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人力有时而穷,水力无穷无尽
对于苏明德而言,接下来的半个月,是他人生中最为忙碌,也最为充实的时光。¨第,一`看+书~枉- ¢追?最\鑫?章_节¢
他怀揣着那份价值千金的手稿,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刊印的核心——刻工。
清河县虽有刻印佛经、神像的小作坊,但其工艺粗糙,字体呆板,断然配不上二郎那手好字和那本注定要名动士林的集子。
在刘文正的指点下,苏明德将目光投向了商业更为繁荣的州府。
他没有声张,只带上一个机灵的族中子弟,悄然赶赴冀州城。
凭借刘文正的一封信笺,他找到了州府里最负盛名的刻印世家——文宝斋。
文宝斋的掌柜姓钱,是个年过半百、眼神精明的老者。
当他看到苏明德拿出的手稿时,那双阅遍无数名家字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好字!好字!”
钱掌柜抚着稿纸,赞不绝口,“风骨峭峻,自成一家!单凭这手字,便足以流传后世了!”
但当他看到稿纸上那些用朱砂批注的内容时,他的神情,从欣赏,彻底变为了震惊。
他经营了一辈子书籍生意,太清楚这份手稿意味着什么了。?s-o·s^o¢x!s!w*.*c·o+m+
这不是简单的范文集,这是一把能够精准开启科举大门的钥匙!
是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梦寐以求的通天之梯!
“这位……苏大掌柜,”钱掌柜的态度变得无比恭敬,他小心翼翼地探问道,“敢问这手稿的主人,可是……?”
“家弟,苏明理。”苏明德平静地报出名字,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骄傲。
“苏……苏小三元!”钱掌柜倒吸一口凉气,肃然起敬。
一切都说得通了。
唯有“小三元”案首,才有资格,也才有底气,写出这样一份鞭辟入里、首指核心的批注。
“钱掌柜,”苏明德没有浪费时间,他首入主题,声音沉稳有力,“我要印这本书。要用最好的梨木做板,最好的松烟墨,最上等的竹纸。而且,此事必须绝对保密。从刻工到印刷,所有接触到手稿的人,都必须立下字据,若有半个字泄露出去,我苏家必追究到底!”
他的眼神,不再是面对家人时的憨厚,而是一种属于当家人的、不容侵犯的威严。*w.a,n_z\h?e,n¢g?s¨h-u/k′u\.!c′o?m~
钱掌柜心中一凛,他知道,眼前这位看似淳朴的汉子,绝非等闲之辈。
他立刻点头哈腰道:“苏大掌柜放心!这是行规,我懂!我这就召集铺子里手艺最好的师傅,单独开一个院子,日夜赶工!保证刻出来的字,与苏小三元的手迹,分毫不差!至于保密,您就更放心了,我文宝斋能开百年,靠的就是一个‘信’字!”
双方一拍即合。
苏明德在州府盘桓数日,亲眼看着第一块雕版完美刻成,并试印出效果绝佳的样张后,才留下了大部分银钱,带着签好的契约和绝对保密的承诺,心满意足地返回清河县。
他走后,钱掌柜看着那份手稿,久久不语。
他敏锐地意识到,冀州府的图书市场,恐怕要变天了。
在苏明德为家族产业奔波之时,刘明宇的“格物”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彻底抛弃了以往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做派。
每日天不亮,便带着干粮、水囊、纸笔和一把特制的长尺,独自一人,走向城外的田野。
起初,村民们看到这位县丞公子,穿着一身细布衣衫,却在泥泞的田埂间打转,对着自家的水车敲敲打打、写写画画,都以为他是闲得发慌,来体验什么农家之乐。
“刘公子,俺家这破水车有啥好看的?都用了十几年了,修修补补的。”一个正在田里劳作的老农,扛着锄头,好奇地凑过来。
刘明宇闻言,非但没有不耐,反而眼睛一亮,恭敬地向老农行了一礼:“老丈,小子正有问题请教。我见您这水车的刮板,比我在城东李家村看到的要窄一些,而且链条间的距离也更密,这是为何?”
老农没想到这位公子哥会如此客气,顿时来了兴致,他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公子爷,你算是问对人了。咱们这片地,水源离得远,水位也低。刮板窄了,每一次提上来的水是少了,但踩起来省劲啊!链条密了,转一圈提水的次数就多,一来一去,一天下来,浇的地,可不比他们那宽板子的少!这都是庄稼人自己琢磨出来的土办法,书上可没有。”
“原来如此!受教了!”刘明宇恍然大悟,连忙将老农的话,一字不差地记在了本子上。
他这才明白老师那句“亲身去验证”的深意。
书本上的龙骨水车,只有一个标准化的模型。
可是在现实中,每一架水车,都凝聚着使用者根据不同地势、水源、体力而做出的微小调整。
这些调整,便是最宝贵的、活的知识。
接下来的十几天,刘明宇的足迹遍布了清河县十几个村落。
他不再是
走马观花,而是带着问题,虚心向每一个老农请教。
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也磨出了水泡,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他的册子上,画满了各式各样水车的结构图,旁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尺寸、材质、优缺点,以及那些老农们口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之谈。
这一日,他站在一条湍急的溪流旁,看着一架依靠水力自行转动、日夜不息的筒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人力有时而穷,水力无穷无尽……若能将这筒车的自驱之理,与龙骨水车的提水之效结合起来……那……”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
他激动得浑身发抖,立刻铺开纸笔,就在那溪边的石头上,开始飞快地绘制一幅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机械草图。
他知道,自己己经找到了老师所说的、属于自己的那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