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去谈生意
在刘建国的指挥下,几十个青壮年劳动力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号子,用最原始的滚木和杠杆,将那三台沉重如山的机器,一步步地挪进了村里新建的车间之中。
这个车间,是刘建国回来后拍板定下的第一项工程。他深知农村条件简陋,但对于工厂来说,一个坚固可靠的厂房,是所有生产的基础。
因此,他力排众议,没有采用省钱的土坯加茅草的结构,而是让村民们用他提前垫付的钱,从县里拉来了红砖和瓦片,一砖一瓦,结结实实地盖起了这座占地数百平米的大车间。
虽然外观上平平无奇,但胜在坚固耐用,足以抵御任何风雨的侵袭。
当最后一台车床稳稳地落在水泥浇筑的地面上时,整个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村民们看着这三台崭新的“铁疙瘩”,又看了看这宽敞明亮的车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然而,兴奋过后,众人又陷入了茫然。
机器是有了,可接下来该怎么办?这一堆复杂的钢铁,他们别说操作,连看都看不懂。
就在众人手足无措之际,刘建国脱下外套,露出了里面那件熟悉的蓝色工装。他拿起工具,如同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将军,沉声喝道:“都别愣着了!搭把手,先把生产线给我架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刘建国彻底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六级钳工的恐怖实力。
从机器的定位、调试,到电路的铺设、生产线的搭建,他一个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核心技术活。他指挥着村民们,如同指挥自己的手臂一般,精准而又高效。
那些在他看来如同“玩儿”一样的操作,在村民们的眼里,却不亚于神迹。他们看着刘建国在那些复杂的机器之间游刃有余,眼神里的敬畏,也与日俱增。
这次跟着卡车一起运回来的,还有几捆不起眼的铁料。这并不多,仅仅是刘建国用来测试机器的。
等生产线彻底搭建完毕,刘建国亲自站上了主操作台。
在所有村民屏息凝神的注视下,他按下了启动按钮。
“轰隆隆——”
沉寂的机器,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整个车间,仿佛都在随之震颤。
刘建国眼神专注,双手如同穿花蝴蝶一般,在操作杆和按钮之间飞速舞动。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和飞溅的火花,一根粗糙的铁料,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地变成了一根根锃光瓦亮的螺丝,和一段段光滑圆润的铁管。
当第一批成品从生产线上滑落时,整个车间再次沸腾了!
“我的天爷啊!真……真做出来了!”
生产队长刘长河,颤抖着拿起一根还带着余温的铁管,翻来覆去地看着,那结实的质感,那光滑的表面,让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老太爷也拄着拐杖,拿起一颗螺丝,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测试成功,刘建国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万里长征,总算是迈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日子,刘建国便开始了“传道授业”的工作。
他一边手把手地教导村民们如何安全、高效地使用这些机器,一边向他们灌输着流水线作业的基本理念。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也在飞速地规划着这个新生工厂的未来。
他之所以选择生产螺丝和铁管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零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深知,现如今国内的工业条件还很落后,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尤其是在材料供应领域,更是卖方市场,只要你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根本不愁卖。
他想起以前在车床厂的时候,工人们经常会偷偷地从厂里拿一些螺丝、轴承之类的东西出去,拿到黑市上,总能换回几包好烟,几瓶好酒。
这足以证明,这些基础的工业零件,在市面上是何等的紧俏!
刘家村生产的这些螺丝和铁管,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只要质量过硬,无论是卖给国营的大厂,还是卖给那些零散的维修铺,都绝对是抢手货。
这天,刘建国正在车间里指导村民们操作,休息的时候,便和老太爷、刘长河几个人,蹲在门口抽着烟闲聊。
“建国啊,”刘长河看着车间里那些忙碌的身影,有些担忧地说道,“你这螺丝是好,可咱们真能卖出去?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谁上咱们这山沟沟里来买东西的。”
“是啊,”老太爷也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咱们这儿,离县城都那么远,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刘建国笑了笑,正准备将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旁边一个正在筛选螺丝的村民却突然插了一句嘴。
“我倒是听说,隔壁县那个农机修理厂,天天喊着缺零件,有时候拖拉机坏了,连个合适的螺丝都找不到,还得专门派人去省城买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建国听到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
农机修理厂!
这简直就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知道,农机厂这种单位,对螺丝、铁管这类零件的需求量,绝对是巨大的!而且,他们作为国营单位,采购渠道相对单一,价格也高。如果自己能以一个更低的价格,为他们提供质量同样可靠的产品,这笔生意,十有八九能成!
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
刘建国心里清楚,自己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小山村里。他必须得教会这些村民,如何自己去寻找销路,如何去跟人谈生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让他们掌握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这个工厂,才能真正地活下去。
“长河叔,”刘建国猛地站起身,眼神里闪烁着精光,“你马上挑几个脑子活络、能说会道的年轻人,再把咱们厂里现在生产出来的最好的螺丝和铁管,都给我打包好!”
“干啥去?”刘长河一愣。
“咱们,”刘建国一指隔壁县的方向,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去谈咱们厂的第一笔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