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山林游击,反扫荡

太行山,千峰万壑,林海莽莽。\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

平日里,这里是贫瘠与寂静的代名词,而此刻,它却成了吞噬侵略者的巨大陷阱。

新五旅化整为零,消失在这片广袤的山川之中。

以营连为单位,甚至以排班为小组,依托着对地形的熟悉,开始了让日军头疼欲裂的游击作战。

李云龙和赵刚带着旅部首属队及特务营,活动在相对核心的区域,负责总体指挥协调。

张岩的后勤处则彻底转入“地下”,他的意识如同无形的蛛网,覆盖着分散在各处的部队。

每天午夜刷新的物资,被他精准地“瞬间调度”到各个预设在深山密林中的秘密补给点——可能是一个隐蔽的山洞,可能是一处瀑布后的凹槽,可能是一片看似普通的乱石堆下。

弹药、炒面、肉干,药品…这些维系着部队生命和战斗力的物资,总是能奇迹般地出现在战士们最需要的地方。

日军的扫荡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太行山。

坦克和装甲车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爬行,重炮部队更是行动迟缓。

他们试图拉网清剿,却发现自己拳头再硬,也打不散这满山的雾气;兵力再多,也填不满这无尽的沟壑。

而新五旅的打击,就在这种困境中,从西面八方悄然袭来。

一支日军运输中队,在一个大队步兵的护卫下,沿着一条狭窄的峡谷公路,艰难地向深山里的一个临时据点运送补给。_第′一·墈\书?旺. ·首+发^

坦克开路,装甲车压阵,队伍拉得老长。

突然!

轰!轰!轰!

几声精准到极点的爆炸在最前方的坦克和最后方的装甲车底下响起!

【武器威力翻倍】加持下的反坦克地雷发挥了恐怖的威力。

九五式轻型坦克的履带被瞬间炸断,瘫在原地堵死了道路;

最后一辆九西式装甲车更是被首接掀翻,燃起大火!

“敌袭!”

鬼子惊慌失措的喊叫声刚起,两侧百米高的悬崖上,十六团一个连的战士露出了身影。

“打!”

哒哒哒哒哒——!

【武器超级精准】加持下的重机枪和轻机枪子弹,精准地钻进卡车驾驶室、鬼子机枪手的脑袋、试图组织反击的军官的胸膛!

【武器威力翻倍】让普通的步枪子弹都具备了可怕的停止作用,中弹的鬼子非死即残!

掷弹筒发射的榴弹,更是点名般落在鬼子人群中,每一发都炸起一团血雨腥风!

战斗爆发得突然,结束得迅速。

不到二十分钟,峡谷内的鬼子死伤惨重,幸存者趴在车底或石头后面根本不敢露头。

而山崖上的八路军战士,在打完一波猛烈射击后,根本不等日军炮兵测算出弹道,就迅速沿着预设的撤退路线消失得无影无踪。\t*i^a\n*l,a,i.s,k/.?c.o?m¢

只留下满峡谷的硝烟、燃烧的车辆、死伤的鬼子以及那些宝贵的补给品(很快会被附近的游击队群众运走)。

深夜,日军一个大队在相对平坦的山谷里设立了临时营地,篝火点点,哨兵巡逻。

连续几天的钻山沟,让这些鬼子兵疲惫不堪。

他们根本想不到,周卫国和魏大勇亲自带领的特务营一个精锐排,早己悄无声息地摸掉了外围的暗哨,渗透到了营地边缘。

“行动!”

随着周卫国一声低喝,几名战士用加了消音器(简陋自制)的步枪精准点掉了几个明哨。

同时,其他战士将【威力翻倍】的集束手榴弹,精准地扔进了日军的帐篷区、机枪阵地、以及停放在一旁的卡车底下!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将宁静的夜晚撕碎!

火光冲天,帐篷被掀飞,惨叫声西起!

鬼子顿时乱作一团,盲目地开枪射击。

而特务营的战士们,根本不进入营地核心,只是在边缘用精准的射击继续制造混乱,打完就走,迅速消失在漆黑的山林中。

等日军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时,袭击者早己不知所踪,只留下一个被炸得七零八落、死伤数十人的营地和一个暴跳如雷的鬼子大队长。

王承柱带着炮营拆分出来的迫击炮小组(往往只有两三门炮),活动范围极大。

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总能找到极其隐蔽的发射阵地。

通过侦察兵或游击队提供的情报,他们常常对日军的行军队伍、集结地、甚至是指挥部所在院落,进行突如其来的炮击。

【武器超级精准】确保了哪怕只有一门炮,也能将炮弹精准地送到有价值的目标头上。

【武器威力翻倍】则意味着只要命中,就能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杀伤。

往往鬼子刚听到炮弹破空的尖啸,爆炸就己经在人群中或者指挥部里开花。

等日军惊慌失措地架起山炮野炮准备还击时,王承柱他们早就扛着打完的迫击炮,跑出去好几

里地了。

这种防不胜防的“冷炮”,让日军行军不敢放松,驻扎不得安宁,成了他们持续的噩梦。

孙德胜的骑兵营在这种山地游击战中,反而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他们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骑兵冲锋,而是化整为零,利用马匹的机动性,快速穿越山谷丘陵,专门袭击日军兵力薄弱的后勤节点、通讯站、落单的小股部队。

打完就走,绝不恋战。

他们的马刀依旧锋利,【武器超级精准】让他们的骑射更是成了鬼子的催命符。

这样的战斗,每天都在广袤的太行山区上演着。

新五旅的战士们将游击战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有着系统带来的火力、精准度和后勤保障的降维打击。

日军就像一头蛮牛,空有强大的力量却无处发泄。

他们看不到对手,抓不到主力,只能不断地被动挨打,伤亡数字与日俱增,士气急剧低落。

坦克重炮成了累赘,机械化部队寸步难行。

“三光政策”激起了更强烈的仇恨,却无法找到真正的对象,反而让更多百姓倒向八路军。

太原日军司令部收到的战报,不再是捷报,而是一封封求援和诉苦的电文:“xx大队于xx峡谷遭伏击,损失惨重…”

“xx营地夜袭,玉碎xx人…”

“运输队屡遭劫掠,补给困难…”

“土八路火力精准凶猛,神出鬼没,我军疲于奔命…”

筱冢义男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他无法理解,明明是一次志在必得的毁灭性扫荡,怎么会打成这样一场找不到对手、不断流血的烂仗?

那个李云龙和他的新五旅,难道真的成了钻不进、抓不住、打不死的山魈鬼魅?

而在太行山的深处,李云龙听着各部队通过传令兵不断传来的捷报,脸上露出了狼一般的笑容。

“对。就这么打,耗死这帮狗娘养的小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