出了长安,地方上那些家伙就不听了,到了江陵,还能管用?”

“朕微服私访,除了打贪官,平冤屈,树唐律,还要顺路去看看朕这位十六皇兄到底是怎么个事。”

听到这里,颜真卿等人显然没有那么激烈了,但仍然觉得不妥。

“陛下,这的确是国家当务之急,需要解决。”

“但您不妨给永王下一道诏令,让他回长安述职,如果他敢不听陛下的,那就是抗旨,抗旨就不怪陛下下死手了。”

“臣愿领军灭了他,为陛下消灭这个隐患!”

封常清直接毫不掩饰的开口,眼神坚定,有事是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