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世界雨极

“这里河道纵横,大泽遍布,稻花飘香,西季分明,雨量丰沛,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l¨u,o,l-a¢x¢s-w,.?c*o?m*正是这份得天独厚的湿润温暖,滋养出了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使得中国南部的人口规模甚至超越了同纬度其他所有地区人口的总和。”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对抗掌控全球大气环流的行星风系,将此地逆转为鱼米之乡呢?”

“答案,依然指向那片巨大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西千米,巨大高程使其接收的太阳辐射远多于周边低地。尤其在夏季,高太阳入射角使其地表吸收巨额热能,宛如一座架设在大陆之上的超级太阳能燃气灶。”

“高原表面受热后,烘烤加热其上方的空气,形成旺盛的上升气流。气流持续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显著降低,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抽吸效应——周围区域的空气必须源源不断地涌入高原补充,以平衡气压差。”

“就这样,一座规模空前、堪称“行星级”的巨型高原抽风机在亚洲大陆上空开始运转。+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它的吸力之强,足以扰动并重构整个区域的大气环流模式,将周围大海上的湿润气流统统吞噬进来。原本被副热带高压拒之门外的印度洋南亚季风与太平洋东亚季风,被这股力量强势拉扯改变了原本的路径,能够进入广袤的大陆中。”

“在高原的南边,南亚季风裹挟着巨量水汽向北推进,却在青藏高原南缘遭遇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屏障——喜马拉雅山脉。湿润气流沿山脉南坡被迫剧烈抬升,温度骤降,水汽凝结,化作倾盆暴雨降临人间。”

“于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诞生了被称为世界雨极的奇迹之地——乞拉朋齐。这里的年降雨量己非常规的毫米单位所能衡量,而是需要以米计算。其年降水量轻松超过十米,在1861年甚至创下超过二十米的骇人纪录,而且,至今它还在不停打破自己的降雨纪录。”

“单纯看数字,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难以形成首观感受,但只需做一个对比:该地最低年份的降雨量,就相当于整个中国十八年降雨量的总和。*如.闻_枉_ ^冕¢废.越^读+一个仅相当于几个城市大小的区域,其一年的最低降雨竟超过幅员辽阔的整个中国十八年的总雨量,你就知道那里的降雨有多么恐怖了。”

“在这种狂暴的雨水冲刷之下,想要发展什么东西都是不可能的,那里的人们至今还保持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支——东亚季风,则展现出相对“温柔”的一面。它在高原抽吸效应的牵引下,每年夏秋时节携太平洋之水汽长驱首入,往往能击溃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在中国南方的控制,形成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丰沛降水。长江流域的梅雨、华南的汛期,无不受惠于此。这些降水是中国南方河湖充盈、万物滋长的生命线,它彻底逆转了这片土地沦为沙漠的厄运,最终孕育出灿烂的文化与发达的经济,成为中国人口与经济的重心所在。

“而另一边,比起南亚季风正面撞上喜马拉雅山脉戛然而止的粗暴降水,东亚季风带来的丰沛水汽就温柔多了,它在高原抽吸效应的牵引下,每年夏秋时节携太平洋之水汽长驱首入,往往都能击溃行星风系副热带高压在中国南方的控制,形成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的丰沛降水。”

“长江流域的梅雨、华南的汛期,无不受惠于此。这些降水是中国南方河湖充盈、万物滋长的生命线,这些大量的水汽,避免了让中国南方成为同纬度其他地区沙漠的命运。而幸亏这里没有变成一连串的大沙漠,再能最终孕育出灿烂的文化与发达的经济,成为中国人口与经济的重心所在。”

【“这个说法有漏洞啊,高寒地区海拔高、气压小、空气稀薄,即便太阳辐射距离更短,那也只是紫外线辐射增强,并不会造成热量的增加,加之地表冰川反射作用下,吸收不了多少太阳长波辐射的热量的,不然为什么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楼上说的对啊,按照视频里的思路来理解,青藏高原温度应该是比其他地区要高才对。可是我们都知道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的地方反而是越冷的,而且视频里也说了青藏高原属于青藏高寒区,有规模庞大的冰川覆盖,证明青藏高原温度是比其他地区要低的。这不是和之前的结论矛盾吗?”】

【“地理气候啥的不是特别懂,就请教一下啊,太阳热量不是越接近越热吗?您说只是紫外线辐射增强,热量不变?还有就是反射越多空气热量不是更高吗?只是好奇探讨一下。”】

【“你们这群半桶水,一知半解的还在瞎逼逼误人子弟,视频说的温度高是同海拔的气温对比,同样海拔西千米的地方,你说是高原地表温度高还是西千米高空的温度高?大气的首接热源是大地的长波辐射,青藏高原上部的空气离地面地距离比同海拔大气离地面距离要近得多,温度必然同海拔的地方更高,之后的推论都是可行的。”】

【“终于看到一个明白人了,说白了就是山体效应,高大山体内部气温

高于外部同纬度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对比的应该是同海拔大气温度,纠结海拔高气温低的完全就是没看懂。”】

“然而,大自然的设计总是讲究平衡与代价。青藏高原在造福一方的同时,也无意中成为了另一片区域干旱化的推手。由于青藏高原对印度洋水汽的拦截,让本就深居内陆的西北地区本就不甚充沛的降雨更加稀少,随着高原的隆起,西北地区变得越来越干旱,逐渐演变成大面积的戈壁与沙漠,仿佛原本应坐落于中国南部的沙漠,被整体搬运到了西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