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全都看傻了!

西山红星人民第一养殖农场。

工人们的热情一旦被彻底调动起来,那种埋头苦干爆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有了王小虎发明的“踏泥板”,之前还让人寸步难行的泥泞土地,转眼就成了坦途。仅仅一个上午,被暴雨冲垮的田垄便被重新修葺得整整齐齐,甚至比之前还要坚固几分。洼地里的积水,也顺着一条条新挖出来的引流渠,哗啦啦地尽数排入了农场边缘的小河沟里。

雨后的阴霾被一扫而空,整个农场,又恢复了那种井井有条、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

临近中午,食堂那边飘来了霸道无比的肉香味儿,那股子味道,像是长了脚,一个劲儿地往人鼻孔里钻,把肚里的馋虫都给勾出来了。

午饭的时候,王小虎没有半点吝啬。他让厨房直接从他的“特殊渠道”里,弄来了一头早就处理干净的肥猪,让大师傅卯足了劲儿,炖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红烧肉炖土豆。

那肉炖得是真地道,每一块都颤巍巍的,裹着浓郁的酱红色汤汁,肥肉的部分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瘦肉的部分吸饱了汤汁,软烂入味。锅里的土豆更是精华,被炖得绵软沙糯,用勺子轻轻一压就成了泥,每一口都带着浓浓的肉香。

除此之外,还用猪大骨熬了一大锅奶白色的浓汤,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光是闻着那股鲜味儿就让人走不动道。

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天灾和抓捕敌特的风波,所有工人的神经都还紧绷着。可当他们端着搪瓷饭盆,看着碗里堆成小山的红烧肉,再喝上一口热乎乎的骨头汤,那点后怕和疲惫,全都烟消云散了。

“哎哟我的娘!这……这肉!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实在的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捧着饭碗,手都在抖,眼眶子都红了。他想起家里,别说肉了,就是棒子面窝头都得省着吃。

“快吃吧老哥!小场长真是敞亮人!跟着小场长干,这日子有奔头了!”旁边的人催促道,自己已经迫不及不及待地夹起一块肥瘦相间的肉塞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却怎么也舍不得吐出来。

“可不是嘛!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下午我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

工人们吃得满嘴流油,肚皮滚圆,一个个脸上都洋洋溢着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他们再看向那个坐在不远处,正小口吃着饭的九岁小场长时,眼神里除了敬佩,更多了几分死心塌地的信赖和归属感。

这份信赖,比任何规章制度都管用。

吃过午饭,王小虎并没有让工人们立刻去休息。

他将孙木匠和农场里手艺最好的另外四个木工叫到了自己住的院子里。

“小场长,您叫我们过来,是有什么新活计要吩咐吗?”孙木匠擦了擦嘴角的油,态度比之前还要恭敬几分。在他看来,这位小场长不仅本事通天,还体恤下属,是天底下难找的好东家。

王小虎点了点头,没急着说话,而是转身进了屋。

很快,他便拿着一卷画纸走了出来。

他将画纸在院中的石桌上缓缓展开,一幅结构复杂、设计精巧,完全超出了这个时代认知的图纸,便呈现在了几位木工的面前。

“这……”

孙木匠第一个凑过去,只看了一眼,整个人就愣住了,眼睛瞪得像铜铃。

其他几个木工也纷纷围了上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随即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整个院子瞬间安静得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图纸上画的,是一座他们谁也看不懂,甚至连想都没敢想过的奇特“房子”。

这座房子有着巨大的、倾斜的屋顶,但屋顶上铺的却不是他们熟悉的青瓦或者茅草,而是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被标注着“高透光聚合油纸”字样的材料。房子的墙壁也大半是这种“透明”的结构,透过图纸,甚至能看到内部一排排码放整齐的木架子,和地面上规划得如同棋盘一般的灌溉用小水渠。

图纸的旁边,用一种极其隽秀有力的小楷,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尺寸和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名词。

“结构力学支撑点”、“最佳光照角度”、“热空气循环通风口”、“地下保温层”、“滴灌水循环系统”……

每一个字,孙木匠都认识,但这些字组合在一起,对他来说,就跟看天书没什么两样。

“小……小场长,这……这是个啥宝贝疙瘩?”一个叫李二牛的年轻木工挠着头,满脸都是好奇和敬畏,他感觉自己这辈子见过的世面,加起来都不如眼前这张图纸多。

“这东西,叫温室大棚。”王小虎的手指在图纸上轻轻划过,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仿佛能穿透人心的自信。

“温室大棚?”孙木匠喃喃地重复着这个陌生的词汇,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当了一辈子木匠,盖过的房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东西。

王小虎看着他们一个个迷茫又震撼的表情,知道这东西对他们的冲击力有多大,便耐心地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一座能让蔬菜在冬天,也能像在春天一样生长的房子。”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有了它,就算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冷得能冻掉人耳朵,咱们农场里,照样能吃上刚从藤上摘下来的新鲜黄瓜、豆角和西红柿。”

“什么?!”

“冬天里……种新鲜的绿菜?!”

“我的老天爷!这……这怎么可能!这不是违背天时吗?老天爷能答应?”

几个木工瞬间就炸了锅,他们看着王小虎的眼神,已经不像是在看一个孩子,更像是在看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神仙。

冬天吃地窖里储存的大白菜、萝卜、土豆,这是老祖宗传下来几千年的规矩,是刻在骨子里的常识。在冰天雪地里种出绿油油的青菜,这在他们听来,简直就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事!

短暂的喧哗后,孙木匠的喉咙动了动,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指着图纸上那大片的“透明”区域,声音都有些发颤:“小场长,您说的这个……透明的东西,是什么宝贝?总不能是琉璃吧?那玩意儿可比金子还贵,咱们哪儿有钱弄那么多去?”

“不是琉璃。”王小虎摇了摇头,“是一种我秘制的油纸,透光、结实还保暖。制作方法,到时候我会教给你们。”

听到这里,另一个叫赵老四的木匠,是个出了名的老把式,性格倔强,只信自己手里的规矩。他皱着眉头,指着图纸上的一处横梁,毫不客气地开口了:“小场长,恕我直言,您这图纸画得是真漂亮,可中看不中用啊!您瞧瞧这根梁,跨了足足有两丈宽,中间连个柱子都没有,就靠两边这么斜着搭几根木头撑着?这别说下雪了,来阵大风都得给它吹塌了!这不是糟蹋好木料吗?”

赵老四的话一出口,其他几个木工也纷纷点头附和。

“是啊小场长,老四说的在理,盖房子哪有这么盖的?梁下无柱,这是大忌!”

“还有这墙,大半都是空的,就糊一层纸?这能保暖?俺看是冬天往里灌风还差不多!”

质疑声此起彼伏,他们不是不尊敬王小虎,而是这张图纸上的东西,彻底颠覆了他们一辈子的经验和认知,本能地觉得这事不靠谱。

孙木匠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的疑虑也说明了一切。

面对众人的质疑,王小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把他们彻底折服,他们干活的时候心里就会犯嘀咕,就出不了精品。

他随手从地上捡起三根小木棍,对赵老四说:“赵师傅,你过来。”

赵老四一愣,还是走了过去。

王小虎将两根木棍斜着搭在一起,顶端交汇,底部岔开,然后将第三根木棍横着放在两个岔开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最简单的三角形。

“你用一根手指,从上面往下按这个尖儿。”王小虎说道。

赵老四不明所以,但还是伸出粗糙的手指,用力按了下去。他使了不小的力气,那三根小木棍组成的结构却纹丝不动,稳固得惊人。

“你再把这横着的木棍拿掉,再按按试试。”王小虎又说。

赵老四照做,拿掉横着的木棍,手指刚一用力,两根斜着的木棍立刻就往两边滑开,整个结构瞬间散架。

“这……”赵老四愣住了。

“这就叫桁架结构,也叫三角形结构。”王小虎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院子,“你们看这房梁,它不是一根木头,而是由很多个这样的三角形组成的。上面的力,不会直愣愣地压下来,而是会被这些三角形,均匀地分散到两边的立柱上。所以,它不但不会塌,反而比你们想象中任何一种房梁都要坚固。”

他一番话说得通俗易懂,几个木工看着地上的木棍,再看看图纸上那复杂的结构,脑子里仿佛有道光劈开了一样,瞬间就有点明白了。

王小虎没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又指着图纸上的通风口说:“至于保暖,你们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设计了热空气循环系统。白天太阳晒进来,棚里的热气会上升,从顶部的这个口子排出去一部分,同时带动地下的冷空气从这个口子补充进来,形成循环,保证蔬菜不会被闷死。到了晚上,所有的口子都会关闭,地下的保温层和这种特制的油纸,会把白天的热量牢牢锁在里面。所以,外面越冷,里面反而越暖和。”

他一番话说完,整个院子鸦雀无声。

几个经验丰富的老木匠,此刻看着王小虎,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是看一个孩子,也不是看一个东家,而是像学徒在仰望一位开宗立派的大宗师!

那些他们听都没听过的词,那些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结构,在这个九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来,却偏偏条理清晰,逻辑缜密,让他们找不出一丝反驳的理由。

“神了……真是神了……”孙木匠喃喃自语,他颤抖着手指,再次抚摸着那张图纸,这一次,眼神里充满了虔诚,“小场长,不……大师!是老汉我有眼不识泰山!这……这不是凡人能盖的房子,这是神仙住的琼楼玉宇啊!”

赵老四更是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头,“小场长,俺……俺是粗人,俺给您赔不是了!俺服了,彻底服了!”

“好。”王小虎很满意他们的态度,“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严格按照这张图纸上的尺寸和结构,先把这个大棚的木头骨架给我搭起来。所有木材,都用我院子里这些泡过药水的。”

他指了指院墙边堆放着的、那些从灵草空间里取出来的木材。这些木材经过灵泉水的浸泡,不仅坚韧异常,而且自带防腐防虫的功效,是建造这种大棚的最佳材料。

孙木匠心里最后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他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子能随手画出来的东西。这位小场长的本事和秘密,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

但他没有多问,也不敢多问。

他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浑浊的老眼里,竟然燃起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光芒:“小场长您放心!只要您这图纸是真的,我们几个老木匠,就算是熬干了心血,也一定给您把这神仙房子给盖出来!”

“对!保证盖得严丝合缝,一分一毫都不差!”

“能盖这么个宝贝,说出去祖坟都冒青烟了!”

几个木工顿时喜上眉梢,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开干。

王小虎淡淡一笑:“材料管够,工钱……在你们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三成。”

“谢谢小场长!谢谢小场长!”

这下,几个木工的眼睛都红了,兴奋得差点蹦起来。

安排好温室大棚的事情,王小虎看着孙木匠他们干劲十足地去挑选木材,心中一片平静。

农场是基石,必须稳固。

但内部的威胁不除,再坚固的堡垒也会有蚁穴。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投向了院子角落里那间被临时当做牢房的柴房。

何大清,这条潜伏的毒蛇,是时候该会一会了。

……

与此同时,四九城,白云观。

白云观,坐落在四九城西边,是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历史悠久,香火鼎盛。即便是在全城戒严的紧张气氛下,街上行人稀少,这里依然有不少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祈福,寻求内心的安宁。

当李兴华带着一队化了妆的精干战士,以香客的身份悄无声息地混进白云观时,已经是下午时分。

“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李兴华压低了声音,对身边的王磊等人说道,他的眼神锐利如鹰,“那个老妖婆狡猾如狐,心狠手辣。她故意留下线索把我们引到这里,绝对不是为了烧香拜神!这里人多眼杂,她很可能就混在这些香客里面,正在暗处观察我们!”

“是!”王磊等人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分散开来,眼神却像猎鹰一样,看似随意地扫过周围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

然而,他们在观里转了一大圈,几乎把每个角落都探查了一遍,却并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目标。这里的香客,神态都很正常,要么虔诚地跪拜祈祷,要么三三两两地低声闲聊,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

“主任,”王磊悄悄凑到李兴华身边,低声说,“会不会是那个老妖婆的声东击西之计?她故意留下这么个明显的线索,就是要把我们引到这儿来,她自己却趁机从别的方向逃了?”

“不可能。”李兴华断然否定,他的目光冷峻而坚定,“从她之前在屋里布下的层层迷阵和陷阱来看,她是一个极度自负,甚至很享受这种猫捉老鼠游戏的人。她越是表现得从容,就说明她的计划越是歹毒。她把我们引来,就一定在这里留了后手,或者说……是新的挑战书。”

他的目光,缓缓落在了白云观那座最宏伟的正殿——三清殿之上。

“走,进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