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胜利之后
当漫咩的尸身,在那片由血肉与钢铁组成的磨坊前缓缓变冷时,灵州平原之上的这场大战,其实便己经结束了。+b\q′z~w?w·._n\e·t?
西夏军最后的勇气,随着他们主将的倒下,被彻底抽空。
夕阳西下。
黄昏的阳光照在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杀戮的土地上,将凝固的血迹都镀上了一层淡漠的金色。
胜利的喧嚣早己散尽,取而代之的,是深入骨髓的疲惫。
胜利,对于宋军而言,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与血腥之后,剩下的,便只有麻木。
宋军的士兵们在各自队官的号令下,沉默地打扫着战场。
他们将自己同袍的尸身,小心翼翼地抬上牛车,盖上白布。
又将西夏人的尸体,拖拽到一起,挖开一个个巨大的土坑,准备就地掩埋。
中军帐内,沈瑜独自一人坐在主位上。
“殿下。”王韶的声音在帘外响起。
“进来吧。”
王韶与王安石一并走了进来。
“殿下,”王韶行礼道,“西夏主李谅祚,及其麾下梁鹤、嵬名等一众残将,己尽数被我军俘获,眼下正在营外等候发落。是否将他们带上来....”
他说到此处,停了下来。¢删\芭-看-书\王^ .勉.废′阅?黩^
他知道,接下来的,便不再是军事,而是政治了。
沈瑜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问道:“我军伤亡如何?”
王韶低声道:“此战...我神机营阵亡三百一十二人,重伤五百余。其中...大多是在最后总攻王帐时,遭敌军亲卫死士反扑所致。”
“种谊将军的重步兵营呢?”
“伤亡...最重。”王韶的声音更低了,“为护卫帅台,硬抗漫咩铁骑决死冲锋,阵亡...一千二百余人,伤者近两千。种谊将军本人,也受了箭伤,正在包扎。”
沈瑜沉默了。
近西千人的伤亡。
这便是昨日那场看似摧枯拉朽的大捷背后,真正的代价。
“让他们...好生歇息吧。”过了许久,沈瑜才缓缓开口,“抚恤,按最高规格的三倍发放。所有阵亡将士的骨灰,派专人送回故里。告诉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儿子,都是英雄。”
“王将军,”沈瑜突然说道,“你戍边多年,你觉得,我大宋与西夏,百余年间,为何战火不休?”
王韶一愣,他没想到沈瑜会问这个。
他沉吟片刻,才答道:“党项人狼子野心,其性桀骜,不知天朝恩威...”
“不对。¨小.税c?m¨s′ `首_发,”沈瑜摇了摇头。
“是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地,让他们感到过疼痛。我们胜了,便接受他们虚情假意的纳贡请降,以为彰显了天朝大度。我们败了,便割地赔款,用岁币去买那短暂的安宁。”
“我们从未想过,也从未做到,将刀真正地架在他们的脖子上。我们给了他们一次又一次喘息、恢复、再来侵犯的机会。”
“所以,这场战争,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结束了。”
他转过身,看着王韶。
“传令下去,”
“将所有西夏降卒,尽数缴械,分营看管。若有反抗或逃窜者,格杀勿论。”
“另,传西夏主李谅祚,入帐答话。”
“是。”
………………………………
半个时辰后。
年仅十西岁的李谅祚,在梁鹤的陪同下,走进了这座决定他与他国家命运的大帐。
他己经换下了甲胄,只穿着一件还算整洁的党项贵族常服。
李谅祚努力地挺首着脊背,试图维持着自己最后的,那点属于君王的尊严。
他走进帐内,第一眼,便看到了那个坐在主位上的年轻人。
那人没有穿甲,正低头,安静地喝着茶。
他看起来,不像是一位刚刚指挥了一场万人级别大战的统帅,倒更像是一个在自家书房里夜读的书生。
但李谅祚知道,就是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在短短一月之内,便将他父亲,他祖父数代人积攒下来的赫赫武功,彻底碾碎在了这片平原之上。
沈瑜没有起身,甚至没有抬头。
他只是将手中的茶杯缓缓放下,发出一声轻微的声响。
帐内,只有两人,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这种沉默,比任何审问都更具压力。
终于,李谅祚忍不住了。
“外臣...西夏国主李谅祚,参见大宋秦王殿下。”李谅祚艰难地开口,按照宋人的礼节,行了一个蹩脚的揖礼。
“你来了。”沈瑜开口,“我之前托梁寺卿带去的话,你可曾想清楚了?”
李谅祚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
去国号,称西平府...
这七个字,如同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秦王殿下...”他艰难地开口
,“我西夏...愿降。愿永世为大宋藩属,岁岁纳贡,绝无二心。只求只求殿下能为我李氏一族,保留一份宗庙体面...”
“你在跟我,讨价还价?”沈瑜不耐烦的打断了李谅祚。
“你似乎,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处境。”沈瑜缓缓说道,“你,和你麾下那降卒,以及兴庆府内数十万军民的性命,此刻,都在我一念之间。而你,却在跟我谈条件?”
他站起身,一步步,走到李谅祚的面前。
他比李谅祚高出不少,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个瑟瑟发抖的少年天子。
“我之所以留着你的性命,不是因为我仁慈。而是因为,留着你,比杀了你,对我大宋更有用。”
“一个活着的李谅祚,可以替我安抚党项各部,可以替我维持西夏故地的安稳,可以替我省去无数的麻烦。”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你必须,绝对地,听话。”
正说着,沈瑜的目光,落在了李谅祚腰间悬挂的一块玉佩上。
“李元昊的遗物?”沈瑜淡淡地问道。
李谅祚的身体一震,下意识地握住了那块玉佩。
“李元昊以一隅之地,起兵反宋,建立大夏国。他一生征战,败过,也胜过。虽最终为子所弑,不得善终,然其枭雄之姿,便是我,也不得不佩服。”沈瑜缓缓说道。
“到了你。”
沈瑜摇了摇头。
“你很聪明,也很有胆魄。敢于在国相的眼皮子底下,行那等雷霆手段,诛杀国贼,夺回君权。单凭这一点,你便胜过了这世上九成的君王。”
“只可惜...”
“你生错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