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 新局初现与厂间百态

几人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各自的工作。叶红军一趟趟地把自己的东西往分局搬,资料繁多,一趟难以运完,同时他还得尽快熟悉分局的事务。

赵建设如今压力剧增,杨卫国先前的工作全落到了他肩上。

这不,他一脸无奈地找到杨卫国抱怨:“我的大处长,这考勤咋还得我管啊?以前不都是你负责的嘛。”

杨卫国白了他一眼:“咋的啦?考勤由后勤人员做好,你审核一下,很难吗?我之前不一直这么干的。”

赵建设接着吐槽:“再看看咱保卫处后勤,不是有后勤主任吗?咋这些事儿还得我过问?”

杨卫国没好气地说:“你小子别跟叶红军一样磨叽,现在没时间让你慢慢适应,你得一步到位。”

工作虽繁琐,但都是必要程序。你得尽快上手,让工作运转起来。

像后勤物资,后勤主任当然得向你汇报,花了多少钱,每天多少人吃饭,劳保用品用了多少,你心里都得有数,别像以前只知道去仓库领东西、去食堂吃饭。

赵建设听后,摸了摸头,尴尬地走了。

时间到了晚上,叶红军开车前来,几人相约一同前往小食堂。

李怀德已在小食堂热情等候,他邀请了不少人,不过仍有一些之前杨厂长的旧部未到,很明显,这些人若不主动靠拢,恐怕会逐渐被边缘化。

李怀德格外热情地招呼着杨卫国三人,尤其着重向众人介绍杨卫国:“杨卫国同志大家都认识吧,以后他主管咱厂的治安与生产。实话说,我打心底佩服杨老弟。”

他刚来保卫处就提了不少实用建议,咱厂扩建时,他组织工人培训,还安排保卫处人员到车间检查安全卫生,成效显著,天生就是来咱们这当官的料。

众人纷纷附和,向杨卫国投来赞赏目光。

杨卫国笑着谦虚道:“李厂长过奖了,都是为了厂里发展,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车间主任们纷纷起身,端着酒杯走向杨卫国。

“杨副厂长,以后还得多仰仗您啊,有您主管治安和生产,咱们干活都更踏实了。”一位胖胖的车间主任笑着说道,仰头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杨卫国连忙回应,也举起酒杯:“您客气了,都是为了厂子,以后咱们齐心协力,把生产搞上去。”说罢,也将酒喝光。

紧接着,又一位瘦高个的车间主任走上前:“杨副厂长,之前就听闻您在保卫处干得风生水起,现在主管生产,肯定能带着咱们创造更好的成绩。”

杨卫国笑着与他碰杯:“借您吉言,还得靠大家一起努力。”

其他科室的领导们也纷纷围过来敬酒,你一言我一语,称赞杨卫国的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

赵建设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自己以后在保卫处的工作,也得更加努力,不能给杨卫国掉链子。

叶红军则一边喝酒,一边想着自己在分局和保卫处两边的职责,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协调。

李怀德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场面,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大家在热烈的氛围中,一杯接着一杯,相互交流着工作与生活,仿佛所有的困难在这一刻都被抛诸脑后。

然而,杨卫国心里清楚,虽然此刻氛围热烈,但未来的路并不轻松。

军工项目责任重大,厂里人员复杂,原杨厂长旧部的态度仍是未知数。

这看似平静且美好的夜晚,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时间来到了第二天,杨卫国正式走马上任,便一头扎进各个车间巡查。

他目光敏锐,但凡发现有不合规的地方,当即做出指示,要求车间主任即刻整改。

就在这时,宣传科的大喇叭骤然响起,一个清脆且充满朝气的女孩声音在厂区内回荡:“重要通知!重要通知!我厂保卫处处长杨卫国同志……”

广播里通篇都是对杨卫国的夸赞,细数他做出的各项喜人成绩,随后宣布他正式被任命为红星轧钢厂的副厂长,同时兼任保卫处处长。

除了杨卫国的任命,广播里还宣布了赵建设升任保卫处副处长以及部分车间主任的任免消息。

这一则通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在锻工车间里,刘海中正拿着大锤准咚咚的敲着,听到广播后,他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整个人愣在原地,手中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虽说他如今只是个小组长,但车间里一些关键的技术活还离不开他。

车间主任刚好路过,瞧见他这副模样,不禁问道:“刘组长,你这是咋啦?听个广播人都傻啦?”

刘海中这才反应过来,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说道:“哎呀,主任,你是不知道啊,这杨卫国杨副厂长跟我是一个院儿的。他晋升副厂长,我这不高兴嘛!”

周围的人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其中一名学徒赶忙问道:“刘组长,杨副厂长居然还跟您是一个院儿的呀?那你们熟不熟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打听起消息来。也难怪大家如此好奇,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厂里有点风吹草动,自然就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此刻,正是刘海中的高光时刻。他站在原地,滔滔不绝地讲着:“杨卫国从部队回来后,那可是一步一个脚印,先是干上了科长,还破获了不少案子呢……”

他讲得绘声绘色,仿佛这些事都是他亲身经历一般。

而在钳工车间里,秦怀茹却因为做坏了一个零件,正遭受着旁边师傅的严厉责骂。

师傅劈头盖脸地吼道:“秦怀茹,你到底能不能干?都这么久了,连个一级零件都做不好!你这工作态度怎么行?”

秦怀茹低着头,脸上满是愧疚与委屈,嗫嚅着说道:“师傅,我……我不是故意的,刚才我有点走神。”

师傅眉头紧皱,语气稍微缓和了些,但仍严肃地说:“在车间干活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一个零件做坏了,可能就会影响整个生产进度。你可得长点记性。”

秦怀茹连忙点头:“师傅,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注意。”

这边秦怀茹刚被训完,那边工友们又聊起了杨卫国升职的事儿。

“听说了吗?杨卫国当副厂长了,以后厂里说不定要有大变化了。”

“是啊,不知道这新官上任三把火,会烧到哪儿呢。”

工人们小声议论着,对厂里未来的发展既充满期待,又隐隐有些担忧。

杨卫国在各个车间巡查的过程中,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对他毕恭毕敬,但他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异样的目光。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升职以及一系列人事变动,必然会在厂里引起不小的震动。

特别是以前杨厂长管生产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跟着他的,也习惯他的那一套。

现在换人了,他们不知道会整出什么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