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家庭暗涌与工厂新事

这问题杨卫国当然不会回答,他只能在那里一个劲地傻笑:“丹丹,你不是说这事过去了吗?怎么又提了?”

田丹怒目圆睁:“我告诉你,这事过不去!你现在是轧钢厂的副厂长了,那些小媳妇小嫂子的,你给我少看,听到没有?”

“嗯!”杨卫国拼命点头。

“还有啊,”田丹话锋一转,眼神带着警告,“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丽华那里,要是我不点头,你敢碰她一根手指头,我得把你给阉了!滚,上班去!”

杨卫国如释重负,慌忙套了件外套,推着自行车就跑了。

心里暗自嘀咕:“这娘们太吓人了。”抬头看了看日头,都10点多了,“得赶紧去,不然又要被批斗了,这都叫什么事啊?”

家里,田丹看着杨卫国走出跨院,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嘴角带着一丝得意:“哼,拿捏你还不容易。”

杨卫国一路紧赶慢赶,到了轧钢厂门口,正好撞见李怀德从里面出来。

“卫国?你这才来?”李怀德皱了皱眉,“今天上午开了个短会,讨论下季度的生产指标,你没在,我先替你应下了。”

“李厂长,对不住,家里有点事耽搁了。”杨卫国连忙解释。”李怀德无所谓的摆摆手都是小事。

“跟你说个事,工人纠察队成立了,许大茂任组长。”

杨卫国猛地停下脚步,不敢置信地看着李怀德:“李厂长,这你是不是在考虑一下?许大茂那性子,让他当组长,还不得把厂里搅翻天?”

李怀德叹了口气,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这是上面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他能不能胜任是一回事,服从安排是另一回事。没试一试怎么知道。”

杨卫国还想争辩,李怀德却打断他:“别多说了,还有件事。一批工程师和几个顽固分子要送到咱们厂接受改造,具体的接收和安排工作,你负责处理一下。”

杨卫国攥紧了拳头,心里又急又气。许大茂当纠察队组长就够糟了,还要接收改造人员,这担子压下来,往后厂里的日子怕是更不太平了。可李怀德把“上面的任务”搬了出来,他根本没法反驳。

“我知道了。”杨卫国闷声应道,推着自行车往里走,只觉得这轧钢厂的天,怕是要变了。

杨卫国心里清楚,该面对的终究躲不过。

李怀德这手甩锅的本事倒是练得炉火纯青,让自己从中调和,说白了就是让他来背锅——好人他当,坏人自己做,日后真出了岔子,自己肯定是第一个被推出去顶罪的。

但眼下最让他在意的,还是监督一栏里许大茂的名字,必须想办法把这颗钉子拔掉。

正沉思着,门又响了。“进来。”杨卫国抬头,是通讯员小李。

“杨副厂长,革委会开会,通知您必须参加。”

“好的,小李,我知道了,你去吧。”杨卫国无奈,拿起文件包,匆匆往会议室赶去。

一进会议室,已是人满为患。

工会、妇联的人到齐了,连新上任的工人纠察小队长许大茂也在列,正坐在角落,眼神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得意,时不时往杨卫国这边瞟。

李怀德见众人到齐,清了清嗓子开口:“就在十分钟前,我接到上面通知,有7名工程师及若干家属,要到咱们红星轧钢厂接受改造。”

“其次,各部门每天早上的学习要再深化。”

“还有,生产数据大家心里有数,最近大半年的报表惨不忍睹,还不到原来的一半。”

“另外就是工人队伍的纪律问题。今天就围绕这几个话题开会,大家都说说吧。”

会议室瞬间热闹起来。生产部门的负责人率先叫苦,话里话外都在强调:“现在天天搞学习,工人哪还有心思干活?积极性都磨没了,车间管理难度太大了。”

话音刚落,几个积极分子便将矛头对准了杨卫国:“杨副主任,你任革委会副主任期间,几乎没参与过革委会的事吧?批斗、教育、学习,哪样你带头过?这可不行,得积极起来!”

杨卫国听着这些话,脸上没什么表情,缓缓站起身。

他从随身的小挎包里掏出红宝书,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本红宝书,我不敢说倒背如流,但里面的内容、政策,大部分我都吃透了。你们这些革委会成员,扪心自问,真的深刻理解了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样,我作为革委会副主任,现在下一条规定——从明天起,早上的学习时间压缩到一小时,剩下的时间全部投入生产。学习内容由我亲自筛选,保证既贴合精神,又不耽误生产。谁有意见?”

这话一出,生产部门的人眼睛都亮了,而那几个积极分子却脸色一沉:“杨副主任,这不合规矩吧?上面要求加强学习,你怎么还压缩时间?”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杨卫国翻开红宝书,指着其中一页,“这里写着‘实事求是,咱们厂现在的生产数据摆在这里,再这么耗下去,别说完成指标,大家的饭碗都得保不住。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产,不是本末倒置。”

李怀德在一旁没说话,只是微微点头,显然是默许了杨卫国的说法。

许大茂这时突然阴阳怪气地开口:“杨副主任倒是会做好人,可要是上面怪罪下来,谁担着?再说了,那些改造的工程师,按规定得由纠察队监督学习,我看这事得严格执行,可不能让他们偷奸耍滑。”

杨卫国看向许大茂,眼神冷了几分:“许组长,监督学习是应该的,但不能影响他们参与生产。这批工程师是来劳动改造的,不是来天天挨批斗的。让他们把技术用在正道上,给厂里出份力,才是正经事。”

“你这是想包庇他们?”许大茂猛地站起来,“杨副主任,我看你就是跟这些‘顽固分子’穿一条裤子!”

“许大茂!”杨卫国拍了下桌子,“说话注意分寸!我是为了厂子好,你要是再胡搅蛮缠,就别想干这个纠察队组长了!”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谁都没想到杨卫国敢这么跟许大茂叫板。

许大茂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再吭声——他知道,李怀德是站在杨卫国那边的。

杨卫国深吸一口气,缓和了语气:“李厂长,各位,生产和学习必须兼顾。改造人员的安排,我建议让他们参与车间技术指导,由生产部门直接管理,纠察队只负责日常纪律监督,不插手具体工作。至于早上的学习调整,我会写报告向上面说明,出了问题我担着。”

杨卫国听着这些话,脸上依旧平静,缓缓站起身。

他左手拿着红宝书,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全场:“同志们,我杨卫国不是不了解政策,但是我更清楚生产的重要性——这是上面的硬性指标,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把学习时间缩短,不代表不去批斗、不去上课、不去学习了,而是要让大家在保证学习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投入生产,提高业务水平。”

说着,他缓缓举起手中的红宝书,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样子,我作为革委会副主任,向你们每一个负责人下一条命令:所有人明天10点前,也就是下次会议开始前,写一份学习红宝书的体会给我。我要亲自看,这有利于你们更好地理解政策导向,也能更好地给工人们上课,明不明白?”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记住,不能低于五千字。”

李怀德眼前一亮,这主意看似严苛,实则是将了那些只会空喊口号的人一军,当下没有开口,只等着看众人的反应。

妇联主任率先站起来表态:“我支持杨副厂长的决议!你们自己政策都没学习好,怎么去给工人同志们上课?怎么给他们培训?首先自己就得学扎实!”

紧接着,不少生产部门的领导也纷纷附和——他们早就看不惯那些光说不做的积极分子,杨卫国这招虽狠,却能让那些人暂时没空找生产部门的麻烦,自然乐得支持。

李怀德见大多数人都表了态,连忙拍板:“那行,这一项就通过了。革委会所有人,明天准时交一份五千字的感言给杨副厂长。”

他顿了顿,扬声道:“散会!”

众人起身离席,那些被点名要写五千字感言的积极分子脸色难看,却不敢反驳。

许大茂走的时候,狠狠剜了杨卫国一眼,那眼神像是要喷出火来——他本想借着开会找杨卫国的茬,没想到反被将了一军,五千字的感言对他来说,简直是天大的难事。

会议室里很快空了下来,杨卫国收拾着东西,李怀德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招够狠。”

“对付什么样的人,就得用什么样的招。”

杨卫国淡淡一笑,“他们总说我不重视学习,那就让他们好好‘重视’一下。”

李怀德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

杨卫国看着李怀德的背影,心里却没轻松多少。

五千字的感言能暂时堵住那些人的嘴,却堵不住许大茂的心思。

更何况,那些即将到来的工程师还等着安排,许大茂作为纠察队组长,有的是机会给他们使绊子。

他走出会议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却照不进他心里的层层顾虑。

明天的五千字感言,会不会有人阳奉阴违?许大茂会怎么应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务”?那些工程师到了之后,又该如何安置才能避开许大茂的刁难?

一堆问题盘旋在心头,杨卫国揉了揉眉心,只觉得这厂子的事,比家里的风波还要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