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竹简载梦书

隋朝初立,天下初定,结束了南北朝百余年的纷乱。)±&鸿).特t小)=说-ˉ@网t< ?>更??a新¥=}最¢2ˉ全?·[百废待兴,科举制度也刚刚设立,给了无数寒门学子一条通往仕途的希望之路。在洛阳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柳文远的书生。

柳文远家境贫寒,父母早亡,靠着邻里接济和抄书换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一心只读圣贤书,盼着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他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屋里除了床和一张破旧的书案,就只剩下一个堆满书籍的竹箱。这竹箱是他父亲留下的,里面装着几十卷空白的竹简。这些竹简有些年头了,竹片泛着温润的黄色,串联的皮绳也磨得发亮。柳文远平日里舍不得用好纸,便常用这些竹简来打草稿、记心得。

奇怪的是,他最近发现了一件怪事。

每天晚上睡下,第二天醒来,书案上那些被他随手摊开的空白竹简上,总会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字和画。起初,他以为是老鼠啃咬留下的痕迹,或是自己夜里梦游写的。可仔细一看,那字迹工整,图画生动,绝不是自己那半梦半醒时能写出来的。

内容更是光怪陆离。

有时候,竹简上画的是他白天在河边看到的一尾鲤鱼,活灵活现,连鱼鳞上的闪光都画得清清楚楚。有时候,记录的是他儿时和母亲在田野里追逐蝴蝶的场景,连母亲温柔的笑声,仿佛都能从字里行间听出来。

柳文远恍然大悟:这竹简,竟然能记录他的梦境!

他兴奋极了。00小税罔 哽欣罪全他开始每晚睡前都特意摊开几片竹简。第二天醒来,便能重温昨夜的梦。那些被遗忘的、模糊的梦境,都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在他眼前。他梦到自己高中状元,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梦到自己衣锦还乡,为父母修了坟茔;也梦到自己娶了青梅竹马的邻家小妹,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

这些梦,成了他清苦生活中最大的慰藉。他把这些记录着美梦的竹简,小心翼翼地收好,称之为“梦书”。

然而,好景不长。变化,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

那天早上,柳文远像往常一样查看竹简,却发现上面的内容让他浑身一冷。

竹简上记录的,不是他的梦。

那是一片混乱的景象:狂风大作,乌云压城,洛阳城的标志性建筑——天津桥,在风雨中轰然倒塌,桥上的人群哭喊着落入水中。画面充满了绝望和恐惧,柳文远确定,自己昨晚绝没有做过如此可怕的噩梦。

他以为是偶然。可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发生。

竹简上开始频繁出现一些他不认识的场景:一个穿着华服的官员在书房里与人密谋,神情阴鸷;城外的粮仓突然起火,火光冲天;甚至还有一支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向洛阳城逼近。

这些梦,充满了杀伐、阴谋和灾难,与他一个穷书生的生活格格不入。??咸|鱼§看1{书%&网? ¥%无?=#错-`内±&容°柳文远的心沉了下去。他意识到,这竹简记录的,恐怕不只是他自己的梦,它似乎能捕捉到一些……来自未来的片段。

这个发现让他既恐惧又不安。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知道了这些天大的秘密,又能怎么办?去报官吗?谁会相信一个穷酸书生说他的竹简做了“预言梦”?搞不好,还会被当成妖言惑众,抓进大牢。

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可能拯救无数人性命的良知,一边是自身安危的现实。他开始失眠,白天读书也无法集中精神,脑海里全是竹简上那些血腥的画面。

几天后,竹简上出现了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梦。他看到一个穿着朝服的中年人,在一条偏僻的小巷里,被几个黑衣刺客围住,乱刀砍死。他看清了那个官员的面容,也记住了那条小巷的位置——就在他每天去抄书必经的路上。

柳文远认得那个官员,他是当朝的吏部侍郎,一位以清廉正直着称的大官,名叫黄敬。柳文远曾在抄书时,抄录过黄大人写的文章,对他十分敬佩。

这一次,他不能再沉默了。

那天下午,柳文远揣着那片记录着刺杀梦的竹简,早早地等在了那条小巷的附近。他的心怦怦直跳,手心全是冷汗。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是疯了,但他知道,如果今天黄大人真的在这里出事,他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黄大人果然坐着轿子,在几名随从的护卫下,缓缓经过这条小巷。就在轿子进入小巷的瞬间,几个黑影从屋顶和墙角窜了出来,手持利刃,直扑轿子!

“有刺客!”随从们大惊失色,立刻拔刀迎战。

柳文远吓得魂飞魄散,但他没有跑。他想起竹简上那个梦,刺客们是从哪个方向来的,第一个人攻击的是哪里

,他都一清二楚。他鼓起毕生最大的勇气,用尽全身力气,朝着巷口大喊:“黄大人小心!屋顶有埋伏!左边!左边!”

他的喊声虽然不大,但在混乱的厮杀中却异常清晰。黄敬大人在轿中听得真切,下意识地往右边一躲。一把本该刺向他心口的尖刀,只划破了他的衣袖。

随从们得到了柳文远的“预警”,顿时有了准备,不再被动挨打。一番激战之后,刺客们见行刺失败,纷纷夺路而逃。

黄敬大人惊魂未定地走出轿子,问随从:“是谁在示警?”

随从们这才注意到,巷子口站着一个面如土色、浑身发抖的年轻书生。

柳文远被带到了黄敬面前。他哆哆嗦嗦地拿出那片竹简,把自己竹简载梦的奇事,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他本以为黄大人会不信,甚至会把他当疯子抓起来。

没想到,黄敬在听完他的讲述,仔细看完那片竹简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深深地向他作了一揖。

“柳文远……小友,你救了老夫一命啊!”黄敬神色凝重地说,“你所言之事,虽然匪夷所思,但老夫近来确实察觉到朝中有人欲对我不利。你这竹简,恐怕是天赐的宝物,是用来警示忠良的!”

黄敬没有将此事声张,而是秘密派人保护了柳文远,并根据他提供的其他“梦简”上的线索,提前部署,挫败了一起企图焚烧粮仓、制造混乱的阴谋,还揪出了朝中通敌的奸细。

经此一役,柳文远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苦读的穷书生。黄敬大人赏识他的品德和这份特殊的天赋,将他收为门客,并资助他继续学业。

柳文远也明白了这竹简的真正意义。它不是用来窥探未来、满足私欲的工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记录的,是天下苍生的忧与乐,是家国命运的安与危。

从此,柳文远每晚依旧会摊开竹简。他不再只做自己的美梦,而是将心与天下连在了一起。他的“梦书”里,开始出现更多关于民生疾苦、水旱灾害的片段。他将这些“梦”呈报给黄敬,再由黄敬上奏朝廷,使得许多灾难在发生前就得到了预防。

后来,柳文远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体恤民情、政绩斐然的官员。他一生清廉,深受百姓爱戴。而那箱神奇的竹简,则被他视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

《竹简载梦书》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人们说,一个人的梦,或许只是个人的悲欢。但当一个人的梦,能承载起天下人的忧乐时,那便不再是梦,而是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而真正的读书人,读的不仅是圣贤书,更是这本用良知和责任写就的、关于天下苍生的“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