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1章 张婶煮饺子,多盛一碗端来我家的热乎
腊月廿八的风裹着雪粒子砸在窗玻璃上,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我缩在暖炉旁翻旧相册,指尖刚触到泛黄的全家福,门帘就被一股带着寒气的暖风吹得晃了晃。“丫头,在家呢?”张婶的声音裹着水汽飘进来,她左手端着青花海碗,右手还攥着块沾了面粉的笼布,棉鞋在水泥地上踩出两串带着雪印的脚印,鞋边沾着的冰碴子遇热化成小水珠,顺着鞋帮滴在地上,晕出小小的湿痕。
我赶紧起身接碗,指尖刚碰到碗沿就被烫得缩了缩——海碗里盛着十二只白胖的饺子,个个鼓着肚子,边缘捏着整齐的褶子,汤面上飘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蛋花,热气裹着猪肉白菜的鲜香往鼻子里钻,瞬间驱散了屋里的冷清。“婶,您这是刚煮好就送来了?”我把碗搁在餐桌上,看见张婶鬓角沾着的面粉,像落了层细雪。她摆摆手,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刚包完就煮了一锅,想着你爸妈今年回不来,你一个人过年,多盛一碗给你添点热乎气。”
这话让我鼻子一酸。去年冬天爸妈调去外地工作,临走前反复叮嘱我常去隔壁张婶家走动,我总说忙,直到今天才想起,上回跟张婶说话还是上个月她帮我收了晒在楼下的被子。张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暖炉旁,从口袋里掏出个用保鲜膜裹得严实的塑料袋:“这里面是我调的饺子馅,你要是晚上想吃,自己和面包就行,面我也揉好了一块带来了,在门外的保温桶里,怕冻着。”
我跟着张婶去门外提保温桶,桶盖一打开,带着麦香的面气扑面而来,面团被揉得光滑圆润,裹在干净的棉布布里,还带着余温。“婶,您也太周到了。”我接过保温桶,看见张婶家的窗户亮着灯,窗帘上映着她老伴李叔剁肉馅的影子,心里忽然想起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我家还没装暖气,每到冬天,张婶总喊我去她家烤火,她煮饺子时总多煮一碗,让我捧着碗坐在炉子边吃,饺子汤烫得我直哈气,她就笑着给我递凉毛巾,说“慢点吃,锅里还有”。
“想啥呢?快把面拿进去,别冻着了。”张婶拍了拍我的胳膊,我才回过神,跟着她进屋。她看着桌上的旧相册,指着照片里扎羊角辫的我:“还记得不?你小时候特别爱吃我包的饺子,有回吃多了,撑得在院子里跑圈,说要把饺子‘跑’消化了。”我忍不住笑起来,那些被遗忘的细节突然变得清晰——那时候张婶家的炉子在堂屋,她包饺子时,我就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帮她把面团搓成小圆球,却总把面团揉得沾了满手面粉,她也不恼,耐心地教我“揉面要顺着一个方向,力气要匀”。
说着,张婶拿起桌上的面团,熟练地揪出一个个小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饺子皮。“来,跟婶学学,你爸妈回来,你也给他们包回饺子。”我跟着她的样子,拿起擀面杖,却把饺子皮擀得一边厚一边薄,张婶笑着接过,“没事,刚开始都这样,婶那时候学包饺子,擀坏了一摞皮呢。”她一边擀皮,一边跟我说包饺子的诀窍:“调馅的时候,猪肉要选三成肥七成瘦的,这样吃着香;白菜要挤干水分,不然煮的时候会出汤;包的时候,褶子要捏紧,不然煮的时候会漏馅。”
我看着张婶的手,她的指关节有些粗大,虎口处有淡淡的茧子,那是常年做家务留下的痕迹,可包起饺子来却格外灵活,捏出的褶子又匀又好看。“婶,您包饺子的手艺这么好,是跟谁学的呀?”张婶停下手里的活,眼神飘向窗外,“跟我妈学的。那时候过年,我妈总带着我包饺子,她说‘饺子要多包点,给邻居送一碗,热乎气能传老远’。后来我嫁过来,就照着我妈的样子,过年给街坊邻居送饺子,送了快三十年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李叔的声音:“老婆子,饺子煮好了没?隔壁老王还等着咱们送饺子呢。”张婶应了一声,起身要走,又回头叮嘱我:“丫头,饺子凉了就放锅里热一热,汤别倒了,喝着暖身子。要是和面有啥问题,就喊婶。”我送她到门口,看着她裹紧棉袄,端着另一碗饺子往隔壁王爷爷家走,雪粒子落在她的肩上,却被她身上的热气烘得慢慢化了。
我回到屋里,看着桌上的饺子,夹起一个放进嘴里,猪肉的鲜香和白菜的清甜在嘴里散开,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淌,烫得我直吸气,心里却暖得发烫。我想起张婶说的“热乎气能传老远”,突然明白,这一碗饺子里装的不只是食物,更是街坊邻里间的牵挂——是小时候她帮我收被子的温暖,是她教我包饺子的耐心,是她每年过年都不忘给我送一碗热饺子的心意。
我拿起手机,给爸妈发了条视频,镜头对着桌上的饺子和面团:“爸妈,张婶给我送饺子了,还教我包饺子呢,等你们回来,我包给你们吃。”视频里,爸妈笑得眼角都弯了,妈妈说:“张婶还是这么热心,你记得多跟她走动,别总一个人闷在家里。”挂了视频,我拿起面团,学着张婶的样子擀皮、包馅,虽然包的饺子歪歪扭扭,有的还漏了馅,可看着锅里翻滚的饺子,心里却满是欢喜。
傍晚的时候,雪停了,夕阳透过窗户洒在屋里,我端着一碗刚煮好的饺子,敲响了张婶家的门。“丫头,你怎么来了?”张婶打开门,看见我手里的碗,惊讶地睁大眼睛。“婶,我包的饺子,您尝尝。”我把碗递过去,看着张婶夹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她嚼了嚼,笑着说:“好吃,比婶第一次包的强多了。”李叔在一旁打趣:“老婆子,以后咱们家包饺子,有帮手了。”
那天晚上,我和张婶、李叔坐在暖炉旁,吃着饺子,聊着家常,窗外的月光洒在雪地上,映得院子里亮堂堂的。我忽然觉得,过年的意义不在于家人是否在身边,而在于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群温暖的人,用一碗热饺子、一句贴心话,把冷清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后来,我也学着张婶的样子,过年时包上一锅饺子,给街坊邻居送过去。每当看见他们接过饺子时脸上的笑容,我就想起那个腊月廿八的下午,张婶端着一碗热饺子走进我家,带着一身的寒气,却把温暖送进了我的心里。那一碗饺子的热乎气,不仅暖了我的胃,更暖了我的心,让我明白,人间最珍贵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街坊邻里间那份朴素的牵挂,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那份热乎气——这份热乎气,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驱散所有的寒冷,让平凡的日子充满烟火气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