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飞马团

张岩的生活节奏几乎没有变化。·d+q·s-b¨o-o·k·.*c′o\m′零点过后,系统面板准时浮现,手指点选:

【子弹+8000(随机)】→军械库

【炮弹/榴弹/地雷/手雷+800】→军械库

【白面/猪肉/大米/蔬菜/水果/牛肉+800】→炊事班仓库

【军装/被褥/磺胺粉/奎宁药丸/绷带/止疼药+800】→物资库

【武器耐久全满】

仓库依旧被悄然填满。

只是,现在需要消耗物资的部队分散出去了,留守的警卫连和侦察连消耗有限。

张岩的工作重心,从保证全团供应,变成了为分散各处的部队规划补给点和转运物资。

他找来警卫连长和侦察连长,在地图上划定了几个相对隐蔽,靠近各营主要活动区域的补给点。

然后组织炊事班和部分警卫连战士,将粮食、弹药、药品分门别类打包,利用夜间,由侦察连的小分队负责引导,悄悄运送到这些补给点掩埋或隐藏起来。

各营的联络员会定期到指定地点接收指令和补充物资。

李云龙则像脱缰的野马。

他带着三百多人的骑兵营,在孙德胜的协助下,旋风般冲出了鲁村。他们的目标异常明确:鬼子的运输线!

情报来源于侦察连的持续监控和当地村民的线报。-4·0¨0!t+x_t?.*c~o¢m,

哪里有小股日军押运物资,哪里有伪军护送粮车,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第一次出击,目标是一条连接平安县和河源县的简易公路。

一支由三十多名日军、五十多名伪军押送的骡马运输队,运送着粮食和部分弹药。

李云龙带着骑兵营,埋伏在公路必经的一处山坳两侧。

当运输队进入伏击圈时,他猛地抽出马刀,怒吼一声:“骑兵营,冲锋。”

三百多匹战马如同决堤的洪水,从两侧山坡倾泻而下。

马蹄声如雷,雪亮的马刀在阳光下划出死亡的寒光。

日军和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洪流惊呆了,仓促组织起来的抵抗在骑兵的冲击下如同纸糊般脆弱。

战斗在短短十几分钟内结束。日军大部被砍杀,伪军西散奔逃。缴获粮食二十余车,弹药若干箱。

“打扫战场,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烧掉,五分钟,撤。”李云龙勒住马缰,大声命令。

骑兵营动作麻利,风卷残云,很快带着战利品消失在莽莽山林中。

只留下公路上燃烧的车辆残骸和日伪军的尸体。

第二次,是在一条靠近铁路支线的土路上,袭击了一支给铁路炮楼运送补给的卡车队。

两辆卡车,十几名日军押运。

骑兵营利用地形迂回包抄,先用手榴弹炸瘫了头车,堵住去路。^兰~兰`文`茓! *首\发¨

然后骑兵冲锋分割围歼。

缴获部分罐头食品和少量武器。

同样速战速决,扬长而去。

第三次,第西次…李云龙带着骑兵营,在太原西面广阔的“真空地带”游弋。

他们专挑软柿子捏,打了就跑,绝不停留。

缴获的物资,粮食、罐头就地分给附近村民一部分,换取情报和掩护;武器弹药则带回鲁村,或者通过补给点转运给其他分散的营连。

几次下来,不仅缴获颇丰,骑兵营的威名也在敌占区悄然传开,老百姓称之为“飞马团”。

赵刚在团部,每天都能收到雪片般的战报。

有张大彪的一营拔掉了鬼子一个只有一个小队驻守的炮楼,缴获歪把子机枪一挺,步枪二十多支。

有孙泉的二营伏击了一支伪军的征粮队,解救被抢的村民,缴获粮食一批,吸收青壮二十多人入伍。

有杨怀义的三营配合地方游击队,端掉了一个汉奸维持会,缴获大洋若干,情报若干。

当然,也有李云龙带着骑兵营,又抢了哪支运输队,砍了多少鬼子,缴获了多少物资的战报。

战果是喜人的,部队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兵员也在稳步增加。

但赵刚的心始终悬着。李云龙带着骑兵营在外,每一次出击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联络虽然保持,但战场瞬息万变。

他只能一遍遍地叮嘱:“务必小心,见好就收。”

张岩依旧在炊事班忙碌。

他刚清点完一批从补给点运回的、各营消耗后剩余的物资清单。

他铺开一张新的地图,根据各营最新上报的位置和物资消耗情况,重新调整着几个补给点的位置和储备量。

地图上,代表新一团各支小部队的箭头,如同星星之火,在太原西面广袤的土地上悄然燃烧、扩散。

而他,就是那个默默为这些星火输送着燃料的人。

时间在奔袭,伏击,缴获和扩军中悄然滑过。

鲁村外的山野由初春的嫩绿转为盛夏的浓翠。

三个多月的时光,

在日复一日的战斗与积蓄中,转眼即逝。

当鲁村外围的明暗哨开始频繁传回“发现大队友军接近”的信号时,驻地里的人们才恍然意识到,撒出去的部队,该回来了。

最先出现在视野里的是张大彪的一营。

队伍拉得很长,沿着山道蜿蜒而来。

战士们精神头十足,步履沉稳有力。

队伍中间,骡马驮着重物,后面跟着长长一列扛着各式武器的战士,多了许多陌生年轻的面孔,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兴奋,紧紧跟随着队伍。

人数之多,远超当初离开时的五百之数。

“乖乖,这得有小两千人吧?”守在村口的警卫连战士忍不住咋舌。

“政委,是张营长他们回来了。”哨兵兴奋地跑去团部报信。

紧接着,孙泉的二营、杨怀义的三营也陆续从不同方向抵达。

景象大同小异:原本精悍的营连骨架,如今都裹上了厚实的“肌肉”。

队伍里夹杂着缴获的各式武器——成捆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甚至还有几挺粗壮的九二式重机枪被拆解开来由骡马驮着,迫击炮的炮管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

而最显眼的,是那数量庞大的新兵,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眼神里燃烧着复仇和渴望的火焰。

最后压轴的是李云龙亲自率领的骑兵营。

当那隆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卷起漫天烟尘时,整个鲁村都为之震动。

五百余匹战马(不少是从鬼子运输队缴获或从民间购买的),载着五百多名彪悍的骑兵,涌入驻地。

战马嘶鸣,战士们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

马鞍旁挂着缴获的日军水壶、饭盒,马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粮袋和弹药箱。

这支队伍的杀气与锐气,是步兵营无法比拟的。

新一团的驻地瞬间变得人喊马嘶,拥挤不堪。

原本空旷的营房根本住不下,新兵们被临时安置在清理出来的空地里。

缴获的武器堆成了小山,骡马挤满了临时圈起的围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