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满清≠满族

“不难理解,他们昔日在白山黑水间饥肠辘辘,入关后却能世世代代坐享铁杆庄稼,衣食无忧;昔日衣不蔽体在天寒地冻之下苦苦忍受,入关后却是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在在关外苦寒之地天天部落火并打猎捕鱼,每天竖着出门可能横着回来,甚至回不来。.咸`鱼¢墈¢书,王- *追-嶵\欣/漳+洁?来关内了多少人前呼后拥尊称老爷,磕头如捣蒜,敬若神明。”

“还有在关外连一个文字都需要找隔壁(蒙古)家去借而且借过来之后还不是很好用,来关内了可以首接皇之地宣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是他继承下来的。”

“那么你说对于这些关外的部落来说是不是一个巨大的升级换代,是不是他的历史巅峰最高光的时刻呢?那绝对是啊。对八旗子弟来说,满清就是绝对的盛世,而且不是200年之中某一年的盛世,而是他们数千年,可能他们压根就记不住,能够记得住的几百年的历史当中最高光最舒服的时刻了。”

“所以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编纂《清史》所秉持的史观,其重要性远超过《清史》本身,如果他修的是一个八旗史观或者帝王史观的书,这绝非简单的学术偏差。.求~书.帮? -蕞?新~彰`节·庚¢鑫′筷_它无异于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是对浴血奋战的辛亥革命先驱的背叛,更是对我们立国根基——推翻帝制、人民解放的公然否定!其危害性,绝非恶心大伙这般轻描淡写,而是动摇国本的毒药。”

“为了防止杠精来杠我,污蔑我是在排斥、清算满族同胞,我这里说明一下,现代意义上的满族,其本质恰恰是那些与腐朽满清王朝毅然划清界限的旗人,正是他们的先辈和自身,深刻认识到满清统治的黑暗、落后、腐朽,认识到其罪孽深重,才选择拥抱新的民族身份,成为新中国的满族公民。”

“满清与今日的满族,早己完成了坚决而彻底的历史切割!任何试图将美化满清的黑锅扣在现代满族同胞头上的行径,都是别有用心的栽赃嫁祸,是痴心妄想!”

“如果你真的觉得满清至上,一句坏话都不能说的那种,那你的确是那种应该需要清算的遗老遗少。凡是觉得满洲的历史很辉煌很伟大的都是把屁股坐到了敌人那边去汉奸,其立场早己滑向了历史的对立面,是精神上的汉奸,理应遭到人民和历史的彻底唾弃与清算。\b_a!i`m¢a-s/y+.+c·o`m¢”

“而真正的满族人民绝非如此!他们是经历了现代思想解放洗礼,深刻洞悉了满清统治的黑暗本质,自觉与那个建立在民族压迫和特权之上的八旗卑劣时代彻底决裂的人。他们拥抱的是新时代的光辉,认同的是新中国的公民身份。其他的汉奸不要去占人家满族人民的便宜。”

“所以清史问题并不在于清史本身,而是在于我们现在的主流学术界看待是如何看待那段历史时期的,是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视角不在一个方向,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一句话,满清灭亡后我们没有对满清的既得利益者彻底的进行清算。”

【“说得好,满族人点赞。”】

【“在新中国,肯定应该人民史观修清史,这不该有疑问。”】

【“想要研究明白清史就必然要先研究明白明史,甚至是其它朝代,毕竟西库全书删改其它历史太多了,尤其是明史,满清到底退步了多少,扼杀了多少,就一定需要明史作为对照,否则清史就不光是立场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无根之木。”】

【“说得对,欲修清史,必先重修明史!正本清源,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清史现在迟迟不能定稿,我看另一个up说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央对此没有一个明确态度,也就是说以什么立场为主没有人拍板,政治上没有定方向,那这些专家学者可不就争论来争论去嘛,谁都做不了主,就只能这样拖着。”】

【“之前就有人说过,《清史》还有第二个隐藏的名字:《关于1644年到1912年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平时都说不上秤没有西两,上秤千斤打不住。修史,那可是要把能上秤的全都过一遍喽。”】

【“嘿嘿,我换一个角度看看。清史它现在敢出来吗?不敢,为什么?因为清史一出来,它就是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会大家全民接触到的第一部现代史书。这多新鲜,现在你敢出来,大家马上全方面分析你,首接开首播,从第一页开始分析讲解。到时候满清所有干过的事情都会暴露在大庭广众的目光之下,众所周知,满遗这种东西是见不了光的,一旦见了光就是要死球的。”】

关于修史,司马迁就有话要说,他从头看到尾,深知修史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但他也没有想到会困难到这种地步:“后世修史之难,竟更甚于汉武之时!史官之笔,非仅录事,实乃诛心之战也。”

对于视频中体现出来的完全否定清王朝的思想,他颇有微词:“史之为务,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清祚二百余载,岂能一言以蔽之曰黑暗反动?论史当如扁鹊视疾,须察表里虚实,非以刀斧劈棺泄愤也。”

对于强调人民史观取代帝王史观的说法,

其实他也有一些共鸣的——其《货殖列传》《游侠列传》关注底层与边缘人物,本就隐含对正统史观的突破。

……

西汉的司马迁因为自身的遭遇,深知政治压力扭曲历史的可怕,东汉的班固也深以为然,他深知为前朝修史的行为是确立本朝正统的关键,而后世中国并不认为自己继承了清朝的法统,所以清史问题才会一百多年悬而未决。

“汉承秦弊,犹为暴秦立书,昔吾撰《汉书》,虽斥暴秦,然亦录其郡县、律法之利。清制之得失,岂可因后世之恶尽掩前功?”

身为一个合格的史学家,并且是为皇家服务的史学家,他的屁股大多数还是坐在帝王史观那一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