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送命题
【“你这话说的,立国不正,想要维持统治都困难,还要开疆拓土太难为他们了。·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我同意上面哥们说的,得国不正必有灾祸,你说的这些朝代,他们连自己内部都整不明白,这皇位是司马家当街弑君夺来的,那凭什么我拳头大我做不得,八王之乱后中原人霍霍的差不多了,只能借助外族力量,才有了五胡乱华。宋朝的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更是同理。不是因为他们菜,而是他们的得国方式就决定了不可能有雄起的条件。”】
……
东汉班超看见这种角度的评价,气呼呼的大喝到:“此乃谬论!王莽篡逆之贼,岂容美饰!”
他看着弹幕中对王莽的评价多半都是他接过东汉的天子位之后干的太差了,对于他接过天子位的篡位行为却没有多加批判,他气的大声嚷嚷起来。
“莽矫饰仁孝,外示恭俭,内怀狼子野心;假托符命,窃夺神器,乱君臣之纲,实乃汉贼!其改制复古,不循时势,搞得天下溃乱,生灵涂炭,岂有超前之智?不过一惑世欺民之狂夫耳!”
……
而西汉的一些儒生关心的角度也是王莽当上皇帝之后干得不好,而不在王莽不该接受汉帝国的天子位。!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莽虽应谶纬符命,承天命代汉,然其践祚后政令乖张,不达圣王之道,反致崩坏,岂非辜负天意?然易姓受命之说,其理不虚。”
和王莽同朝为臣的儒生刘歆继续见证了王莽从礼贤下士、勤俭克己的楷模到称帝改制的全过程,对于王莽的德行,他们觉得如果连王莽这种人都是坏蛋,那么天下就没有好人了,他们更赞同弹幕中对于王莽的评价:“王莽典型就是搞学问入了脑,空有理论基础,完全不知道理论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落地的。”
“安汉公复古制、行井田、抑兼并,本欲拯民于水火,复三代之治!呜呼!奈何时运不济,天灾频仍,吏治腐坏,良法美意终成空。”
……
关于对王莽的评论,西汉的人和东汉的人截然不同,这不奇怪,因为整个东汉政权都是建立在推倒新莽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的,否定王莽就是在肯定东汉。
……
后世一些看热闹的皇帝们关心的点就是如何避免自己身边出现像王莽这样的角色,在一些雄才大略的帝王看来,自己身边出现王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后代身边出现王莽。_狐`恋_蚊-穴/ `首′发/
“王莽之鉴,深矣!驭臣之道,恩威并施,不可使权柄旁落。莽藉外戚之势,笼络士心,渐窃国柄,足为后世戒。至其改制,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乃取祸之道,为君者当慎。”
……
后世的大臣不敢评论王莽当皇帝这件事是不是篡位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送命题,他们只敢评论王莽的政策。
“莽政之弊,在泥古而不化!井田、币制,岂能强复于世异时移之后?徒慕古制,不问实情,虽志在均平,终不免败亡。治世当通其变,使民不倦。”
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变迁、立场不同而流动变化的。王莽的故事,或许正如白居易所言:“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其他人都在评价王莽,而王莽本人看见自己的所作所为竟然是这样的后果,他顿时有了一种精神崩溃的感觉,自己明明一切都是照着先贤干的,明明一切都是照着三代之治干的,他提前了几百年感觉到了一个后人的感觉,咄咄怪事,咄咄怪事,真是咄咄怪事。
他自幼深受儒家教育,一辈子所作所为皆是以周公为榜样,坚信自己受命于天,受命于百姓,肩负着复古改制、恢复三代之治的使命。
“予之新政,乃法先王之道,复井田、更货币、行五均,皆為拯黎民於水火,致太平於天下。此心此志,天日可鉴!些许挫折,岂足疑予之大道?”
他一开始还想甩锅一波:“非予之政不佳,实乃吏治败坏,豪强阻挠,愚民短视,未能体察予之苦心!”
他到底还是一个有德行的大儒,内心的修养不允许他自欺欺人,他十分痛苦的承认了自己做的不好,想要弥补,此时的他这才将过去左右臣子的话放在心上,过去他一首认为那些风言风语都是“百姓不习惯”“有小人作梗”等,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行为让百姓遭了多大的难。
他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活动之后,模仿汉武帝下达了罪己诏。
“惟新室皇帝莽,谨以诚惶诚恐之心,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西海臣民:”
“莽承天命民心,嗣汉祚于衰微之际,本欲效周公之制,法《周官》之典,复三代之治,以拯黎元于水火,致太平于寰宇。然莽德薄才疏,昧于时变,泥古而不通今,志大而实迂阔。托古改制,法令频更;妄易币制,市井凋敝;强推王田,民怨沸腾;苛行六筦,吏治腐坏。致使乾坤震荡,天下汹汹,苍生困于涂炭,宗庙几于倾危。”
“此皆莽一人之过,非百官万
民之罪!莽尝自谓通晓经义,今乃知经术若不通时变,反成害民之具;莽尝自恃天命在躬,今乃知天命实系于民心,民心离则天命改。莽负高祖,负天下也!”
“痛定思痛,莽岂敢再饰非拒谏,自欺欺人?即日始,罢黜所有龟、贝、布等古币,复行五铢,以安市易;暂停王田之令,以苏民困;简化五均六筦,严惩借法敛财之酷吏;广开言路,征辟贤良,凡有能安民定乱者,不拘一格,皆予重用。”
“莽愿减膳撤乐,素服避殿,日省吾身,以谢苍天。若天意仍不欲绝新室,望西海豪杰暂息干戈,予莽改过之机,使莽得收残局,稍赎罪愆;若天意己改,莽亦不敢逆天而行,当择贤让位,还政于刘氏有德之嗣,唯求天下早安,万民得所。”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朕言非虚,惟痛惟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