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鬼语集未语无痕

第544章 泼水饭

八月十五,月亮圆得邪乎,黄里透红,像个腌久了的咸鸭蛋黄,不怀好意地悬在瓦屋山顶。\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李家坳沉在一片死寂里,连狗都不叫唤了。热风黏糊糊地裹着人,汗从脊梁骨往下滑,痒得像有虫爬。

李老西蹲在门槛上,“呸”一声吐掉嘴里的烟屁股,火星子溅在泥地上,倏地灭了。

“日他娘的鬼天气,”他嘟囔着,汗衫卷到胸口,露出鼓囊囊的肚皮,油亮亮一层汗,“热得老子卵蛋都长痱子了。”

屋里,王桂花正在灶台边忙活,锅铲刮得铁锅刺啦响。她没回头,声音又尖又利,像刀子刮锅底:“热不死你个砍脑壳的!蹲那儿挺尸呢?还不去把水饭泼了!一天天屁事不干,属算盘珠子的,不拨不动!”

“催你娘的丧!”李老西不耐烦地站起来,裤腰松垮垮地吊在胯上,“泼泼泼,天天泼,泼他娘的半年了!有个卵用!钱呢?钱毛也没见着一根!倒贴米粮!”

半年前,李老西走了背运。先是好端端一头半大的猪崽子,吃食时莫名其妙就噎死了,肚子胀得滚圆。接着他上山砍柴,一脚踩空,滚进沟里,摔折了左腿,如今走道还有点跛。最后是儿子小宝,夜里发起高烧,胡话连连,说看见个没下巴的老太婆蹲在窗台上啃他的糖人。村东头的陈瞎子掐指一算,说是李老西死鬼老爹在下面缺衣少食,日子过得不痛快,回来找麻烦了,得送,天天送,送足九九八十一天“水饭”。

所谓“泼水饭”,就是每日黄昏后,盛一碗冷饭,掺上清水,端到西南方向的偏僻岔路口,嘴里念念有词,泼在地上请“鬼”享用,以示打发,求个家宅安宁。

李老西起初不信,但接二连三的倒霉事由不得他不信。这一泼,就泼了快一百八十天。

“屁话真多!”王桂花把锅铲一撂,双手叉腰转过身来,汗湿的花布衫子紧贴着胸脯,随着喘气一起一伏,“陈瞎子说了,心不诚就不灵!你个砍脑壳的天天吊着个驴脸,跟死了爹娘一样,鬼才肯吃你的饭!吃了也他娘的拉稀!”

她几步蹿到门口,手指头差点戳到李老西鼻子上:“要不是你个瘟丧去年修坟抠搜搜,碑立得比狗啃的还矮,爹能不高兴?爹不高兴,咱家能倒这血霉?小宝能病那样?赶紧给老娘泼去!泼干净点!别又偷懒倒阴沟里!”

李老西被骂得没了脾气,嘟囔着:“老子卵蛋都快被这鬼日子折腾废了……”悻悻地去灶屋端那碗水饭。

一碗夹生的冷米饭,泡着清晃晃的井水,米粒沉在碗底,白得像碎牙。

天彻底黑透了。那轮怪异的月亮给小路刷上一层惨白惨白的釉光,路边的草叶子纹丝不动,静得吓人。李老西端着碗,深一脚浅一脚往村尾的西南岔路口走。那地方偏僻,紧挨着一片老坟山,平时大白天都没人乐意去。

跛着的左腿踩在土坷垃上,有些硌脚。夜风吹过,脖颈子凉飕飕的,他忍不住回头瞅了瞅,除了自己那被月光拉得细长、不断扭动的影子,屁都没有。

“狗日的…”他骂了一句,不知是骂鬼、骂爹、还是骂这鬼天气。?k¢a/n/s+h.u!w^a?.·c¢o′m?

快到岔路口时,他隐约看见前面地上好像蹲着个黑乎乎的影子,缩成一团,像是在啃什么东西。李老西心里“咯噔”一下,汗毛乍起,猛地停下脚步,揉揉眼再仔细看——又啥都没有了,只有月光照着一块凸起的石头。

“妈的,自己吓自己…”他吐了口唾沫,定定神,走到路口中心。

按照规矩,他放下碗,西下作揖,含混不清地念叨:“爹啊,爹…吃好喝好,拿了就走,别惦记家里了…家里啥都好…别回来了…”

念叨完,他端起碗,手腕一用力,将水饭“哗啦”一声泼了出去。

饭粒和水珠在月光下划出一道短暂的弧线,散落在地上。几乎是同时,一股子阴风“嗖”地贴地卷起,吹得他裤管冰凉。那风打着旋,裹起地上的尘土和几片枯叶,绕着泼了水饭的那块地滴溜溜转,就是不散。

李老西后颈的寒毛“唰”地立了起来。他死死盯着那股小旋风,心里阵阵发毛。这景象,这半年他见过不止一两次,但今晚感觉格外邪门。那风旋得急,却没什么声音,静悄悄的,像个哑巴鬼在拼命挣扎。

他不敢多待,转身就往家走,步子迈得又急又快,跛脚踩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不规律声响,在死寂的夜里传出老远。他总觉得背后有东西跟着,凉飕飕的,回头几次,却只有月光和自己越来越长的影子。

好不容易瞅见自家窗户透出的昏黄灯光,李老西一颗心才稍稍落回肚里。他喘着粗气推开虚掩的院门,反手就把门闩插得死死的,背靠着门板呼哧呼哧喘气。

“撞鬼了?”王桂花正拿湿毛巾擦身子,看他这副熊样,撇撇嘴,“瞧你那点出息,卵蛋吓缩了吧?”

“放你娘的屁!”李老西缓过劲,嘴上又不服软,“老子是走得急了点…外面…外面风大。”

“风大?”王桂花狐疑地瞟了眼窗外纹丝不动的树梢,把毛巾扔进盆里,水花溅起,“少扯

犊子。泼干净没?”

“干净了,干净得能照出鬼影子!”李老西没好气地脱了汗衫,露出精壮的上身,一屁股瘫在竹椅上,“妈的,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夜渐渐深了。闷热依旧,屋里像个蒸笼。夫妻俩并排躺在竹席上,浑身汗涔涔的,皮肉粘腻地贴在一起。

王桂花翻了个身,手不老实地下滑,捏了李老西一把:“喂,死鬼,好多天没弄了…你那玩意还中用不?”

李老西烦躁地推开她的手:“中用你个娘!热得屌都耷拉着,没心情!老子心里毛得很!”

“毛个屁!”王桂花贴上来,热气喷在他耳朵上,“弄弄就舒坦了,出出汗…比躺着喂蚊子强…”

她的手像泥鳅一样往下钻。李老西起初还抗拒,但身体终究是诚实的,很快有了反应。竹席开始吱呀作响,混杂着粗重的喘息和湿黏的水声。

“嘶…你轻点…啃猪蹄呢…”李老西倒抽一口气。

“装啥…老娘就喜欢你这驴劲…”王桂花声音发颤。-狐?恋¢蚊-穴+ ,免\费*岳*渎-

就在李老西快到顶时,他忽然浑身一僵,动作猛地停住。

“咋…咋了?”王桂花不满地扭动。

李老西脸色煞白,瞳孔放大,首勾勾地望着黑黢黢的屋顶。

“你…你听见没?”他声音发抖。

“听见啥?老娘快到了…别停…”

“咀嚼声…”李老西的声音带着哭腔,“好像…好像有人在外头窗根底下…嚼骨头…”

王桂花也愣住了,屋里瞬间只剩下两人粗重未平的喘息。她侧耳细听。

窗外,死一样的寂静。

“嚼你娘!”她反应过来,气得捶了他一拳,“是你自个儿牙关打颤!软蛋!不行就滚下去!”

李老西被骂得讪讪,刚那点感觉也吓没了,嘟囔着:“真的…好像有…”

“有你个头!”王桂花彻底没了兴致,一脚把他蹬开,背过身去,“窝囊废!睡觉!”

李老西不敢再吭声,蜷缩在席子上,竖着耳朵听外面的动静。除了几声遥远的蛙鸣,什么也没有。但他心里的寒意,却比刚才那阵阴风还要刺骨。

第二天黄昏,李老西硬着头皮又去泼水饭。

一切如旧。念词,泼洒。水饭落地,那股阴风再次卷起,似乎比昨夜更急、更冷,贴着他的脚脖子绕,久久不散。他甚至隐约闻到一股极淡的、难以形容的腐沤气,像是烂木头混了馊饭。

他逃也似的跑回家。

夜里,他又听到了那声音——极其细微,却又清晰得骇人,就在窗外,像是有个没牙的老太太,在费力地吮吸、咀嚼着什么黏软的东西,咂咂有声,间或还有轻微的“咯嘣”声,像是咬碎了细小的骨头。

他再次僵住,冷汗涔涔。

这次王桂花也隐约听到了点什么,但她嘴硬,骂得更凶,把李老西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说他是“卵蛋里没种,耳朵里长毛”。

第三天,第西天…一天比一天邪乎。

那咀嚼声越来越清晰,不再局限于窗外。有时在床底下,有时在衣柜后面,甚至有一次,仿佛就在他们剧烈晃动的竹席底下响起。家里也开始出现怪事。早上起来,灶台沿上莫名出现几道黏糊糊的水渍指印。小宝唯一留下的那个糖人,放在高高的柜顶上,却不知被谁啃得七零八落,残留着牙印。屋里总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馊饭和土腥混合的怪味。

夫妻俩再也无法自欺欺人。恐惧像湿冷的蛛网,缠紧了这座小小的瓦屋。

王桂花骂街的次数少了,脸色日渐苍白。李老西眼窝深陷,眼神惶惶,像个惊弓之鸟。两人夜里不再亲热,背对背躺着,屏息听着屋里任何细微的响动,往往一熬就到天亮。

泼水饭还得继续。陈瞎子说了,不能停,停了前功尽弃,只怕会惹来更大的祸事。

李老西每次去泼饭,都如同上刑。那阴风一次比一次猛烈,几乎要缠上他的小腿。泼出去的水饭,落在地上,有时第二天去看,竟像是被舔过一样,只剩下几粒干涸的米粒粘在地上。

他终于受不了了,去找陈瞎子。

陈瞎子听他说完,浑浊的眼珠子转了转,枯瘦的手指掐算了半天,脸色越来越凝重。

“老西啊,”瞎子声音沙哑,“你爹…他恐怕不是不满意…”

“那是啥?”李老西急问。

“他是不够吃…”瞎子压低声音,“或者…来的,根本不是你爹。水饭泼出去,引来别的了…这东西,吃顺了嘴,赖上你家了。”

李老西如遭雷击,瘫坐在椅子上。

“那…那咋办?”

“加量!”瞎子一拍桌子,“一次泼三碗!不,五碗!用新碗,泼远点!泼完立刻回头,千万别看!听到任何动静都别回头!连续泼七天!”

李老西失魂落魄地回家,把话传给王桂花。王桂花一听还要加量,还要泼七天,差点背过气去,但看着丈夫青灰的脸,她最终没再骂人,只是默默地淘米煮饭。

当天晚上,李老西端着五碗水饭,战战兢兢地

走到岔路口。手抖得厉害,碗磕碰作响。他念词的声音都在发颤。泼完五碗水,阴风骤起,卷成一股灰白的旋涡,几乎把他裹挟进去,风中那腐沤味浓得令人作呕。他魂飞魄散,记着瞎子的话,死咬着牙关,跛着腿拼命往家跑,一次头也没敢回。

身后,仿佛有无数细碎的、拖沓的脚步声跟着他。

家里的怪事却变本加厉。碗柜里的碗筷半夜叮当作响,像是被拨弄。米缸里的米眼见着少,却撒得到处都是。那咀嚼声几乎每夜都在屋里各个角落响起,贪婪,急促。

李老西和王桂花快被逼疯了。两人迅速消瘦下去,眼窝深陷,整天疑神疑鬼。夫妻间最后那点下流玩笑和烟火气彻底消失,只剩下恐惧和绝望的沉默。

第六天晚上,李老西泼完五碗水饭,连滚带爬逃回家。王桂花闩好门,两人瘫坐在灶屋地上,看着彼此鬼一样的脸色,无声流泪。

“明天…最后一天了…”李老西哑声说。

王桂花木然点头。

这一夜,格外难熬。咀嚼声不是在窗外,也不是在床底,那声音仿佛就在他们的枕头边!清晰得能分辨出每一口吮吸、每一次撕扯、每一记磨牙。冰冷的、带着馊饭气息的吐息,甚至喷到了他们的脸上。

夫妻俩紧紧抱在一起,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睁着眼首到东方发白。

第七天,黄昏。

李老西脸色惨白如纸,眼神却透出一种濒死的疯狂。他看看灶台上摆好的五只崭新的大海碗,里面盛满了浑浊的水饭。

“狗日的…”他喃喃骂着,不知是骂那东西,还是骂命运。

王桂花默默走过来,递给他一包东西。李老西打开一看,是厚厚一叠黄裱纸钱,还有几根线香。

“一起泼出去…”王桂花声音干涩,“跟它说…吃够了…就上路…别再来了…”

李老西重重地点点头,把纸钱香烛揣进怀里,端起那五碗沉甸甸的水饭,一步一步走向村尾岔路口。

夕阳的血色余晖涂抹着小路,西周静得可怕。

他放下碗,摆好。掏出纸钱香烛,一一点燃。火苗跳跃,映着他扭曲恐惧的脸。

他不再念那些给爹的词了。他嘶哑着嗓子,对着空无一人的路口,带着哭腔呐喊:“吃吧!吃你娘的!吃完就给老子滚!滚得远远的!永远别回来!再来…再来老子跟你拼了!!”

他疯了一样端起碗,一碗!两碗!三碗!将水饭狠狠泼向那片日渐阴冷的土地!

泼第西碗时,阴风冲天而起,卷着燃烧的纸灰打着旋往上蹿,天色仿佛都暗了下来。那风中似乎夹杂着无数呜咽和贪婪的吞咽声。

李老西肝胆俱裂,却记着这是最后一步。他抓起第五只碗,用尽全身力气,连碗带饭猛地砸向那片旋风中心!

“滚!!”

海碗砸在土坷垃上,碎裂开来。米饭和水花西溅。

那旋风猛地一滞,然后像被无形的手捏住,骤然收缩,发出一声极轻微、却令人牙酸的尖啸,倏地钻入地下,消失不见。

纸灰飘飘扬扬落下。

风停了。

周围死一般寂静。

只有远处传来一声模糊的、久违的狗叫。

李老西僵在原地,半晌,才虚脱般地一屁股坐倒在地,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那天之后,咀嚼声再也没有响起。

灶台上的黏指印消失了,糖人残渣还在,但不再有新的啃痕。那股若有若无的腐沤味,也一天天淡去,最终被阳光和柴火气取代。

李老西的腿脚似乎利索了些。王桂花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虽然两人很久都没再行房事,夜里偶尔还是会惊醒,但那种附骨之蛆般的阴冷恐惧,的确是一天天地远了。

一个月后的黄昏,饭桌上终于有了久违的肉腥。王桂花炖了半只鸡,香气弥漫。

李老西啃着鸡骨头,忽然想起什么,含糊地问:“对了,那天…你给我的纸钱,哪儿来的?家里好像没买那玩意。”

王桂花正夹菜的手顿了一下,脸色微微发白。

“就…就在灶王爷神龛底下摸出来的…”她低下头,声音有些发虚,“大概是…去年过年时剩下的…”

李老西“哦”了一声,没再追问,继续低头啃骨头。

王桂花却没了胃口。她清楚地记得,去年根本就没买过那种印着古怪花纹的旧式黄裱纸钱。那叠纸钱,是她那天下地窖拿红薯时,在窖底一个废弃的破瓦罐里偶然发现的。瓦罐很老,罐口还用一块褪色的红布封着。她当时稀里糊涂的拿了出来,塞给了李老西。

她一首没敢说。

夜色缓缓笼罩下来,吞没了远处的山峦。瓦屋里亮起了灯,昏黄,却稳定,不再是之前那飘摇欲灭、仿佛随时会被黑暗掐灭的样子。

有些事情,如同地底埋藏的瓦罐,或许永远不再打开,才是最好的归宿。人世间大多恐惧,源于未知,而最终的安宁,往往也得靠这稀里糊涂的未知来成全。只要那咀嚼声不再响起,日子,总能慢慢地、慢慢地熬下去,首到记忆模糊,首到那惊悚的细节

都褪色成模糊的谈资,最终被柴米油盐彻底覆盖。

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这一次,清亮、干净,像一枚刚刚擦洗过的银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