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6 章 初见成效

院里那场闹剧,最终以刘海中和闫阜贵的彻底败落画上句号。

两人被拉去批斗了两回,动静闹得不小,很快就传到了各自单位。

刘海中这蠢货,早年间还能沉住气,见风使舵稳如老狗。

可后来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借着批斗往上蹿,连许大茂都混上了小队长,耀武扬威的,他那颗不安分的心就躁动起来,总想着也捞点权力风光风光。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轧钢厂直接给他来了个处分:七级锻工降为六级,工资跟着降了一大截,还得去车间打扫三个月厕所。

这对把脸面和级别看得比命还重的刘海中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整日里耷拉着脑袋,见人都绕着走。

闫阜贵更惨。学校里直接把他的工资降到了十八块——这可是刚参加工作的基本工资水平,还得跟刘海中一样,去打扫厕所。

往日里总想着占便宜的老小子,如今连买菜都得精打细算,见了谁都陪着小心,再没了从前的精气神。

这些事,杨卫国压根没放在心上。他更关注的是许大茂那边的动静。

李怀德的动作快得很。得知许大茂贪污的消息,他当即吩咐几个心腹:先稳住许大茂,再去他家里搜查。

没过多久,一群人浩浩荡荡地闯进了南锣鼓巷95号院,直奔许大茂家。

那真是掘地三尺,墙缝、床底、柜子夹层,但凡能藏东西的地方都没放过。

还真搜出不少好东西——绸缎料子、金银首饰、甚至还有几瓶没开封的好酒,零零总总装了满满一大箱子。就凭这些,足够把许大茂撸到底了。

李怀德二话不说,下令先控制住许大茂,连夜进行突击审讯。他才不信许大茂就贪了这么点。

许大茂哪经得住审讯人员的连番攻势?没熬多久就扛不住了,哭丧着脸交代:“我……我在外面租了个房子,里面还有两箱……两大箱……”

他比划着,“那箱子大得能装下两个人……”

根据许大茂提供的地址,革委会小队很快就找到了那处出租屋,把两大箱子东西拉回了轧钢厂。

李怀德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抄家得来的古玩字画、玉器瓷器,价值比家里搜出来的那箱高得多。

“他妈的!”李怀德气得脸都青了,一脚踹翻了旁边的凳子,“这就是老子信得过的手下!”

怒不可遏的李怀德当即下令:批斗许大茂,开除厂籍!

许大茂彻底完了。被红星轧钢厂开除的消息一传开,院里的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往日里跟在他身后拍马屁的人,如今躲得比谁都远。

曾经风光无限的“许队长”,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丧家之犬。

杨卫国对李怀德后续如何处置许大茂毫不在意,他既然已经在两人之间埋下了嫌隙,便懒得再管后续——许大茂的结局本就不难预料。

李怀德没把许大茂送去法办,只草草开除了事,多半是怕把火烧到自己身上,担心许大茂狗急跳墙,把他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抖搂出来。

时间悠悠,转眼就到了1970年。田丹又给杨卫国添了个儿子,杨卫国给孩子取名杨云晓。

只是在家里,杨云晓的地位似乎总赶不上姐姐甜甜,毕竟甜甜是一个女孩子,自小就被家里人宠着。

这天,杨卫国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文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

“进来。”

门被推开,沈老和张老两人一脸急切地跑了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卫国!”

杨卫国见状,立马站起身:“二位,这是怎么了?看你们急的,出什么事了?”

“成了!咱们的车子发动机……成了!不,是发动机成了!”沈老说话都带着颤音。

“成了?”杨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您是说发动机弄出来了?真成了?”

“真成了!”张老拍着大腿,“快,去车间看看!”

“走走走!”杨卫国也顾不上别的,连忙跟着两位老人往车间赶。

一进车间,杨卫国的目光就被角落里那台锃亮的机器吸引了过去,看了两眼,他彻底愣住了:“这……这怎么看着有点像那个谁的四缸发动机?”

“有点像,但不全是,咱们做了不少改动。”沈老笑着点头。

杨卫国激动地走上前,左看看右看看,伸手摸了摸冰凉的缸体,扭头对沈老说:“沈老,我还以为您会先搞个单缸的试试水,这直接就上四缸了?”

张老在一旁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小子就这么看我们?单缸的有什么难的?咱们国家的柴油机,单缸的几十年前就玩得转了。要做就做技术突破,直接上四缸,这才有奔头!”

说着,张老就拉着杨卫国,开始详细介绍这款四缸发动机的参数:缸径多少,冲程多长,压缩比多少,最大功率能到多少……

杨卫国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只觉得那些专业术语跟天书似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看着两位老人眼里的光,他心里也跟着热乎起来——不管懂不懂,这都是实打实的突破,是这群老技术员熬了无数个日夜弄出来的宝贝。

“好!好啊!”

杨卫国拍着巴掌,“有了这发动机,咱们的车子就有了心脏,离成事儿不远了!”

沈老和张老被他夸得眉开眼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忙活了这么久,总算没白费力气。

车间里的工人们也围了过来,看着那台发动机,个个脸上都带着自豪的笑容。

杨卫国话锋一转,还是泼了盆冷水:“张老,那您说说,咱们这四缸发动机,跟柳州那边公布的4100型比,有啥优势?”

这话一出,车间里的热闹劲儿顿时淡了些,像盆凉水浇在了刚燃起的火苗上。

张老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桌上的参数表,认真说道:“这东西……其实没太大可比性。”

他把表递给杨卫国,“你自己看吧。”

杨卫国接过表,上面的数字和符号密密麻麻,看得他一个头两个大,只能苦笑着摆手:“张老,您还不知道我?对这些精密参数真是一窍不通。”

场面一时有些尴尬,沈老连忙走过来打圆场:“嗨,张老,卫国不是搞内燃机的,您跟他说这些太专业了。我来打个比方吧——就好比两个人,一个擅长挑担子,一个擅长跑长路,用途不一样,各有各的优势。”

他顿了顿,又解释道:“真要说区别,可能就是排量上咱们占点小优势。但柳州的4100型有它的适配场景,咱们这个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算是各有千秋。”

杨卫国听得半懂不懂,反正大体意思是没啥碾压性的突破,心里难免有点失望。

“别失望啊小子,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

沈老看出了他的情绪,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走,带你看个好东西。”

说着,沈老和张老就领着杨卫国往车间深处走。

这边的区域杨卫国倒是知道,老同志们一直在这里捣鼓些“小东西”,他虽没细看,却向来是大力支持的。

毕竟这群技术骨干来了之后,厂子的变化有目共睹——不仅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连车床、铣床、刨床这些设备都能自主生产了,李怀德那边也因此对他们格外看重,要钱给人从不含糊。

拐过一个堆放零件的角落,杨卫国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放着的一个小东西——那是一台很小的发动机,外壳蒙着层油污,看着有些脏,但造型格外精致小巧,透着股不一样的灵气。

“沈老,这是……”杨卫国眼睛一亮,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嘿嘿,让老张给你说说。”沈老笑得神秘,把话头递给了张老。

张老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点得意:“这可是我们俩琢磨出来的‘小家伙’,别看它小,能耐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