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风雨欲来风满楼

深夜的山城褪去了表面的浮华,蛰伏的暗流开始涌动。

楚天铭回到下榻的别墅,脸上酒会上的从容与冷峻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锐利。

他没有丝毫耽搁,径直走入临时设立的通讯室。

电台的指示灯在昏暗的房间里幽幽闪烁,报务员早已守候在一旁。

“立刻发报!”楚天铭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绝密。发往福建总司令部、绥远北方指挥部、东北前线指挥部。”

滴答的电键声响起,将他的意志化为电波,穿越遥远的夜空,飞向中国北方广袤而紧张的战区。

电文的内容简洁、冷酷,充满实战指挥官的风格: “酒会已探明各方底牌。和谈纯属日寇缓兵阴谋,苏俄心存叵测,欧美意在掣肘。望我各部彻底放弃任何幻想!”

“命令:利用此次短暂停火间隙,各部立即进行战役总结,休整补充兵力,调整优化部署,加快后续武器弹药及兵员投送速度。”

“全军需提高警惕,严防日寇假借停火发动突袭。一切工作核心,转向准备迎接规模更大、更为残酷之战役!”

“重复:放弃幻想,准备打仗!”

电文的最后,是他铿锵有力的署名。

没有过多的分析,没有政治辞令,只有最清晰的形势判断和最明确的作战指令。

他知道,前方的将领们需要的是这个。

很快,电台收到了来自三方的回电。

电文同样简洁,却充满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 “福建总司令部收到!坚决落实总司令指示,已做全面部署,时刻准备着!”

“绥远明白!放弃幻想,准备打仗!部队已动员,保家卫国,万死不辞!”

“东北前指遵命!官兵求战心切,誓歼一切来犯之敌!时刻准备着!”

冰冷的电文背后,是数百万将士紧绷的神经、擦亮的枪炮以及燃烧的战意。

短暂的停火,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休憩,而是下一次雷霆爆发前的蓄力。

楚天铭这边没有丝毫松懈,其他各方势力,同样在酒会结束后陷入了紧张的密谋与策划之中。

曾家岩官邸,书房里的灯光直到凌晨依然亮着。

钟先生背着手,在铺着厚重地毯的房间里缓缓踱步,眉头紧锁。

酒会上的一幕幕在他脑中回放,尤其是楚天铭那强硬得不留余地的姿态,既让他感到一丝快意,又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忧虑。

“雨浓,”他停下脚步,对着静立一旁、仿佛融入阴影中的情报负责人说道,“你怎么看?”

被称作雨浓的中年男子微微躬身,声音平稳而毫无波澜:“先生,楚将军的态度,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麾下兵力强盛,战功赫赫,确有强势之本。此举,一为震慑外虏,二为…表明立场,划清界限。”

“他倒是痛快了!”钟先生哼了一声,语气复杂,“可将政府置于何地?欧美方面会如何想?谈判还未开始,就几乎撕破了脸!”

“或许…”雨浓小心翼翼地道,“楚将军此举,也未必全是坏事。至少让某些人知道,我们内部并非一味软弱,亦有强硬之声。于谈判中,或可互为犄角?”

钟先生沉默片刻,不置可否:“谈判桌上的事情,虚虚实实。我现在更担心的是台下的事情。日本人绝不会甘心,苏俄吃了瘪,也不会毫无反应。还有他…”

指了指北方,“他的力量膨胀太快,将来…”

他没有说下去,但雨浓已经完全明白。

“加强情报收集。”钟先生最终下令,目光变得冰冷,“重点是日本人的真实动向,苏俄的后续反应,以及…北方各部队的详细情况、人员构成、思想动态。我要知道一切!”

“是!”雨浓肃然领命。

“还有,”钟先生补充道,“注意引导舆论。楚天铭的话,可以传,但要把握好‘度’。既要体现我军将士之英勇与决心,亦不可过度刺激友邦,更不能让某些势力借题发挥,喧宾夺主。”

“明白,属下立刻去办。” 雨浓退出书房时,已是凌晨时分。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眼神却异常锐利。

很快,庞大的情报机器在他的指令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悄然运转起来,无数的电波、密探、线人被调动,目标直指各方势力的一举一动。

与此同时,日本代表下榻的酒店。

一间窗帘紧闭、隔音良好的密室内,灯火通明。 酒会上那位“恼羞成怒”、拂袖而去的日本代表,此刻脸上毫无怒容,只有冰冷的冷静和算计。

他平静地向着几位从国内紧急赶来、身份特殊的“顾问”汇报着酒会上的情况。

“华国政府方面,钟先生态度暧昧,既有借助谈判缓解压力之意,亦存警惕,底线仍在。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可为我所用。”

“苏俄代表反应激烈,其在外蒙及西伯利亚问题上利益攸关,与救国军矛盾尖锐,此点可大力挑拨、利用。”

最后,他重点提到了楚天铭,语气无比的凝重。“至于那位楚天铭将军,及其所代表的救国军势力,是极端危险的顽固主战派。”

“其态度之强硬,远超预期,对我帝国敌意极深,毫无妥协可能。根据判断,他们必将成为此次停战谈判的最大阻碍。若其势力深度介入谈判,则我方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幅降低。”

他环视在场诸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因此,首要之务,必须想方设法,将楚天铭及其救国军势力,排除在此次谈判之外!至少,要极大削弱其在谈判中的影响力!”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却目光阴鸷的“顾问”缓缓开口:“代表先生所言极是。此次谈判,关乎帝国能否顺利获取南进所需之战略时间与资源,至关重要。诸君在华经营多年,人脉深厚,此刻当竭尽全力,运用一切手段,促成此事。舆论、外交、乃至…其他非常规途径,皆可考虑。务必使华国政府内部主和声音占据上风,孤立强硬派。”

密室内的众人齐齐躬身:“哈依!必当竭尽全力!”

类似的场景,也在苏俄、英美等国的驻华代表处上演着。

虽然各自的利益诉求不同,但对楚天铭在酒会上所展现出的强硬的、不受控制的、且实力急剧膨胀的军事力量,都怀有高度的警惕和疑虑。

他们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惊人地相似:这个叫楚天铭的将军和他领导的军队,是当前混乱局势中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和危险源头。

为了“顺利”推进和谈(无论各自对和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须设法限制、削弱,甚至最好能将其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一道道加密的电波从重庆发出,飞向莫斯科、华盛顿、伦敦、东京…

内容无一不涉及对楚天铭及其势力的评估与应对策略。

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在暗地里悄然编织,目标直指那位刚刚回到住处、正在筹划下一步军事部署的将军。

翌日清晨。

山城被浓雾笼罩,而报童清脆又急促的叫卖声,却刺破了雾霭,带来了比山城晨雾更加迷乱人心的消息。

“号外!号外!昨日嘉陵宾馆酒会爆发激烈冲突!”

“看报看报!救国军楚将军怒斥苏俄日寇,外交场合言辞激烈!”

“惊人言论!楚将军宣称歼敌数十万,俘获苦力十数万!”

几乎所有主流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用醒目的大标题报道了昨晚酒会上的风波。

然而,在看似客观的报道之下,行文间的笔触和刻意选择的侧重点,却悄然将舆论引向了一个特定的方向。

某些报纸着重渲染楚天铭“不顾外交礼仪”、“言语粗鲁”、“破坏和谈氛围”,暗示其为一介莽夫。

某些报纸则“忧心忡忡”地分析,如此强硬的态度是否会激化矛盾,导致谈判破裂,将国家再次拖入战火深渊,罔顾百姓渴望和平的意愿。

更有一些报纸,在看似中立的报道中,巧妙地将“救国军”与“好战”、“不顾大局”、“可能挟兵自重”等隐晦的词汇联系起来。

一股暗流,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开始在山城,乃至更广的范围内涌动。

无数民众拿着报纸,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困惑、担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

楚天铭这个名字和他所代表的救国军,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舆论的漩涡中,仿佛真的成了“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好战分子”。

山雨欲来,风云激荡。暗地里的斗智斗勇,已然通过舆论,摆上了台面。