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喜讯传回福兰镇(五)

跟着一行人进入捧日司衙署的正堂,王玄景一边走路一边观察着。

别说,这正堂内的陈设虽不似京城高门那般雕梁画栋,却也简洁大气,见棱见角。

而且不知为何,这地上的砖石竟然也好似一块整砖一般通体平滑。

至于这桌椅板凳皆是厚实木料所制,透着一种北地特有的粗犷和豪迈。

而随后进来的唐清婉却并未与王玄景同坐,而是轻移莲步,坐在了堂中早已设下的一道珠帘之后。

大周和辽国不一样,辽国有女子主事的传统,她这样的当家主母可以自己面见钦差。

而大周不行,男女有别不说,更要小心冲撞天眷。

珠帘轻轻合拢,清脆的珠玉碰撞声响起,她的声音也从帘后传来,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歉意与矜持:

“王天使见谅。

妾身虽蒙天恩,赐有敕命,然终究是内眷之身,按礼不应直面外客。

奈何外子远在京师,这府中别无男丁主事,只得由妾身冒昧待客,实在是委屈天使了。”

王玄景在下首座位坐下,闻言微微欠身:

“夫人言重了。礼不可废,夫人如此安排,正是持家有道,何来委屈之说。

本官奉旨传递皇封,能亲至县男府邸,见证陛下恩荣,亦是荣幸。”

这张县男的夫人果然是大家闺秀,虽然看样子长了张永春几岁,说话却也极为完转,滴水不漏。

两句没营养的寒暄过后,唐清婉的声音再次从帘后传来:

“天使一路风尘,奔波劳苦,妾身感激不尽。

些许微薄‘脚敬’,不成敬意,还望天使笑纳,聊补路途损耗。”

她话音刚落,一旁侍立的那位红发胡姬便端着一个红木托盘走了上来。

王玄景低头望去,眼见那托盘上铺着红绸,上面整整齐齐码放着一摞银光闪闪的大钱。

只见这银钱形状颇为奇异,并非官制的圆形方孔,而是更接近西方的银币模样,边缘有着精美的齿纹。

而正面压印着复杂的徽记图案,在堂内光线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纯银纪念币这玩意可比自己印银币方便多了,海青兰早早就回收了一大批给张永春作为货币代偿物,而又被张永春转手给了唐清婉做压腰钱。

而王玄景目光扫过那盘价值不菲的异形银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钱币的样式极为特殊,想必不是大周之物。

估计是从西番来的。

看来这位男爵夫人家底颇丰啊。

心里想法翻波,但职业素养让他随即恢复平静。

面对着这一盘子钱,他并未去接,而是拱手正色道:

“夫人厚意,本官心领。

然本官乃是为天子办差,传递的是皇恩浩荡。

若收受馈赠,恐污圣德,亦损官箴。

此银钱,还请夫人收回,万勿使本官为难。”

如果是平常,他也就不客气了。

但是这回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因此不能随意收拿东西。

而帘后的唐清婉似乎是感到惋惜,便轻轻叹息了一声。

在张嘴时,语气依旧温和:

“既是如此,倒是妾身思虑不周,唐突天使了。

还请天使勿怪。”

话音一落,那红发胡姬便端着托盘,无声地退了下去。

又是短暂的沉默后,唐清婉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带上了几分极为明显关切和试探:

“王天使,妾身深知身为内眷,本不应妄自打探朝堂之事,更不该妄言圣心。

只是外子远在京师,妾身心中实在牵挂…

不知陛下除了这封爵旨意,可还对妾身夫君另有恩旨?

他在开封一切可还安好?

若有冒犯之处,还望天使海涵。”

王玄景闻言,神色缓和了些,表示理解:

“夫人牵挂夫君,乃是人之常情,何来冒犯之说。

夫人不必过于自谦。张县男在京中,深蒙圣眷,陛下对其颇为看重,恩赏有加。

夫人大可放心。”

人家懂事,他也不能不懂事,这种无关紧要的信息,透露了也就透露了,结个善缘也是好的。

反正天子喜怒无常,你今天深受圣眷,明天被嘎了也不一定。

想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语气带着宽慰:

“再者,陛下既已封爵,赐下食邑,便意味着张县男不日便将离京,返回这北路县男封地就藩。

届时,夫人与县男自可团聚,共享天伦。”

听到这话,帘后的唐清婉松了一口气,语气也轻快了些:

“多谢天使告知,如此妾身便安心了。

既如此,妾身内眷之身,不便久留天使,以免惹人闲话。”

她提高声音吩咐道:

“玛莎娜,代我送天使。”

那名红发胡姬再次出现,对着王玄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玄景也站起身,对着珠帘方向拱了拱手:

“如此,本官便告辞了。

夫人留步。”

目送着王玄景离开了,唐清婉长出一口气,要装这么久还真累。

除了前一阵子被张永春端着,她自己都多少年不这么端着了。

拍了拍因为松了一口气而啪嗒一声摔在桌子上的枣馒头,唐清婉很没形象的趴在桌上。

随后转头看着桌子上的圣旨。

这家伙还真的闹出了不小的动静啊。

真是的……

望着黄绫绸子,唐清婉似乎能看到那一边有一个熟悉的脸庞正在嘿嘿荡笑。

哎,这冤家,虽然说离开之前她吃的倒是挺饱的。

但是一顿饱不能解三春饿啊。

等他回来了,看来自己得好好准备准备了。

争取先熬他一斤半再说。

伸了个懒腰,唐清婉直起身子来。

“去,告诉李飞。”

揉了揉太阳穴唐清婉站起身来,目光又恢复成了当初的凛然。

“今天有喜事,所有在我商会,衙署上下做工的,无论男女,都多赏半日工钱。”

她要让所有人知道,只要张东家升官了,他们就会有好处。

这样大家才会每日都盼着东家升官。

这也是一种习惯养成。

只有这样长期下来,大家才会由衷的期盼起张永春好来。

也会更加的拼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另外,告诉李飞。”

突然,唐清婉又像想到什么似得,一转头。

“准备一张清单。

一会消息传了出去,今晚哪些商户送了礼的,记下来。

明早哪些送了礼的,也记下来。

没有送的,也记下来。”

重新往张永春坐着的那张椅子上一靠,唐清婉打了个哈欠。

“等你们主家回来,咱们一块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