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冰火两重天,帝王之忧
京城,紫禁城。-三`叶·屋, ,首~发¨
初冬的暖阳,透过乾清宫那巨大的琉璃窗,洒在光洁如镜的金砖之上,为这座庄严肃穆的宫殿,平添了几分难得的暖意。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是他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晴朗。
御案之上,不再是那些让他头痛欲裂的灾情奏报和党争檄文。
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来自辽西和天津卫的令人振奋的“商业报告”。
“……启禀陛下,辽西‘皇商’船队,首航江南,大获成功!所携之玻璃镜、香皂、‘黄金虾’等物,在松江府,三日之内,便被抢购一空!获利……白银,共计一十二万两!”
“……漕运总督陈瑄上奏,辽西‘护漕营’,协助海运济漕,尽心尽力。首批税粮,已于日前,安然运抵天津卫!沿途无一损耗!”
“……锦衣卫密报,江南商会会长汪直等人,已将首批五十万两白-银,存入辽西银行。另第一批由江南,招募而来的三千名流民,及五万石铁料,也已装船,不日将抵达锦州港……”
每一个好消息,都像是一股甘泉,滋润着崇祯那颗早已干涸的心。
他甚至已经能从户部尚书毕自严那张,不再像苦瓜一样的老脸上,看到一丝久违的笑意了。
国库,虽然依旧空虚。
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那条连接着辽西与江南的“黄金航线”,能持续不断地运转下去。这个帝国的财政,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李睿,也成了崇祯每日,最期待也最“头疼”的存在。
说他“头疼”,是因为李睿的奏折,与朝中所有大臣的,都截然不同。
他的奏折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零·点*看.书! ?无′错`内_容!
有的只是一条条,清晰得近乎冷酷的“项目申请”和“预算清单”。
“……臣,辽西总兵李睿,奏请陛下:为扩大钢铁产能,臣拟在锦州,新建高炉二十座,预计耗银十五万两,工期半年。建成后,辽西钢铁年产量,可达百万斤以上……”
“……臣奏请:为研发新式战船,臣拟在锦州港,兴建‘龙江船厂’,并高薪聘请西洋技师与本土巧匠。预计前期投入,白银二十万两……”
“……臣再奏请:为推广‘科学’,开启民智,臣拟在辽西总学堂内,增设‘格物’、‘化学’、‘算术’、‘医学’四大学院,面向全大明,招募有才之士,为我大明,培养新式人才……”
每一份奏折,都是在……要钱!要人!要政策!
那副理直气壮的“甲方”姿态,让崇祯每次看到,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这个李睿,哪里像个臣子?简直就像个,恨不得将自己这个皇帝,都当成牛来使唤的“包工头”!
但偏偏,他又无法拒绝。
因为,李睿的每一项“申请”,都精准地,打在了这个帝国最需要的,强国强军的命脉之上!
“给他!”
“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这成了崇祯皇帝,在御前会议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甚至已经开始期待,明年开春之后,自己再以“黄老爷”的身份,去辽西走一趟。
去看看那个年轻人,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惊世骇俗的“新产品”。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种“种田”与“爆兵”的快乐之中时。-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一封来自陕西的,六百里加急血书,却如同一道来自地狱的闪电,毫无征兆地,劈碎了他所有的幻想,将他重新拉回了那个,残酷而又绝望的现实。
……
“陛下!!”
通政司的官员,连滚带爬地,冲入了大殿,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变得尖锐刺耳!
“陕西……陕西巡抚,刘广生,八百里加急血书!!”
“陕西……反了!!”
“轰——!!!”
整个乾清宫,仿佛都被这声嘶吼,给震得,摇摇欲坠!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猛地站起身,一把从那名官员手中,夺过了那份,还带着血腥味的奏报!
奏报的内容不多,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烙在了他的心上!
“……流寇李自成、张献忠,合兵一处,于澄城,大破官军!阵斩总兵王虎!”
“……贼势浩大,旬日之间,裹挟流民,已达十万之众!”
“……贼军连陷数县,破城之后,杀官吏,开粮仓,贫民……贫民皆附之!”
“……如今,贼锋已直指西安府!西安若失,则三秦震动,天下……天下危矣!!”
“……臣,已无兵可调,无粮可发!唯有……与城偕亡!恳请陛下,速发天兵,以救秦地!以救……大明!!”
“噗——”
当看到最后那一句,充满了鲜血与绝望的“与城偕亡”时,崇祯只觉得喉头一甜,一股
逆血,再也抑制不住,狂喷而出!
溅红了身前的御案,也溅红了那份,来自辽西的报告。
“陛下!!”
“万岁爷!!”
王承恩和周围的太监们,都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上前,扶住他那摇摇欲坠的身体。
“滚开!”
崇祯一把,推开了所有人!
他那双刚刚才恢复了一些神采的眼睛,此刻,再次被无尽的血丝和疯狂的怒火,所填满!
“李自成……张献忠……”
他从牙缝里,挤出了这两个,他将会在未来十几年里,日夜诅咒的名字。
他想不明白。
为什么?!
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看到了希望?
他想起了,李睿在辽西,是如何的开仓放粮,是如何的收拢流民,是如何的,将那些本该成为“流寇”的饥民,都转化为了,安居乐业的生产者。
他以为只要将这种模式,慢慢地,推广开来,天下的乱局,自可平定。
可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个帝国腐烂的速度!
也低估了,饥饿所能爆发出的,最恐怖的力量!
“传旨!”
许久他才缓缓地,开口,声音,沙哑得,如同两块生锈的铁片,在相互摩擦。
“命三边总督杨鹤,即刻起,总领陕西、山西、河南三地所有兵马!全力……剿贼!”
“命户部、兵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杨鹤,凑齐……五十万两的剿贼粮饷!”
然而,他的命令,换来的,却是户部尚书毕自严,那张比哭还要难看的脸。
“陛下……”他颤颤巍巍地,跪倒在地,“国库……国库里,如今连五万两都拿不出来了啊……”
“砰!”
崇祯一脚,狠狠地,踹在了身旁的龙柱之上!
“没钱?!”
他的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那就去跟那些勋贵,去跟那些皇亲国戚,去跟那些脑满肠肥的江南士绅……去借!去抄!!”
“告诉他们!”
“若是让那些流寇,打进了北京城!他们那些金山银山,最终都只会变成,贼人手中的战利品!!”
然而他的怒吼,换来的却是满朝文武,更加死寂的沉默。
他知道没用的。
让那些人,从自己身上割肉,比杀了他们还难。
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那种,他最熟悉也最痛恨的……死寂与绝望之中。
就在这时。
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却缓缓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是那个,刚刚才从辽东,“养病”归来的,东厂百户——曹正淳。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看着那个,几乎已经要被逼疯了的帝王,用一种充满了“忠诚”与“恳切”的声音,小心翼翼地,开口了。
“万岁爷……”
“奴婢……奴婢,或许……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或许……能解陛下,这燃眉之急。”
崇祯猛地,回过头,死死地,盯住了他。
“说!”
曹正淳咽了口唾沫,缓缓地,说出了,那个他早已在心中,盘算了无数遍的,也是……李睿在临别前,悄悄嘱咐过他的,那个惊世骇俗的建议。
“陛下……您忘了?”
“在辽西,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刚刚才‘融资’了两百万两白银的……”
“‘辽西银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