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十刚开始不惑小丫头

第261章 要沟通好关系

破财免灾,出了医院,陈秀芳的心情大好,掏出手机给江平打电话。

电话接通时,江平那边正吵吵嚷嚷的,隐约能听见酒杯碰撞的声音。

“秀芳?这时候打电话,啥事啊?”

“怎么?这么早有饭局?”陈秀芳看看表,才十一点刚过。

“今天我二姨生日,亲戚朋友都在这儿呢,几个半大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儿干杯呢!”

陈秀芳看不影响她,这才边走边笑着把耿大爷的事说了一遍,末了叹口气:“虽说虚惊一场,五千块钱也花了,但总算没闹大,算是破财免灾了。”

“五千块能摆平就不错了。”

江平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你以为这事就这么简单?我跟你说,你在军区大院开辅导班,挣的是干净钱,可架不住有人眼热。

院里那些人,住的房子都是不花钱的,肯定也猜测你不花钱用房子赚钱,平时看着和和气气,真见你把日子过起来了,少不了背后使绊子。耿大爷这事,说不准就是有人在背后挑唆,这才只是冰山一角。”

陈秀芳心里一沉:“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得想办法跟院里人处好关系,别让人觉得你是来‘挣钱搅局’的。”

江平顿了顿,“光靠夹着尾巴做人不行,得主动示示好,让他们觉得你这辅导班办得对大家有好处。”

“示好?”陈秀芳犯了难,“那院多大啊,上百户人家呢,我挣那点钱,全投进去也不够买东西分的,再说人家也未必稀罕。”

“谁说要你买东西了?”

江平笑了,“你忘了自己最擅长啥?那些孩子的家长不都是院里的吗?下周末你搞个免费的公开课,就讲‘怎么辅导孩子写看图写话’,让家长们都来听听。一来能显显你的本事,让他们知道你这辅导班靠谱;二来也能让家长们明白,你不光是为了挣钱,也是真心想帮孩子进步。”

他接着说:“再顺便在教室门口摆个小桌子,弄点瓜子糖果,让大家坐下来聊聊天。你跟他们说说难处,也听听他们的意见,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把姿态放低了,他们还能老揪着过去的事不放?”

陈秀芳眼睛一亮:“哎,这主意行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你就是太实在,光想着埋头做事,忘了抬头看路。”

江平在那头笑,“就这么办,回头我和柱哥说说,我俩也去给你捧捧场,有他名正言顺的身份在,他还能证明你有合法手续,能帮不少忙。”

挂了电话,陈秀芳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行人心头敞亮多了。

阳光穿过树枝洒在她身上,已经没了冬天的寒冷,她掏出手机,点开备忘录,想琢磨着把公开课的内容写上,可医院门口人来人往,陈秀芳只写了个备忘就关了屏,不急于一时,回去有的是时间慢慢想。

她一路哼着小曲往家走,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

刚推开家门,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头条后台的消息提示。

她利索地进门,换完衣服和鞋才点开头条,眼睛一下子瞪圆了——上周写的那篇《聊聊给低年级孩子辅导作文的三个小窍门》,阅读量竟破了十万,底下堆着几百条评论,还有一串红色的“+286”字样,是新到账的稿费。

“嘿,这可真是……”她乐滋滋地点开收益明细,算上这一笔,这一个多月攒下的稿费刚好一千二百块。

虽说跟辅导班的收入比不算多,但每次看到自己写的字被那么多人看、被人追着问“老师接下来写啥”,心里就甜滋滋的。

她把耿大爷非要让她拿回来的水果篮往桌上一放,盘腿坐在沙发上,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

有家长说“按您的方法教孩子,这次看图写话拿了优”,还有人问“能不能讲讲三年级的作文技巧”,甚至有几个同是辅导班老师的网友私信她,说想跟她交流经验。

陈秀芳笑着回复了几条评论,忽然想起江平说的公开课,心里那点因耿大爷的事而起的阴霾彻底散了。

她点开编辑器,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标题就叫《从一场意外说起:开辅导班这两个月,我踩过的坑和暖过的心》。

她没写得太复杂,就从耿大爷摔倒写起,说自己当时的慌乱和愧疚,写打扫厕所时的狼狈,也写去医院发现真相后的释然,最后提到下周末要办免费公开课,想跟家长们好好聊聊怎么帮孩子学好写话。

“原来以为挣钱就够难了,没想到处好关系更得用心。”

她对着屏幕喃喃自语,敲下最后一句,“但不管多难,看着孩子们的本子上多了几个红勾,看着陌生网友说‘受教了’,就觉得这折腾值了。”

点击发布,大功告成,心情美美的。

陈秀芳伸了个懒腰,心里的劲儿又鼓了起来——公开课要准备课件,头条得回复评论,辅导班的作业还没批改完……事儿是不少,但此刻她浑身是劲,好像再难的坎儿,都能笑着迈过去。

她起身去厨房倒了杯热水,看着杯壁上氤氲的热气,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杯水,刚开始可能有点烫嘴,但慢慢品,总能尝出点甜来。

慢慢呷了一口,陈秀芳突然又想起厕所的事,无论如何是多了几十个孩子上厕所,再怎么强调从家里上完厕所去辅导班上课,也不可能做到没人去呀,毕竟两个小时呢,再说人和人情况不一样,怎么也得想个办法把这事解决了。

陈秀芳放下水杯,眉头又轻轻皱了起来。

光靠叮嘱孩子和王老太太盯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厕所总不能天天自己去打扫,再说了,人家大院里的公厕是不是有专人打扫?

傍晚,陈秀芳特意早去了半个小时,去找老李。

传达室的灯亮着,老李正趴在桌上核对报纸份数,见陈秀芳进来,抬头笑了笑:“今儿来得早啊,孩子们还没到?”

“李师傅,想跟您打听个事。”陈秀芳拉了把椅子坐下,“咱院那公共厕所,平时是谁在打扫啊?”

老李放下手里的笔,指了指窗外:“是物业请的王师傅,六十多了,住在后巷。以前隔天来一趟,拖拖地、倒倒垃圾,也就这样了。他腿脚不太灵便,下午基本不来,我看最近来的挺勤……”

“那……我想请他多来一次成不?”

陈秀芳往前凑了凑,“孩子们上课这俩小时,总有人去厕所,难免弄脏。我想着每天晚上八点,就是孩子们快下课的时候,让他再来打扫一遍,该消毒的消消毒,费用我来出,每月给他加几百块您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