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给台谏扣帽子
沈瑜心里早就料到会有这一问。`比~奇_中*蚊.旺^ ?庚/辛_罪·哙?
只见他面不改色,挺了挺胸膛,满脸都是你们觉悟怎么这么低的表情。
“司马知谏!此言差矣!大谬特谬!”
“台谏之责,仅在规谏纠察?笑话!范公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此为何意?社稷安危,黎民福祉,乃天下头等大事!凡我大宋臣子,无论身居何职,皆有守土安民之责!岂能因职司分工,便画地为牢,袖手旁观?!”
“如今西夏贼寇磨刀霍霍,边关告急在即!此乃国难!值此存亡之际,岂能拘泥于分内分外?难道因为不归你司马知谏分内管,你就能眼睁睁看着边民被屠戮,家园被焚毁?!就能心安理得地继续在宫门外争论贵妃娘娘该辍朝几日?!这是什么道理?!”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正需朝野一心,共御外侮!岂能再让些许..些许非燃眉之急的琐事,分了官家心神,乱了朝廷方寸?!臣斗胆恳请官家,速召枢密,兵部,三司重臣,共议北境防务!至于宫门之外...”
沈瑜说到这里停了一下了,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脸色发白的台谏官们。
“诸位大人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想必此刻,也定会以社稷安危为重,暂搁旁议,静待陛下处置军国要务吧?”
好一个非燃眉之急的琐事!好一个暂搁旁议!
沈瑜这顶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高帽子,扣得结实,漂亮!
首接把争论贵妃丧仪定性成了可能干扰皇帝处理军国要务的琐事和旁议!
范镇,司马光等人彻底哑火了。\s.h′u?q·u?n′d_n¢s..^c,o·m-
他们能说什么?说我们就是要争论,就是要死谏,不管西夏人打不打过来?
那真成不顾社稷安危的千古罪人了!
范镇只好叹口气说道。
“官家...忧心国事,心系黎庶,老臣..感佩。西夏之事..确需未雨绸缪。老臣...这就回去,还请官家早会同枢密,兵部,详查边备,商讨对策!”
这话,算是认栽了。
死谏?死谏个屁!再谏下去,西夏狼来了的黑锅就得扣自己头上了!
司马光也默默一揖,算是默认了范镇的话。
礼法之争?先放放吧,等西夏这股邪风刮过去再说。
赵祯看着底下这帮终于被西夏大棒暂时打蔫了的清流,心里那口堵着的恶气总算顺了一点。
他挥挥手说道:“都退下吧。该做什么,心里有数!若因尔等再起是非,致使边境有失...哼!”
那声冷哼,比任何威胁都管用。
众臣如蒙大赦,赶紧行礼告退。
范镇和司马光走出垂拱殿时,脚步都有些虚浮。¨x^i¢a!o~s^h\u/o_c-h+i·..c\o\m^
外面阳光刺眼,他们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茫然和憋屈。
这叫什么事儿?明明是来死谏皇帝逾制,结果被沈瑜一杆子支到西北边防去了!
那西夏的狼...到底来没来啊?
范镇是真的服了沈瑜了,自从这位驸马入朝,功劳确实立了不少,可是他的行事风格,竟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赵祯。
赵祯根本不像以前那么仁了啊!
殿内,沈瑜看着众人退出去的背影,悄悄抹了把不存在的汗。
赵祯坐回御座,揉着突突首跳的太阳穴。
“怀瑾...”
“西夏那儿....真会如你所言?”
沈瑜躬身说道:“官家,薛向断其盐利是真,没藏讹庞性情暴戾贪婪是真,西夏国内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也是真。有此三者,边境袭扰,十有八九!绝非空穴来风!只是...何时来,来多少,尚需边军仔细探查。臣以为,早做准备,总好过猝不及防。”
赵祯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
“传旨...”
“命陕西,河东沿边诸路经略安抚司,严加戒备,增派斥候,谨防西夏小股兵马越境劫掠...若遇敌寇,务必痛击!不得有误!”
沈瑜不禁松了口气,但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西夏迟早会真的扑上来。
而宫门外那些清流,缓过劲儿来,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大宋的朝堂,想清净?门儿都没有!
“怀瑾啊怀瑾...” 赵祯摇着头笑道。
“你这张嘴...还有这心肠...真是..真是让朕...又恨又爱啊。”
沈瑜赶紧躬身:“臣惶恐。臣只是...为官家分忧。”
“分忧?”赵祯苦笑。
“你这忧分得...差点把范镇,司马光他们气背过气去。”
“那西夏...的推断...”
沈瑜立刻回应道。
“没藏讹庞,必有所动。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至少...今日之内,宫门外,是清净了。”
赵祯点点头,闭上眼睛,挥了
挥手。
“你...也退下吧。让朕...静一静。”
“臣告退。”沈瑜行礼退出。
沈瑜回头看了一眼宫门,又想起那群台谏官离开时的背影,无奈的扯了扯嘴角。
转移注意力,这招算是成了。
就是不知道等这帮老学究回过味儿来...
司马光刚才但凡来一句类似于可有实据?边报何在?兵部,枢密院可有急奏?的问题。
或者他们看一眼那密报,都能明白这事儿还没影儿。
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啊,沈瑜一番话,把不相信首接等同于坐视边民遭难,道德高地占得死死的。
怎么反驳?
之所以用这种扣帽子的方法让这群台谏官息事宁人,主要还是怕了司马光了。
司马光这人主打一个认死理,他觉得是什么样,他不跟你辩,哪怕是跟你辩,他输了,但是他还是要这么做,哪怕他是错的。
比如说王安石熙宁变法,司马光跟他不对付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呢?
司马光觉得,王安石变法就是在与民争利。
他认为,天下财富有个总和,国富则民穷。
王安石所有的变法内容都没有压榨百姓的地方,但是司马光就是这么说。
因为他认死理。
其实这个事儿在文彦博和宋神宗的对话中就己经有了答案。
文彦博说,变法就是与民争利,会让百姓不便。
宋神宗就疑惑了,变法不是对于士大夫们不便么,关百姓啥事儿。
文彦博就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跟这种人你非说跟他论个对错?那得从盘古开天论起来了,所以还不如首接扣个高帽解决了事。
沈瑜摇摇头,哑然失笑,快步向宫外走去。
忽悠一时爽,善后火葬场啊!
得赶紧去找王安石和庞籍老爷子,商量怎么把这声东击西的戏码,唱得更圆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